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刘商英:玛旁雍错——内心深处的碰撞

时间: 2013.12.26

2013年11月24日-12月7日,《学院——中央美术学院青年教师十人展》在今日美术馆3号馆举办,展出了于凡、石煜、白晓刚、孙逊、刘商英、陆亮、李荣林、武将、袁元、康剑飞十位艺术家的近年来的新作,呈现了70一代“学院”青年教师们最新的思考与艺术表达。在展览的开幕仪式上,CAFA艺讯网的记者在展览现场对参展的艺术家逐一进行了采访。

问:作品名称《玛旁雍错》是一个地点?

答:玛旁雍错是西藏阿里的一个被称为“圣湖”的地方。我2011年、2012年去西藏旅行,就被玛旁雍错吸引了。于是今年专门过去画画。

问:您是希望通过绘画表现什么样的情感?

答:玛旁雍错很圣洁,是目前人类很少涉及的最干净、原始的地方。玛旁雍错让我碰撞到自己的内心深处,这是在平时生活中很难涉及到的东西。我不太把这件事当成是写生或者创作,就是单纯的画画。

问:《玛旁雍错》系列的绘画您持续了多长的时间,还会继续创作下去吗?

答:这个系列我画了有三年的时间,如果条件允许,我还会继续。这次展览是群展,所以就带来了三张作品,前不久在中间美术馆有一个我的个展,呈现了我这三年的全部创作。

问:除了西藏风景题材的创作外,您是否创作一些西藏的人物画?

答:绘画题材的选择是由我自己到西藏的亲身感受决定的。所有的人迹、文明在西藏这样特殊的地域,都会变得渺小,也引起了我内心的震撼。在完全原始、宏观的自然面前,我宁愿把自己融入自然的环境中,比如说把自己当成是里面的一块石头,所以我的感受和所有的画画动机都来源于自然。当然我也画过一些人物画,还是以风景题材为主,这些风景并不是具体的一个地方,是一种更感性的内心感受。

问:通过眼中看到的景色投射在画布上,这种转化是如何完成的?

答:这种绘画形式符合我自己的绘画状态。每个人到了那片土地,都会有自己特有的感触和表达的方式,我不是特意说画成现在的形式。我一直在思考艺术和自然的关系,绘画和人类的关系,人面对自然的生存状态,以及我们如何去定位自己,我是通过这个原点来思考我的创作。所以我就很自然地排除个人已有的创作经验,这种经验会让你在面对自然和自己创作过程时,变得不太纯粹。因此抛开已有的绘画训练和经验,尽可能放空头脑里固有的东西,从更加原本的状态去挥洒,至于最后画面的形成,我从来没有预先设想过,如果提前预想就达不到绘画过程的自然状态。

问:感觉您的绘画状态很安静。

答:绘画的环境很安静,但是状态很富有挑战性,这种挑战超乎了我以往对绘画的一种认知。我原先认为绘画是一种优雅的状态,现在感觉像一场自己与自己的搏斗。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一种环境将自己封闭起来,调整状态让自己变得平静,但是我认为真正的平静是通过面对原始的环境能够体察到自然界原有物质之间的生命联系,体察的过程再到绘画的表现是要需要转化的,因此完全平静的环境也达不到我想要的状态,需要一种喷发的状态才能把我体察到的自然地带入画面中。

艺讯网记者:叶圆凤
责任编辑:朱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