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靳尚谊:从经典到当代——访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

时间: 2011.6.15

靳尚谊先生为中国油画语言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走进靳尚谊先生这个展览空间的朋友,不管是熟悉他的艺术的老朋友老同学还是不熟悉他艺术的观众首先都会有一种惊喜,我也是这样的。因为靳先生几十年来在推动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方面所作出的贡献是非常大的,因为他是我们新中国的第一代油画家。他们这代油画家使得中国油画在一个新的社会发展和文化形式下呈现出两个方面的积极的进步,一个方面是他们用自己的艺术的思考来观察和感受社会现实,特别是追随着不同时期社会现实所呈现出的不同特点,也就说在艺术的主题也包括绘画的题材方面特别是对人物的塑造方面能够产生一种时代的感受;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又是非常酷爱油画艺术的一代艺术家,所以他们始终在用艺术表达对社会感受的同时还仅仅抓住了对油画艺术的琢磨——油画不仅能在中国落土生根,而且还能有一种学术上的发展,他们对这个课题可以说是锲而不舍,一做就是几十年。所以,中国的艺术光有情节、内容、主题、观念是不够的,一定要有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为艺术语言的发展(包括形式、技巧)的长期研究,才能使艺术真正流传下来,不至于成为那个时代其他媒介能够替代的,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中国的艺术。

敬畏经典

我们看到,靳先生到晚年还能这样做学术探索、学术追寻,这种精神是十分难得的,让我产生由衷的敬意。所以,一方面靳尚谊先生以“向维米尔致意”为题来画这三张画,我觉得这三张画不是完全的创作,更不是完全的临摹,他是在临摹和创作之间找到了一个出发点。我坚持认为靳先生这次的创作的行为具有多重性,具有多种的意义,它体现了一个中国艺术家对西方艺术经典的一种尊重,正如靳先生所说的“要画好中国油画,首先要学好油画故乡的那些经典”,所以靳先生直到晚年还能用这样一种真诚的态度来对待经典。我觉得一个艺术家能够对经典产生一种叫“敬畏”的情怀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今天这个社会就是不断地消解经典,对经典失去了一种敬畏之心,敬畏就是一种学术上的追求,对学术高度的追求,而不是一般的崇拜也不是一种表面的学习,而是在精神上的一种探求。所以靳先生的这次创作体现了一位中国艺术家在理性上的而不是表层的对经典的态度,无论艺术发展到什么形态,这一点都是我们要坚持的。对西方艺术经典的敬畏其实也包括了对中国自己的艺术经典的尊重和研究。所以靳先生的这个展览和这次举动对画界的朋友来说是很具有启发性的。

当代性的启示

第二方面,靳先生向维米尔致敬的这个过程是一个研究性的文本,是集合了研究、感受和创作的三位一体的过程。他去看维米尔的原作,到维米尔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到他曾经画过的历史中进行感受,这样就构成了一种双重对话:和维米尔原作进行对话的同时也是在和他自己心中的那个艺术理想进行对话。这就是为什么我跟潘公凯院长、徐冰副院长我们这个团队很有兴味地来策划靳尚谊先生的这个展览,包括编这本图录,就是突然发现靳先生的作品里面有我们今天天天讲的所谓当代性,作为一个当代的艺术家他如何站在今天这样的一个艺术条件下,用他的行为来提示给我们很多话题,而他本身的行为也包含了多解性、多义性,所以潘公凯先生就从靳先生的这次创作中提出了“后古典”的概念,提出了“挪用、拼贴、临摹、研究到创作”这样一种创作方式。所以潘公凯先生还特别指出,当然是从理论上指出,这是一种中国艺术家的策略性思考。我觉得这样一来,靳先生的这个展览就不仅仅是属于他的,也成为我们探讨今天中国艺术如何能够做学术展开的一个最好机会。这两点是我本次看展览最大的感触。大家从最初进入展厅看到三张画的一种惊喜感开始慢慢进入靳先生的这次展览所展开的这些学术话题,这种学术话题展开是无价值的,包括这次所开的网上研讨会就有了它的作用。

艺讯网记者:刘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