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现场|以光入画:走进央美油画系的一堂课

时间: 2023.12.7

2023年11月8日-15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一工作室外光写生课程汇报展于北京温榆河公园展厅呈现,展览展出了今年九月,第一工作室二、三、四年级以及研究生同学在公园进行外光写生的课程成果。开幕式现场油画系主任袁元,专业教师夏理斌、蔡昊坤对课程及写生成果进行了进一步介绍,参展同学们结合个人作品分享了创作感悟。

外光写生是一种艺术家深入自然户外,捕捉光线、色彩和氛围瞬间效果的绘画方式,外光写生课程不仅强调对自然环境的切身感受,还在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视觉感知能力。本次汇报展将课程内容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如同“一堂课”般贴近教学日常,可见教师对于课程设计的高要求,以及同学们研习绘画的不懈努力,共同延续着这份来自盛夏的艺术热情。1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一工作室外光写生课程汇报展现场.jpg

2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一工作室外光写生课程汇报展现场.jpg

3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一工作室外光写生课程汇报展现场.jpg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一工作室外光写生课程汇报展现场

一、瞬息与捕捉:光影的一堂课 

外光写生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方式,早期源于19世纪的法国艺术运动,主要集中在印象主义时期。外光写生的先驱画家可以追溯到法国巴比松画派,他们在绘画中倡导走出画室,强调光线和色彩的重要性,主张在户外自然光线下观察和描绘物体、风景和人物。

到了19世纪60年代的印象主义艺术家们,如莫奈、雷诺阿、西斯莱、德加、毕沙罗等人,均不断采用外光写生的方法,以使得画面获得瞬间的光影和氛围感。相较于古典主义解决的是素描问题,这一时期,艺术家们通过外光写生,则侧重通过“光”的注入解决绘画中的色彩问题。同时,在感受光线和自然景色的变化之中启发灵感,持续注入着艺术形式革新的热情,以及不断扩充瞬间的光色感受力。4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一工作室外光写生课程汇报展现场.jpg

5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一工作室外光写生课程汇报展现场.jpg

6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一工作室外光写生课程汇报展现场.jpg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一工作室外光写生课程汇报展现场

光具有三个基本特征:明暗度、方向和色彩,光线的强弱同时也决定着亮度的变化,从而发出不同的视觉色彩信号。在外光写生中,伴随着光线的不同,对象所呈现的色调、形态也处于变化之中,经由外光写生训练可培养学生对光与色的整体把控与提炼能力。同时,外光写生要求要仔细观察光线、色彩、形状和纹理。这种练习可以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和绘画技能,使他们更准确地捕捉物体的外观和结构。

正如展览开幕式上,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所谈及:通过外光写生课程,能使得在创作中对构图的理解有更多新视角,在自然中激发创作情感。同时,在外光不断变化的时间段里,需要对绘画的整体、细节、色彩等均有把控和概括的能力,这是学习与创作中的重要课题。

二、时间与光线:提炼的一堂课 

外光写生课程的核心是什么?

在我看来,不是那些对具体物像的塑造,我们所要训练的核心是描绘“时·光”,也就是时间与光线。看看那些印象派的作品就会意识到:印象派画家们时间与光线的关注程度是如此之高,以至于在相当程度上消解了对具体对象的塑造与刻画。所以我们的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对光线、色彩、气氛的观察与表现,当然,画面的构图、黑白关系和虚实关系也不容忽视。

在课程之初,我们就严格要求同学们的作品尺幅不能超过 30*40cm,其核心就在于希望他们能用一种精炼、概括的方式,让自己的写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从而记录和捕捉一个更短、更集中的“时·光”与画面。这也是本次展览作品均以小尺幅呈现的原因。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

油画系第一工作室主任、博士生导师

袁元

中央美术学院的油画教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经历着演变和发展,从早期强调传统写实主义到开放和多样化的教育体系,为学生们打造了坚实的绘画基础,同时也鼓励他们在不同媒介和风格上进行创新和实验。

