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崇尚自然,这点影响我走到今天——做作品就尽量和自然关联,是对自然的一种崇敬。”
——萧立
2021年4月1日,“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系列展:琢木声远——萧立雕塑作品展”正式启幕于中国美术馆。展览呈现了著名雕塑家萧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具代表性的20余件作品,回顾了其雕塑艺术创作的三个主要阶段。除作品外,展览文献展厅同时展出了萧立近年来的研究成果——《秘籍里的万物》手书。
展览现场
开幕式现场及嘉宾合影
2021年3月31日下午四点,展览开幕式如期举行。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原院长靳尚谊先生,中央美术学院原党委书记、著名雕塑家盛杨先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雕塑家曹春生先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雕塑家刘焕章先生,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女士,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中央美术学院原副院长谭平先生,北京市委宣传部原巡视员李建国先生,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参赞孟斐璇先生,安徽美术出版社社长王训海先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张伟先生,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原副院长吕品昌先生,中国国际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王立强先生,以及本次展览的作者、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雕塑家萧立先生出席开幕式。靳尚谊先生、盛杨先生、安远远副馆长以及艺术家萧立分别在开幕式中致辞。
靳尚谊先生在开幕式上致辞
盛杨先生在开幕式上致辞
安远远副馆长在开幕式上致辞
艺术家萧立在开幕式上致辞
同日下午,展览学术研讨会于中国美术馆七层学术报告厅召开。与会嘉宾围绕艺术家萧立的创作历程、为人性格、教学实践、其作品中蕴含着的中国传统脉络与自然精神,以及其中表现出的现代性与人文关怀等议题展开了讨论。
研讨会现场
作为1979年“文革”复校后第一届进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的学生,萧立在此学习期间明确了自己对雕塑的热爱以及对“造型”的创作倾向。1985年,萧立考入中央美术学院,跟随钱绍武、司徒兆光、孙家钵三位先生学习雕塑。在萧立的回忆中,三位先生不仅从技术方法上指导了自己的艺术创作,更在平时的相处与交流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对于艺术的感受与创作的状态。毕业后,萧立一直在中央美院从事雕塑艺术教学工作。自2003年萧立主持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的木雕教学开始,一种“建构+表现”的基本特点被提出并发展,影响力逐步从美院辐射至全国。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张伟(左)及其夫人(右一)与艺术家萧立现场合影
艺术家与嘉宾合影
嘉宾观展现场
“木”是萧立雕塑创作中的重要媒介和语言。在雕塑家朱尚熹看来,萧立作品中这种源于传统汉代木雕的“建构性”,不仅在“传统中吸取了建构的语言方式,同时凸显了一种鲜明的现代性。”而从内涵与审美上看,其作品又饱含着原始主义的韵味和崇高的纪念碑性。[1]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萧立的作品主题多以人为主体,以青铜和原木为主要材质进行创作,期间代表作有《回家》《藏民系列——远方》《嬗夜——转化之夜》《李白像——致敬简笔大师梁楷》《途中》等。
2000年初至2015年,其作品主要以香樟木、梨木、杜鹃木等各类原木为主要材质,彰显自然意味,代表作包括《领悟》《六祖伐竹》《抚心》《战马》《在天堂》《攸往》《春秋》等。
自2015年至今完成的《感怀》《观天》《白驹》《新世界麒麟》等则注重作品的人文关怀和社会价值。
作为一名艺术教育工作者,萧立对于自然精规律和精神的理解亦体现在他的教学过程中。在近期的采访中,论及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传承自己多年来的创作和实践成果时,他谈到“希望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自然的规律。”近10年间,萧立致力于《河图》《洛书》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融入个人创作及教学过程中,由此引发了人们对东方艺术文化精神和中国现代雕塑艺术如何走向良性方向发展,以及雕塑的人文价值、社会价值等重要问题展开新的思考。萧立认为,“河图洛书”的思想揭示了世界能量是守恒的、变化的,这也是中国最核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
展览现场
萧立的雕塑创作往往以大刀阔斧的造型与材料本身产生着深入的对话与共鸣,且在数次观看间会产生不同的层次与观感。在雕塑艺术家隋建国看来,萧立的雕塑总是善于呼应材料最原始的感觉,并能引导观者感受到“木头与石头本身沉甸甸地浸透着荒蛮的感觉”,来自自然和大地的声响与灵韵仿佛在他心中潜伏着、回响着。[3]
在雕塑的场域不断扩张的今天,雕塑创作的媒介、语言与形式呈现出越发多元化的倾向,并且逐渐有越过雕塑本体的趋势。而透过萧立的作品,雕塑本体的力量、庄重的纪念性与恢弘的悠远意境得以被再度凸显。在汲取传统艺术语言与追溯雕塑基因的过程中,艺术家对于当下社会和个体的人文关怀又为作品本身赋予了贴合时代的价值与内涵。在萧立的表达中,那些源自于自然的巨木与原石经过数次地琢磨雕刻被赋予了丰富的神采与生机,并向着人们所处的空间扩张生长。诚如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所言:
“……手把木兮,瞬息有感,须臾成型,意态万千。或沧然,或欣欣,或迥立,或独行。似由古时跚跚而来,似由远山乘风而至,活出的生命仿佛个个可呼其名。”
据悉,展览于2021年4月1日至 4月11日在中国美术馆一层5号厅向公众开放。
展览现场
文、编/周纬萌
图片致谢主办方
注释:
[1] 朱尚熹,《浅议萧立的木雕艺术》,2021年。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5V7K4QK0534A312.html
[2] 萧立、李裕君、徐忠义,《CAFA访谈丨雕塑家萧立:崇敬自然,琢木声远》,中央美院艺讯网,2021年。
http://www.cafa.com.cn/cn/opinions/interviews/details/8330414
[3] 隋建国,《萧立和他的雕塑》,2021年。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5V7OQE40534A312.html
参考资料:
[1] “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系列展:琢木声远——萧立雕塑作品展”展览资料,中国美术馆,2021年。
关于展览:
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系列展:琢木声远-萧立雕塑作品展
学术主持:吴为山
执行策展人:韩金峰 张天意 李裕君 徐忠义
展览时间:2021年4月1日- 4月11日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馆
支持单位: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一层5号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