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黄扬专访:用设计的方式做艺术

时间: 2010.4.15

记者:谈谈作为 “蝴蝶效应——两岸四地艺术交流计划”展览参展艺术家的感受。
黄扬:用艺术的观念做设计和用设计的方式做艺术都挺有意思。

记者:请介绍一下自己参展“蝴蝶效应——两岸四地艺术交流计划”作品。
黄扬:我这次参展的作品原先是为这次展览而设计的形象标识的一个概念,后来策展人冯博一觉得我的想法还有些意思,就邀请我也作为参展艺术家身份加入进来。我的作品叫《彩球1+16》,是由一些现成品“健康球”和“海洋球”组成的,它是我为展览形象识别设计的基本元素——彩色圆点的一个延展。

记者:请谈谈该作品的创作。
黄扬:作品《彩球1+16》的创作,首先,它具有明确的象征性和识别功能的。“彩球”的红、黄、蓝、绿四色和数量(品红2个、亮黄8个、亮蓝4个、粉绿3个,共17个)分别指代着这次参展的两岸四地艺术家的地域区分和数字统计。“球体”完整统一的基本符号特性,象征着两岸四地文化艺术同根同源的同构性,而四种色彩的变化组合则是比附之间的异质性和混杂性。每1个“大彩球”和每16个“小彩球”组成一组,共17组,分别于展览的各个空间,以一种重复而又变化的方式序列摆放在每个艺术家作品的附近,每个有艺术家签名的“大彩球”分别代表着每个艺术家的展场区域。“彩球”靠墙的上方贴有艺术家作品的相关介绍,包括作品标签内容、创作自述、策展人评介、艺术家照片、简介、访谈问答等。其次,我也希望《彩球1+16》通过以一种非常规的设计手段介入展览的各个空间而“被”作品化的复杂性得以展开。由于其“彩球”容易滚动和材质轻盈的客观属性,即使没有人为的因素,“彩球”的位置以及其自身的排列组合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或展场环境细微的变化而有所改变,进而可能导致整个展览形态和气氛的一些微微变化。同时,“彩球”作为“作品”本身也是容许观众触摸和使用的(或坐或玩),这种设置意在引导观众更多地参与这次展览“交流计划”的思考和体验。展览结束后,我会将这些签了名的“大彩球” 以展览纪念物的名义送给朋友,“小彩球”送给某个儿童游乐园,它们最终将恢复其原本的面貌——“健康球”或“海洋球”,继续被人们所使用和游戏。

记者:作为设计师身份创作艺术作品的不同之处。
黄扬:可能首先是作为本次展览平面形象设计师的缘故,创作这次参展作品时我主要还是是围绕着这次展览想要探讨的内容去想,有一种功能性的思维在起作用。所以,最后我做出来的作品既可以是这次展览的“标识”内容,也可以是参展作品,是一种处于设计和艺术边界上的状态。

记者:两岸四地在文化认同上的共同性和差异性是什么。
黄扬:大家都用汉字,看得懂;都讲中国话,听得明白;传统的道德礼仪、生活习俗,大家基本上还在遵循。简单说大家都是中国人,没有人会反对。不过,我猜测或乱想:台湾人向往日本人荷兰人,香港人向往英国人美国人法国人日本人,澳门人还是喜欢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大陆人喜欢美国人中国人德国人英国人意大利人日本人韩国人等等人……

记者: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