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否画廊创立十周年纪念展览《暂停键》于纽约布鲁克林开幕

时间: 2023.12.12

在令人目不暇接的纽约艺术世界中,否画廊悄然迎来了一座里程碑——画廊创立十周年纪念日。自2013年12月成立以来,画廊在艺术探索的道路上持续前行。对艺术深沉本质与飘渺之美的执着追求,已经让否画廊成长为活力创新、根植社区的叙事天地。

在2013至2023这充满新鲜变化的十年中,否画廊举办了47个展览,以亚裔艺术家为重心,呈现许多场域特定的装置项目,并举办了71场跨领域的创意活动,拓展视觉艺术的表达形式。画廊以公寓空间为中心,为世界各地的艺术创意文化爱好者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提供内心沉思和感悟自然的契机。

在此回望与庆祝之际,否画廊举办群展《暂停键》。这一展览概念对平日繁忙的节奏反其道而行之,希望人们将注意力投向宁静的休憩时刻。这场展览不仅仅是一场艺术的展示,更是一场诗意的对话,不将“艺术”供奉于遥远的神龛之上,而是让艺术在日常生活中润物无声,为人们默默地带来舒缓的慰藉、灵性的启发。

《暂停键》是一场灵魂穿越无声之境的旅程,鼓励我们在马不停蹄的世俗追求中暂且歇下脚步。展览共展示来自九位艺术家的十二件作品,每位艺术家都编织着他们独特的宁静画卷。从赫利亚·奇沙赞 《依然七点?》中放空游离的情绪,到萨巴·法霍德尼亚《翌晨》中天马行空的叙事,到徐苏宜《阶梯》中宁静无人的时刻,再到杜蒙《吟唱、星光与碎石路》 中轻盈雀跃的光影……这是一场颂歌,歌唱着那些让我们感受自己灵魂的静谧时刻。

1610_Still 7 O_clock__HeliaChitsazan.jpg赫利亚·奇沙赞,《依然七点?》,2023. 布面油画,50.8 x 50.8 cm ©赫利亚·奇沙赞,致谢否画廊

1608_TheMorningAfter_SabaFarhoudnia.jpg萨巴·法霍德尼亚,《翌晨》,2022. 布面丙烯,121.9 x 157.5 cm ©萨巴·法霍德尼亚,致谢否画廊

the staircase II.jpeg徐苏宜,《阶梯 II》,2023. 亚麻布面油画,45.7 x 55.9 cm ©徐苏宜,致谢否画廊

完整的展览不仅包括视觉盛宴,也包括一系列互动探索活动。艺术与体验相辅相成、互相交织而成的多感官旅程,才是全面的呈现。活动系列包括12月17日艺术家韩沁带来的《蓝晒工作坊——情绪长卷》,参与者将共同创作一件充满表达张力的蓝晒艺术作品;1月27日舞蹈家张静宜和音乐家Laraaji Harlem合作的《接触即兴舞聚》,一场由自我与他人碰撞而成的舞会;以及2月17日与24日陶瓷和表演艺术家Ruth Borgenicht和茶人龚梦艳合作的《茶的炼金术:茶礼实验》,以否画廊后院的现成物取材烧制茶具,邀请参与者一起创造特别的共享茶席体验。

1611_SingTwinkling01_MengDu_1.jpg杜蒙,《吟唱、星光与碎石路 No. 01》,2023. 玻璃,木,35.5 x 13 x 45.5 cm ©杜蒙,致谢否画廊,摄影:胡竞心

1611_SingTwinkling01_MengDu_4.jpg杜蒙,《吟唱、星光与碎石路 No. 01》(细节),2023. 玻璃,木,35.5 x 13 x 45.5 cm ©杜蒙,致谢否画廊,摄影:胡竞心

1618,1619_Transplant02_03_WanyingLiang_2 .JPG梁婉莹, 《移植 02&03》, 2022. 精制瓷, 各30 x 30 x 40 cm ©梁婉莹, 致谢否画廊

呼应其名“否”,否画廊对艺术在传统印象中的标准定义总是辩证对待、心怀挑战。而这次展览也意在点明,永不止歇的前进之路上,暂时休憩也同样重要。否画廊不止是一个实体空间,它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集体,与生活的本质遥相呼应。画廊愿与艺术家和观众们一起,带着艺术这个亲密的伙伴,一同享受休闲的时光,也一同踏上忙碌的日常之旅。

