EN

CAFA荐展丨父子“心相”:石振宇、石煜双人展

时间: 2020.10.22

BrowserPreview_tmpshi.gif

石振宇先生和石煜先生父子二人从艺多年,在各自的领域有着丰富的探索和实践经验,却少有共同参展的经历,近期启幕的《心相》是父子二人首次共同办展。展览由利星行文化艺术中心主办,莫高设计、索域文化、派森艺术协办,展出了石振宇的油画作品及设计作品实物、手稿和石煜的油画系列作品以及二人的系列访谈和对话影像等。

展览现场启用饱和浓郁的橙蓝色调,利用空间区分营造出二者对话的视角,渲染出二位艺术家“由心出发”的艺术热忱。一方面展示出两人在各自的艺术维度上的探索成果,另一方面,也将二人的不同艺术作品形式重新组合,针对“科学、技术、艺术、古典、当代”等关系话题上营造了对话、转化和重构,带给观众丰富多重的展览交流体验,也提供了理解二位艺术家从业之路和创作思考的窗口。

2020-10-20 211939.jpg

“心相——石振宇、石煜双人展” 展览现场

石振宇先生1983年进入北京工艺美术学校任教,1987年进入中央工艺美术学校,此后一直在清华美院担任设计教学,由此工作重点也逐渐转向了设计,但是他一直对绘画保留炙热之心,回忆文《往事》中表露了这种心情“虽然后来我在院校教了二十多年设计,但绘画一直是我的至爱,只是由于工作的关系,画画的时间已经很少了。”他把对绘画的热爱保留在心底,“那种追求真理的态度已经成为了后来对待生活和事业的习惯”,无论是拿什么材料来创作,对待生活、工作、创作的认真执着,可以理解为是他“画相由心生”的基石。

01《自己》72x91cm布面油画1977年.jpg石振宇《自己》72x91cm 布面油画 1977年

这种对于艺术的纯粹热爱及情感的表达方式已经深刻地渗透到了他生活和工作的每个细节。他在《只言片语聊绘画》一文中提到“画儿不是故事的叙述,不是道德的托儿,也不是政治的鼓吹手……画儿就是画儿,一种美,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它之所以美妙就是因为它青春……没有铜臭、没有阿谀奉承、没有献媚……”艺术家透过绘画表达自己、认识自己,对于真挚求艺的艺术家来说,这是一个寻找自己的机会,也是不断发现和改变自己、完善自我的路径和方式,正如他所言“绘画不仅是供人来欣赏其中娴熟的技艺,而且更是人类探索自身存在的一种本能方式,了解画家、解读作品,其实也是在认识我们自己。”

25《夫人》91x116cm布面油画1986年.jpg石振宇《夫人》91x116cm 布面油画 1986年

26《石炀》60x70cm布面油画2019年.jpg石振宇 《石炀(女儿)》60x70cm 布面油画 2019年

27《小胖》25x38cm布面油画1977年.jpg

石振宇 《小胖》25x38cm 布面油画 1977年

从挖掘自己的内心,到观察世界和周围的人,对于“人性之美”的表达是首先理解艺术家“心相”的一种角度。石振宇先生是“无名画会”的主要成员和发起人之一,“无名画会”源自展览名,1979年和1981年举办了两届,艺术家群体注重透过创作探索人的特质。他早期的作品中透露出对人物性格的阐释,而在后期的受到设计从业的熏陶,绘画作品围绕人却不局限于人,而是从人的形象外表蔓延至心理、社会角色的解剖研究,并且他试图在形态上做合乎科学的、人文的、审美的表达。他画了大量自画像,也通过作品寄托了对女儿、夫人、亲友的爱,这些在《女儿》《夫人》《小胖》都可窥见,质朴、纯粹、感受力强、悄无声息却格外动人。

24《赵文量(我的导师和挚友)》50x60cm布面油画2020年.jpg《赵文量(我的导师和挚友)》50x60cm 布面油画 2020年

又譬如近期作品,2020年为老师同时也是挚友创作的《赵文量》,白色鲜花背景衬托出蓝色鸭舌帽和绿衣,老人表情微笑、清雅淡然,该作品动人之处和落脚点并非人物描绘有多精细、画面有多完善,更多地是寄托对人物的情感,聊起这幅画时他谈到“画文量的时候我一直在回忆他的音容笑貌,他像在和我交流,在聊天……其实画像并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对几十年友谊的回顾……我向他鞠躬,表达深深的敬意”。石振宇先生从审视自身出发,将对人和社会的观照倾注入创作实践,挖掘着对“人”的价值关怀与情感体悟。


