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徐珊珊:重视身体表达的创作

时间: 2014.5.26

采访时间:2014年5月16日
采访形式:邮件采访
被采访者:2014年实验艺术系硕士毕业生徐珊珊
采访人:叶圆凤

问:你在实验艺术系学习了7年,首先请你谈谈当初本科为什么会选择实验艺术系?

答:本科选择实验艺术的时候其实对于这个专业还不太了解,我是属于对于新鲜事物比较有好奇心的人,学画了好多年的画画,一上大学才知道还有个实验艺术系,做的东西是我以前完全没有接触过的。我选专业的时候也很忐忑,有些犹豫但更多的还是兴奋。

问:研究生阶段的专业方向又是什么?这两个学习阶段分别给你带来了哪些影响?

答:研究生方向是艺术表达的物质化呈现,选择这个方向一是因为张国龙老师是实验艺术的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另一个原因就是这个方向出来了好多优秀的毕业生。

两个阶段对于我来讲都很重要,本科阶段的学习教会我了什么是实验艺术,如何进行艺术创作。但是那时候个人风格和方向还都不是十分明确,我们进行各种创作方向的尝试。而研究生的阶段,导师更注重每个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向,明确今后的创作脉路。

问:请给我们大概介绍一下你的毕业创作《无痕》。

答:研究生的毕业作品,我做了一件行为作品,在我的背后由下往上以生长的状态每天刺一支玫瑰花,当刺到第十支展览开幕,第一只花也随之消失。展览期间我会每天记录花的变化,直至最后一朵消失。针尖扎在皮肤上,血和肉生成的玫瑰刚开始它是鲜红的,娇艳欲滴,随着时间的变化,伤痕结痂刚好呈现出玫瑰干枯时候的颜色,之后结痂脱落疤痕消失,象征着花朵的凋谢、生命的消逝。很多人纹身是为了将美好的图案保留下来,而我觉得真正的美一定是有生命的,繁花盛开之后毕竟会有凋零。从有到无、从生到死整个完整的生命过程才是真正打动人的。人生亦是如此,每个阶段都会有每个阶段的精彩,所以我将作品加入了时间的维度。

问:你本科作品是用自己的脂肪做成一束玫瑰花,那么这两件作品,是否有所延续,又有什么新变化?

答:这两个作品我都用到了花,很多人会说这是女性的象征,我只是把花作为我言说生命的一种表达。在两次的作品里我都比较重视身体的体验,研究生期间尤其重视身体的表达,很多时候只有切身感受过了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意味。

本科的作品使用极端的减肥方法——抽脂来在说现在社会中对于女性特质的苛刻并且不健康的标准。研究生的作品利用纹身的手段是从生命的角度来探讨艺术。就像我在作品说明里写的那样生命初始于血,于痛,于爱,于悸动,并在痛苦中挣扎存活。人生如梦,似乎只有痛的状态才会显得更加清醒和真实,也更令人刻骨铭心。但不管痛的多深,相信时间都是一剂修复的良药,终将抚平一切。

问:那是有什么特别的原因让你想要创作这样一个作品呢?或者说作品的构思来源于哪里?

答:本科的时候我的毕业论文写的就是女性纹身,当时我就对纹身特别感兴趣,也认识了好多知名的纹身师。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很多年轻时尚的女孩都不介意自己有个纹身,并是不像我们想象的坏女孩、不良少女才会有纹身。纹身已经开始成为女性追求美丽和时尚的一种方式。但是想要在身上留下图案就必须要经历痛苦,男性纹身,经历过痛苦也许更能显示出自己的坚强勇敢的男性气质,而传统的女性气质多是温柔和娇弱,她们似乎受不了一点点的痛苦。然而现实中,女性忍受疼痛的能力比男性更强,很多女性在纹身过程中都会表现的更坚强。后来就一直想用纹身做个作品,不同于以往传统纹身的作品。

问:你此次的毕业创作是一件“行为艺术”作品,那么如何在现场实施,或者选择什么样的展示方式?

答:最初的方案是要每天现场实施,但是考虑到展示的效果,我在展览前纹好了九支,只有最后一支玫瑰在现场实施。展览的当天就有我纹前九支的过程图片和视频,这样观众更容易理解作品。现场的感觉会更真实,也能与观众发生一些互动,视频和照片可以作为对作品的记录,但是要想真正感受到作品,看照片和视频还是是不够的,亲临现场才能更加感受其中的气氛。但是行为艺术也有它的缺陷,具有短暂性,不易留存,并不是每个观众都能感受到现场。但是这个缺陷也成为行为艺术的魅力,它也存在也是有时间性的。

问:你的创作除了“行为”外,还有其他媒介的创作吗?对于创作媒介的选择,你是怎么考虑的?

答:我正在尝试关于材料探索的作品,最近在制作一些关于肥皂的实验,我将肥皂放在微波炉中爆出各种形状,在材料里我更看重的是其中一些人力不可控制的随机性。这样更能显示出材料自身的生命力。

问:你对自己毕业作品的效果还满意吗?谈谈你的创作过程和面临哪些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

答:总体效果还算满意,因为我的作品时间性特别强,每天需要进行记录,一天都不能差,为了保证展览的连续性,展览前一天,就要把前九天的视频照片全部剪辑整理制作好,几个人忙了一天一夜最后在开展前终于赶制出来了。由于时间太紧,展览中还是有一些疏漏。

问:在你的作品制作过程中,你的导师张国龙老师有没有给过什么意见或者建议呢?创作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答:张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支持,是他鼓励并坚定了我做现场的信心。虽然我是材料方向的研究生,但张老师注重发挥每个学生的风格和特点,希望他的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多样性。所以我们的作品往往不拘泥于概念上的材料,使得艺术创作更加的宽泛。

创作中最困难的地方还是最终方案的确定,当方案计划定下来,实施的过程中就好多了。

问: 您怎么看此次实验艺术系研展的整体面貌?在全院的研展作品中,哪件(或哪几件)作品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答:实验艺术系展现出的整体面貌就是展览的学院性,学术性和创新性。

在本届研究生展览中,耿雪的《海公子》让我印象很深,无论从陶瓷专业还是影像专业的角度来看这都是一件非常好的作品。作品当中的文学性也很强,将《海公子》这个文学作品的内涵与陶瓷的特性相结合,打破了以往传统陶瓷的呈现方式,展示效果很好,也很能吸引观众。

问:之后还会延续毕业创作的思路吗?毕业以后有什么打算和规划?

答:之后的创作对于身体和行为还会有连续性的探索,这也会成为今后的主要创作方向,但如果有好的想法,也会做一些装置和绘画作品。

毕业以后我希望找一个相对稳定的经济来源,以保持艺术创作。

徐珊珊简历
2006年9月至2010年7月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实验艺术系本科。
2011年9月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实验艺术系攻读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10年9月—2011年7月在河南省郑州市铁路子弟第六中学高三年级
2011年参加798艺术节。
2011年9月—2013年11月多次参与校内校外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