其中,就户外写生的传统而言,可追溯至四十年代一大批前辈艺术家,如常书鸿、吴作人、董希文、赵望云等先生先后前往西北地区写生,先生们在实地考察中不断尝试艺术语言的更新创造,这也为后续美院写生传统奠定了基石。具体到教学传统层面,1955年的“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培养了冯法祀、侯一民、詹建俊、靳尚谊先生等一大批油画教学的中坚力量,其中训练班的“写生色彩”教学即已是非常重要的授课内容。1北京温榆河公园风景掠影.png

2北京温榆河公园风景掠影.png

3北京温榆河公园风景掠影.png北京温榆河公园风景掠影

作为一门基础训练课程,在外光写生中,学生们观察自然光线对于绘画至关重要,必须精确感知光线照射在物体上的方式,以及光线与阴影的交汇,从而才能创造出优质的画面构图和色彩效果。

此外,外光写生还要求在观察和绘画时考虑光线、阴影和色彩的相互关系,了解色彩理论和光影原理,这也有助于拓展同学们的视觉思维,使他们更具洞察力和创新性。同时,通过不断地观察三维物体在光线下的变化特征,也使得同学们能更好地处理复杂的对象与场景,为后续的艺术创作积蓄能量。1 外光写生课现场.png

2 外光写生课现场.jpg

3 外光写生课现场.jpg外光写生课现场

三、自然与人文:融合的一堂课 

作为本次外光写生课程的采风地,北京温榆河公园从“风沙村落”到“城市绿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园区是北京最大“城市绿肺”,为朝阳区“文化、国际化、大尺度绿化”建设的具体实践,以及国际生态文明交流展示窗口。随着央美师生的到来,更是为生态环境保护及人文环境建设给予了新的视角及可能性。4 外光写生课现场.png

5 外光写生课现场.png

6 外光写生课现场.png外光写生课现场

通过艺术的介入,自然与人文之美转换为艺术凝固于画面。不同的地点、景色和氛围可以启发不同的创作灵感,这种交融使得“课堂”成为一个多元、丰富的交流场景。在课程中,能使同学们从不同角度感受到人与自然界、社会和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领悟到自然在时光变化中的独特质感,触发更多的情感共鸣。

此外,本次外光写生课程汇报展作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美术学院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贡献行动计划》精神,致力于推动“社会大课堂”教学创作行动的实践之外,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通过把学院教学融入社会,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央美术学院及其油画教学,同时也是课展融合、文旅融合的全新探索。7 外光写生课现场.png

8外光写生课现场.jpg

9外光写生课现场.jpg外光写生课现场

展览开幕现场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致辞.jpg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致辞油画系主任袁元(右一)介绍课程情况.jpg油画系主任袁元(右一)介绍课程情况授课教师夏理斌介绍课程情况.jpg授课教师夏理斌介绍课程情况授课教师蔡昊坤介绍课程情况.jpg

授课教师蔡昊坤介绍课程情况1同学们结合个人作品分享课程感悟.jpg

2同学们结合个人作品分享课程感悟.jpg

3同学们结合个人作品分享课程感悟.jpg

4同学们结合个人作品分享课程感悟.jpg同学们结合个人作品分享课程感悟课程汇报展师生合影.jpg课程汇报展师生合影

部分学生作品阿依古丽:《夏日漱石》.png阿依古丽:《夏日漱石》仇飞扬:《扁舟》.png仇飞扬:《扁舟》胡世磊:《夏末的风景 1》.png胡世磊:《夏末的风景1》李子梅:《向日葵》.png李子梅:《向日葵》毕成汉:《狗狗泳池》.png毕成汉:《狗狗泳池》冯伊慧:《午后的花园》.png冯伊慧:《午后的花园》吕嘉琪:《火烧云》.png吕嘉琪:《火烧云》谭森垚:《温榆河阳光沙滩》.png谭森垚:《温榆河阳光沙滩》魏振华:《夜游》.png魏振华:《夜游》周博洋:《风景1》.png周博洋:《风景1》

展览海报以光展览海报.jpg

撰文|余娅

图片来源: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宣传部

参考资料:

1、展览前言。

2、北京温榆河公园简介。

3、缪虹、郭晓婧:《外光色彩写生教学探索》,《美术学》,2018年。

4、韩丁虎:《写生色彩学的建构历程与发展困境》,《美术理论研究》,2023。

5、朱沙:《写生色彩在新中国的传播》,《艺术百家》,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