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潘琳专访:不确定性与不安全感—物非物!潘琳和苑瑗双人展

时间: 2010.5.4

记者:请谈一下此次展览的主题“物非物”
潘琳:这次展览的主题 “物非物”一方面物有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的物的意思,就像我采用了反光镜这样物的媒介,但同时它又不完全是作为它本身的用途而是作为我画面的载体产生了另一种新的视觉效果。另一方面物的大范畴是与人相对的客观世界,这正是我画面中很多碎片的来源。

记者:为什么和苑瑗一起做这个双人展呢。
潘琳:这次是由喻老师策划的,可能是她认为我们的作品上有些共同的东西,同时又有各自的表达方式吧。

记者:谈谈作为此次展览艺术家的感受。
潘琳:这是我的第一个展览,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很大的感受就是从整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记者:介绍一下自己参展的作品。
潘琳:我这次展览的作品名为《他们的都比我好》,我的这组作品我要表达一种不安的感觉,我画的大多都是日常生活中琐碎的片断。我们通过照镜子来完成自我认识,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通过与别人的交往,别人对自己的态度,更好的认识自己,别人是我们的镜子。同样我们也是别人的镜子。在我的画面中别人不仅指的是人更多的是一些生活在我身边的物、情节、片断,他们是我的镜子。他们是画面的主体,背景有着不确定性。我的画面会随着环境、观看者的状态等的变化有着不确定性。主体始终在那里,也许每个人会有着不同的感觉,同时也成为不同变化的背景。

汽车的反光镜一方面在开车的过程中作为一种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看到一些不方便看或看不到的东西;另一方面,汽车的反光镜又是一个运动着的镜子。镜子里的内容会随着环境不停的变幻,充满着不确定性,这种公共化的符号与我观察到的生活中很平常的片断的结合正是想表达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在这个社会里个人的种种焦虑,不安全,怀疑等等…一进展厅人们会循着一条一时间搭建的线索,看到一个个对称在铁杆上的反光镜,同时观众也会成为我画面的一部分。

记者:深入谈一下作品的创作。
潘琳:我这组作品中一共有100个,其中在画每个的时候都给自己很深的印象,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我会觉得随着画的越深入,我对反光镜的这种材料的本身特质会更熟悉一点,后面很多都是会借助它的这种表面光滑画起来有些半透明的感觉创作。

记者:谈谈当下社会中人们的生活状态。
潘琳:我觉得我的这组作品就是想表达一种我个人的一种不安全感,也许有观众看到我的作品也会有同样的感觉,我其实有些不太知道怎么去回答这个问题,我只能简单的说一说我和我周围认识的人们,我觉得大家在这种对未来对很多未知的东西上都有着不确定性,可能是这个时代发展的速度已经完全超越了我们想象的界限,但作为我个人,我觉得要明确的是自己在做什么。

记者: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