“到大自然中去写生的乐趣,使我淡漠了在这个混乱的社会中所遭遇到的痛苦和歧视。”——石振宇


13《星桥》48x37cm木板贴布油画1982年.jpg石振宇 《星桥》48x37cm 木板 贴布油画 1982年

09《雪松》30x30cm布面油画2004年.jpg石振宇 《雪松》30x30cm 布面油画 2004年

20《布达佩斯的清晨》50x40cm布面油画2019年.jpg石振宇 《布达佩斯的清晨》50x40cm布面油画 2019年

除了画人以外,石振宇也乐于从自然取材,同自然相处便是他创作的另一处乐趣,他曾在2005年的自述中写道“到大自然中去写生的乐趣,使我淡漠了在这个混乱的社会中所遭遇到的痛苦和歧视。我在绘画中找到了一个新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没有同类的相互残杀、没有阴谋、没有告密者……它的一切都是那么平和。在绘画的过程中,我充满幸福与快乐,我有时会为成功的描述自然愉快,有时也会因为自己的无能而懊恼。我从未退却,因为它充满希望,我们热爱这个绘画的世界,她是我的一切。”

22《缅因的木屋》80x100cm布面油画2017年.jpg石振宇 《缅因的木屋》80x100cm 布面油画 2017年

19《施皮茨小镇》50x40cm布面油画2019年.jpg石振宇 《施皮茨小镇》50x40cm 布面油画 2019年

18《海边小镇》53x46cm布面油画2016年.jpg石振宇 《海边小镇》53x46cm 布面油画2016年

他认为在与自然接触的过程中,也能促使自己不断完善,在绘画自然的过程中,石振宇也历经了一些转变,并在这种转变中逐渐找到了中国绘画和艺术的力量,“在画自然的过程中认识了俄罗斯,又在画自然的过程中抛弃了俄罗斯,认识了印象派由否定了印象派、认识了马蒂斯又否定了马蒂斯……直到发现我们自己,发现我们是中国人。”的确,从众多作品中能看到这些大师的影响,比如2017年作品《缅因的木屋》的红色背景颇有马蒂斯“红色房间”的印象,数幅风景作品《威斯卡塞的码头》(2016年)《花园阳光》(2016年)《怀斯的家乡》(2008年)都展露了印象派的审美特征,但是又完全不同,比如《星桥》(1982年)《海边小憩》(2016年)《布达佩斯的清晨》(2019年)以及《办公室窗外的清晨》(2020年)隐含了很多类似中国画之中的留白语言,画面取向抽象,更为凝练。他能把长期以来对人的观察、对自然的解析、对身份群体的思考糅合串联,形成丰富的视觉图景,充分展示着自己独特的观察方式和创作语言。


“好的设计需要丰厚的人生和渊博的知识作后盾,才能使得设计辉煌而充满生命。”——石振宇


石振宇 《Hanss Acoustics T-60黑胶唱盘机》及图纸

石振宇 《网络音箱》及图纸 2018年

我们已然习惯现代制造和生产方式的系统化特征,标准、规律和重复,设计师们普遍采用电子计算机的草稿画图和建模,而现场展出的石振宇先生设计手稿和作品似乎更令观众动容——全手工绘制,精简、高级、现代、准确,在快速变化的时代里提醒设计精神的“元价值”,闪耀着“设计为人”的意识追求。跟《只言片语聊绘画》对应,他也将自己对于设计的体悟放入了《只言片语聊设计》之中,这些简短的只言片语,蕴含着老一辈设计师的智慧和感触,“设计师必须有理想,有了理想他才能静下来,静下来他才能学习,才能有所得,才能有所虑,才能摆脱世俗的诱惑,才能活的大气,才能不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些毛皮小事上,不做那些雕虫小技的设计和拍脑袋就来的设计。好的设计需要丰厚的人生和渊博的知识作后盾,才能使得设计辉煌而充满生命。”