艺术家

赫利亚·奇沙赞(b. 1995 ,伊朗德黑兰)于伊朗德黑兰艺术大学获得绘画艺术学士学位,后赴美国纽约求学,并于2023年毕业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纯艺术硕士项目。奇沙赞获得了加拿大蒙特利尔Elizabeth Greenshields基金会的首轮绘画资助,并在Pablo’s Birthday画廊,Thierry Goldberg画廊,LABeast画廊参展。奇沙赞于2023年在否画廊举办首次个展,开启了艺术家生涯。奇沙赞以其非凡的创造力,在作品中捕捉记忆、身份、缺失和短暂性等复杂主题。其作品画面中不断闪回着在伊朗德黑兰经历的双重生活的秘密空间。这些片段深刻而又坦诚、感性而又真挚地展现着她与她的同胞社群。

杜蒙(b.1986, 中国北京)2008年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2013年毕业于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大学玻璃专业,目前工作和生活在北京。2016年她在否画廊举办个展《退火》,开启了职业生涯。她的作品经常参加美国,中国,以及欧洲等地的国际展览并屡获奖项,包括:《杜蒙:高地回声II》,启皓基金会(北京,2022);《杜蒙:间》,上海玻璃博物馆(2018)。杜蒙荣获过多项大奖,包括金泽国际玻璃大赏荣誉奖(日本金泽,2016),和第47届国际玻璃艺术大会新锐艺术家奖(意大利威尼斯,2018)。杜蒙的艺术始终关注对记忆的保存与记录,以免它们随时间的流逝而消退。她将速写和插画手法融入到对玻璃的表层处理及图像制作工艺之中,并加入来自个体经验的现成品,以此再现她不愿丢失的,来自特定时空之下的乡愁跟记忆。她还是迄今为止在上海玻璃博物馆举办个展的年龄最小的艺术家。

迈克尔·伊德 (b. 1957, 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 毕业于俄勒冈州立大学,后在德国斯图加特国立造型艺术学院(蛋彩画研究)和纽约大学(电影和电脑动画技术)取得艺术硕士学位。伊德的艺术作品主要关注生态主题,他目前是伊丽莎白基金会的驻地艺术家,并获得罗伯特·布莱克本版画工作室奖助金,美国国家设计学院奖学金,Aljira奖学金等。伊德的作品在许多公共收藏和公司收藏中,包括哈佛商学院,爱马仕,AT&T,国会图书馆收藏等。伊德在否画廊举办三次个展——“率土之滨”,“刹那”和“余烬重生”。他的“野苹果森林 - 生命之树”系列创作,反映了天山山脉古老果树林的消失。哺木”系列和“松树树苗”系列探索了自然生态和生命的更新和新生。

杨人倩(b. 1987, 中国湖南湘潭)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陶瓷专业,并在雪城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陶瓷系获得艺术硕士学位。她目前是纽约州奥斯威戈(SUNY Oswego)分校的艺术家和副教授。她的作品将传统和创新方法融合在陶瓷、装置艺术和混合媒体创作中,探索二元对立的统一与矛盾。近期展览包括:富山国际工艺奖国际公募展(富山县美术馆,日本富山,2021);Rivers Connect: 当代陶瓷艺术不可阻挡的势力(北肯塔基大学美术馆,2021);杨人倩个展(卡尤加历史与艺术博物馆,纽约州奥本市,2019)。

萨巴·法霍德尼亚(b. 1987,伊朗德黑兰)出生于战争期间的伊朗德黑兰,目前在纽约生活和工作。萨巴·法霍德尼亚于萨巴的画作规模宏大,探讨了人类面临的挑战。萨巴通过笔触、几何形状、书法和手势标记等方式,将素描、绘画、语言和诗歌艺术融合在一起来唤起戏剧、痛苦、幽默和美感。萨巴在伊朗德黑兰科学与文化大学获得艺术学士和硕士学位,并在马里兰艺术学院获得硕士学位。她的作品探讨了处于悬崖边的人类的境地。她曾获得过布朗克斯博物馆“Artist In the Marketplace”奖学金(纽约,2022)、 皇后区艺术基金 (QAF) 新作品资助基金(纽约,2022),也是纽约时装学院的驻地艺术家(纽约,2023)。

郭淑玲(b. 1986,中国广东潮安)201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现生活在费城和Selkei帆船上,一边创作一边进行航海旅行。2012年她在北京别处空间举办首次个展《暗香》, 此后她的作品在北京、洛杉矶、费城等地广泛展出。她的作品被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和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收藏。她的作品通过简洁的画面呈现尽可能多的色彩和灰度变化,借由这些微妙的变化,传达视觉感受以及其他生理感受,诸如触觉,嗅觉,听觉等。她近期在否画廊的展览包括《5—6 pm》(2020)与《低语》(2022)。

