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唐斌:从策展人的角度谈《被“城市”》展览

时间: 2010.12.24

采访时间:2010年12月21日
采访地点:被“城市”——中央美院壁画系创作学社2010年度展 开幕现场

记者:壁画创作学社是在很久之前就成立了,也做过多次展览,但是也因为一些原因停了好几年了,今年为什么又重新举行展览?
唐斌:在9月份的时候,壁画系的老师就找到我来谈这个展览。壁画创作学社本来是壁画系自发的,对于在校生的除课堂教学之外创作作品的展示,为他们提供一个空间,开始是在一些大的教室,或者小的展示厅。后来因为一些这样那样的原因中断了。今年系里面的老师又重新提起这件事,想以壁画创作学社的名义,对一些毕业生、在校生还有青年教员的创作进行关注并且提供空间、资金各个方面的资助,想把原来的传统恢复起来,也想做成年度的展览。

记者:《被“城市“》这个主题是怎么被确定的?
唐斌:他们找到我想让我来策划这个展览。我也一直在思索这件事情。因为我觉得城市和我们的关系很密切,这些艺术家大多数都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不管是城市边缘还是城市中心。城市和人之间发生的这种关系是越来越密切的,不管我们的身份是学生也好,是普通的职员也好,是老师也好,这种关系是非常紧密的。而且在这种关系中我突然发现我们现在的生活状态是进入了一种被动的状态。一种被动语态,这种“被动“不是单纯指被动接受的概念,比方说,前段时间过感恩节,你会收到一些短信,本来你不知道这个节日,突然间你会因为周围人的一些影响你也随从的去过节了,包括圣诞节、情人节等等的这些节日。这就是一种”被“过节”,包括网络中被“人肉搜索”,城市的交通中你被限行,对于这些被动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去看,不仅仅是从正反这两方面。作为艺术家,他们生活在城市中,他们也有责任和义务去对这些现象、这些变化进行思索。他们通过作品,用一种艺术手段,不管是科学的道理还是哲学的思维方式,进行一种视觉审美的传达。

记者:您作为策展人在阐释的过程中有没有一个自己的态度。
唐斌:如果作为我个人来说,实际上这种被动的状态可以引起我们的一种思考,但是我个人的倾向是一种自然主义的状态。对待城市中一些现象,一些状态,我个人来说并不是特别的赞同的。我更倾向一种自然地无边界的状态。现在城市中的问题,住房问题,人口问题都是一种现象。国家的发展在追求一个方面的发展的同时就会在另一方面出现问题,这在西方发达国家可能已经出现了,就我们国家来说,我还是比较倾向一种所谓的小桥鱼影的生活状态。

记者:这些展览中的作品是在展览的主题设定之后再创造的,还是这些艺术家都不约而同的关注了“城市“这个问题,才会做这么一个主题的展览?
唐斌:我们这次比较特殊一点,展览主题的选择与艺术家的挑选是同步进行的。这是壁画系的一个创作项目,系里面的老师他们的想法是关注一些已经毕业的学生,在社会上还比较活跃一点的,另外呢还有教员,所以这个人群在刚开始的时候有一个选择,同步就有了这个展览的主题。展览主题的选择是在与艺术家接触了解的过程以及对他们的作品的解读中,发现他们不约而同的从各个角度对“城市”有所关注,不管是城市的建设状况、空间的记忆,还是对于城市现象的记录,我觉得和这个主题还是蛮吻合的。这里面有些艺术家的作品是已经成型的,有些是为这个展览专门创作的。基本上是有一多半是为这个展览新创作的作品。

记者:在这些作品以及艺术家当中你有没有比较熟悉比较喜欢的作品或者艺术家,能不能为我们介绍一下。
唐斌:我选择他们就是因为我觉得他们各有自己的特点,都已经形成自己的创作面貌,而且他们对于一件事情或者一个问题的呈现,我认为是比较精致的。比如吴啸海、刘晓辉、齐兴华他们作为教员作品的各方面都已经很成熟了。已经毕业的学生的作品,比如李威、赵一浅的作品我都是比较感兴趣的。

记者:好的,谢谢!
唐斌:不谢!

艺讯网记者:周彬芮  朱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