石振宇 《ST100唱臂》及图纸

石振宇 《健康舒适办公椅》及图纸

设计的价值体验无非是在于一种生活方式的营造,只有理解了人、理解了社会、发现了问题、试图解决问题,设计师创作的作品才能够令人们的生活变得更为丰富、美好,才得以展现价值,而不是“雕虫小技和拍脑袋就来的设计”。可以说,此前提到的从绘画之中延伸对于“人”的关怀,在其设计之中体现得更为确切和实用。比如作品《单点油阻静平衡唱臂ST600》(2006年)《Arcana系列激光播放器》(2006年)《健康办公椅》(2008年)《网络音箱》(2017年)《电视环绕立体声音箱》(2020年)等,从设计行业标准来说,完全符合工业生产时代的精良制作,而更值得一提的是造型与材质、功能的配合是极为现代甚至超前的。

石振宇 《大宋椅》及图纸 2011年

而《大宋-中式椅》(2011年)以及“文椅”“武椅”等现代中式椅回归到传统的中国文化里,正是前文所提到的石振宇对中国文化身份的认同和另一种路径的实践方式;随着时代的“智造”转变,他又设计了《南极科考雪龙表》(2014年)《太空腕表》(2015年)等作品,尝试设计与科技的新结合。这种随着时代变化不断探索、推陈出新的行动力,无疑是老一辈艺术家们留给当代年轻人最大的精神财富和动力鼓舞。

石振宇 《南极科考专用表》及图纸

石振宇 《太空表》及图纸


“从印度洋到南美洲,从古埃及的残片到隐没在暮色里的耶路撒冷,文明潮汐涨落,古风鬼影憧憧,个人的亲历都是浮光掠影,绚烂飘忽,但又总是想找到坚实的、粗粝的什么,是什么?也许不是任何一种形而下的形态?人生没有尽头,思绪也没有止境。”——戴士和评论石煜作品


尊崇自我内心、保持对艺术的纯粹热爱是两父子对待艺术共同“心相”。石煜先生一直坚持油画创作,有着自己独特创作风格,也是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的中坚力量。本展策展人杨庆生针对石煜的创作写到“取舍、方式、语言、材料反映出的东西不是对于描绘对象简单的搬移,而是用心境、思维、观念、思考对描绘对象进行干涉,进行内心解构,形成取其形意,建自我言语表达之果。石煜的画作,有气度,有精神,更有味道。”

石煜作品有味道,延伸出两个方面的直观感受,首先是画面的强烈色彩感知力量,画面浓郁的色彩、概括的造型让人过目不忘,不难看出在处理作品时,为了捕捉色彩特性,作品刻意抹去“勾勒细节”的冗赘过程,而着重抓取“即时的、当下的”灵感线索,这种能力在一些小作比如系列的《小景》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将情感铸成“色块”,真挚情绪与活力氛围充沛着画面。

01《小景之一》20x14cm布面油画2020.jpg石煜《小景之一》20x14cm 布面油画 2020年

02《小景之二》20x14cm布面油画2020.JPG石煜《小景之二》20x14cm 布面油画 2020年

其二是具有强烈的“现场感”“在场感”,这也不难分析,石煜的作品基于现场写生完成,他常常都是风尘仆仆地前往创作一线,挖掘场景“物”的灵动和生机,这点无疑是现在很多艺术家在画室中对着照片描摹所无法比拟的,由此见得,作品的味道基于他深厚的造型基础和观念审美,以及那种面对现场的观察、体悟、感触,甚至很多时候在一种急促的时间里,他必须把透过画笔和材料抓取瞬息而逝的感受,与场景直接交流和对话,他都与这些现场“共存”,这也是作品呈现生机的感染力动因。

04《恒河祭之一》180x80cm布面油画2019.jpg石煜《恒河祭之一》180x80cm 布面油画 2019

07《流动的古韵之恒河》250x200cm布面油画2018.jpg石煜《流动的古韵之恒河》250x200cm 布面油画 2018年
12《开罗随笔之二》27x22cm纸上油画2018.jpg石煜《开罗随笔之二》27x22cm 纸上油画 2018年
16《黑海》60x45cm布面油画2018.jpg石煜《黑海》60x45cm 布面油画 2018年