徐苏宜(b. 1996,中国上海)从巴纳德学院(纽约)取得艺术史和视觉艺术学士学位,之后就读于视觉艺术学院(纽约)美术系,并于2022年取得艺术硕士。徐苏宜的绘画是对空间、室内和建筑的沉思,进而演变成对色域的思考。她于2023年在否画廊举办首次个展,开启了艺术家生涯。徐苏宜的作品曾在亚洲,美国和欧洲的多个商业画廊和非营利组织展出,包括Gallery Func(上海,2023年),Fortnight Institute(纽约,2023年),Galerie Hussenot(巴黎,2022年)、New Collectors Gallery(伦敦,2021 年)、Boomer 画廊(伦敦,2021 年)和 A.I.R.画廊(纽约,2021 年)。

梁婉莹(b.1989,中国陕西省渭南市)是一位以粘土为主要媒介极具表现力的雕塑和装置艺术家。她于2011年在中央美术学院获得学士学位,又在美国阿尔弗雷德大学获得陶瓷艺术硕士学位。她目前在纽约州生活和工作。她的作品已在美国、英国和中国广泛展出,包括苏格兰美术馆,爱丁堡(2020)和V&A博物馆,伦敦(2019-2020)等。梁婉莹在她富有表现力的雕塑和装置中探索复杂的情绪、误读、仪式和神秘等主题,她邀请观众进入一个沉思的空间。

韦佳(b.1957,中国北京)自少年时代学习中国传统绘画,诗词及书法,198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1987年于美国布鲁姆斯堡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视觉艺术系取得艺术硕士学位。他目前生活和创作于纽约与北京两地,他在美国与中国文化和艺术之间游历,以他独特的角度去呈现当下与过去,今天与传统。自1990年开始,他一直用中国手工纸为主要材料,用拼贴和水质颜料通过反复撕贴的方式创作。韦佳在国际范围内广泛举行个展和群展,公共机构收藏包括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和布鲁克林美术馆等,近期展览包括《内部的流动:“明日笔记”巡回展III》(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南京,2021);《接力》(元典美术馆,北京,2021);《水墨现在:第十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华·美术馆,深圳,2019)

温迪·勒特文(b. 1962,美国费城)是一位常驻纽约的跨界艺术家,创作包括雕塑、装置和绘画。她毕业于泰勒艺术学院(Tyler School of Art)获得美术学士学位,以及亨特学院(Hunter College)获得美术硕士学位,目前在纽约大学和帕森斯设计学院(Parsons School of Design)任教。她的作品曾在河畔公园保育协会(Riverside Park Conservancy)和PULSE艺术博览会等场馆展出,探索自然图案和抽象主题,常常从景观和动态、节奏等现象中获得灵感。勒特文是麦克道威尔艺术家村(MacDowell Colony)的研究员和迪尤唐纸厂(Dieu Donne Papermill)工作间资助计划的获得者,她最近还受纽约市艺术基金会(NYC's Percent for the Arts Fund)委托,为一所公立学校创作了一件大型雕塑作品(2022年)。她的艺术作品结合了几何和有机元素,受到音乐、诗歌、科学和哲学的启发,旨在表达她所感知到的宇宙更深层次秩序的灵感和能量。

策展人:

海良现为否画廊合伙人及艺术总监,她为否画廊艺术家策划展览并帮助艺术家创作进行学术提炼。策展、策划及设计经历包括群展《流光人文:昔日与今时的肖像》,横跨80年的现当代肖像艺术(否画廊,纽约,2023);与David Zwirner画廊线上平台Platform合作2022年十一月线上群展(纽约,2022);《Together in Distance》纽约地区艺术家及画廊慈善拍卖会(纽约,2020);哈佛纽约俱乐部《居于当代》设计展与交流会(纽约,2019);网易高安现代化农场设计咨询(上海,2017);里斯本建筑三年展之《流动场域·散灭》(Sinel de CordesPalace, 葡萄牙里斯本,2013)等。作为艺术撰稿人,为《艺术中国》、《CAFA Artinfo》、《Tussle Magazine》、《ArtPulse》等艺术期刊供稿。海良2014年毕业于英国建筑联盟学院,2017年于哈佛大学取得设计学硕士学位。

展览信息:

Take a break posters_vertical 2.png展览时间:2023年12月9日–2024年2月24日

艺术家: 赫利亚·奇沙赞, 杜蒙, 迈克尔·伊徳, 杨人倩, 萨巴·法霍德尼亚, 郭淑玲, 徐苏宜, 梁婉莹, 韦佳,温迪·勒特文

策展人: 海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