本次展出的作品是石煜“东奔西走”“翻山越岭”的成果,无论是印度、恒河、伊斯坦布尔、开罗、黑海等等,透过作品观众“跨越时空”地到了当地,尤其是艺术家对部分地区的信仰和仪式的记录和把握,产生了纯粹的精神引力,带给观众与其日常生活体验完全不同的从视觉到精神的体验。

22《阿西西教堂》60x50cm纸上油画2019.jpg石煜《阿西西教堂》60x50cm 纸上油画 2019年

《阿西西教堂》是整个展览的亮点之一,戴士和先生在《形色匆匆》一文中评论该作品“《阿西西教堂》画出一种傲岸不群,不怎么好商量的倔劲儿。这股劲儿,往小说是种犟脾气,转不过弯来,不够灵光的性子,往大说是认死理,壁立千仞。画面上的教堂就像一个人,穿的简陋,没一件名牌,但是态度坦然,精神上完全居高临下,墙壁上的黄土也有金色的光辉。拿阿西西这教堂与梵蒂冈的教堂相比,后者的金碧辉煌也许是可耻的,而阿西西的石壁泥墙却如赤裸的基督本身一样动人。”

27《父亲》110x110cm布面油画2020.jpg石煜《父亲》110x110cm 布面油画 2020年

28《母子》100x80cm布面油画2020.JPG

石煜《母子》100x80cm 布面油画 2020年

29《女儿》100x80cm纸上油画2020.jpg

石煜《女儿》100x80cm 纸上油画 2020年

除此之外,与父亲一样,石煜也画了大量的人物,无论是黄色衣服低头把玩手中物件的《父亲》,橙色裤子刷手机的《女儿》,正在哺乳的《母子》,或者是旅途之中偶遇的《行者》背影,起舞的《梅福拉纳》《多米拉丁》,以及全白色调黑线勾勒的《哭墙》三人背影,他组织起不同的人物动态,恰当地展现了人物当时的状态和神情,以饱满的色彩呈现了对人物性格和情绪的即刻把握,伴随着鲜活色彩的勃勃生机传递出画面,进入观众的心间。

08《行者》90x60cm纸上油画2020.jpg

石煜《行者》90x60cm 纸上油画 2020年

24《多米拉丁》160x100cm 布面油画2016.jpg石煜《多米拉丁》160x100cm 布面油画 2016年
17哭墙120x120cm布面油画2020.jpg石煜《哭墙》120x120cm 布面油画 2020年
25颤音150x120cm布面油画2015.jpg石煜《颤音》150x120cm 布面油画 2015年

清华美院设计专业老教授柳冠中先生在此展为石振宇先生的撰文也提示了本次展览的价值参考“我相信观众在看了石振宇教授的设计研究的累累硕果,就会更清醒地认识到,当今中国的设计界的重任。进而重新思考‘今天之所以是这样,那是因为过去就曾是这样‘的那种传习隋性的思维模式。今天为什么不可以有过去不曾有过的那样呢?愿此展览的问世能为艺术界、设计界同行的朋友们增添思考的兴趣,以激励更多的同志切磋探讨,齐心协力,把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与设计的文化推向当代世界文化的峰巅。”

展览现场

石振宇和石煜父子二人在各自领域不断挖掘、实践、探索,饱含对艺术的热忱,从自我观照和内心梳理,扩张到同自然、场域、山水、世界各地、空间的感悟与对话,二人也必然会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这是父子“心相”的默契。正像杨庆生先生的评价“二人作品恰好印证了艺术对于心灵的依赖,也是艺术家各自坚守,表达这份心灵的实证。”从心出发、从自我开始,是“心相”之起点,由己及人,观照他人、群体、社会、时代,亦能散发更为广阔、诚挚的精神光芒。

文/张译之

作品及现场图片致谢艺术家及主办方



展览海报.jpg

心相——石振宇、石煜双人展

展览时间:2020年10月18日--11月08日

策  展 人:杨庆生

学术支持:柳冠中、戴士和

主办单位:利星行文化艺术中心

支持单位: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美术学院

协办单位:莫高设计、索域文化、

北京派森艺术有限公司

媒体支持:艺讯网、新浪网、雅昌网

展览地点:利星行文化艺术中心

(北京朝阳区广顺南大街8号院1号楼北1层)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10:00-17:00(周一闭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