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张文荣:用绘画记录情绪

时间: 2014.6.10

2014年6月8日下午四点,“梦魇的现实主义——张文荣个展”于今日美术馆开幕。出席此次个展开幕式的嘉宾有著名批评家杭春晓、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元浦、青年批评家王萌、影视编剧徐兵、纪录片导演陈宏、导演杨磊以及今日美术馆副馆长秦弘。展览将持续至6月16日。

作为一名80后的青年艺术家,张文荣的作品带有鲜明的个人特征。他的创作不能被冠以任何艺术史分类的标签,既不属于现实主义的范畴,也不能归于表现主义的风格。在他的绘画中,无论对象是风景还是人物,实际上都是他心灵的投影。他有一双洞察生活与人性的眼睛,而绘画无疑是他剖析自我与现实的重要表达方式。

本次展览展出了《阅读的列宁与喘息的狗》、《我们》、《绿太阳》等代表作品。展出的新作呈现出了他近期全新的创作思路,不同于之前对某个凝固在时光里的特定场景的具象描绘,也削减了画面中淡淡的忧伤与温情。他的近作试图摒弃写实的再现,更加直观地呈现情绪、意识与内心。这批作品所展现的场景充满了奇异的景象,看似诡谲、荒诞不经,但又迸发出强烈的个人情感与张力,令人深受触动。

采访时间:2014年6月7日下午
采访地点:今日美术馆3号馆2层
受访人:张文荣
记者:张高珊
编辑:朱莉

记者: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去画风景油画,影响您的创作因素有哪些?

张文荣:我的题材虽然是风景画,但是其实都是与人息息相关的。我有一些很特别的个人经历,这些故事都和风景存在特殊的关联。比如火车和铁轨经常出现在我的画面中,它们对我而言是非比寻常的,不仅因为我曾经发生过车祸,而且在初中时期我曾经爬上火车出走,在外面流浪了七八天。所以我对火车、荒漠等等风景都包含某种个人情绪。

记者:在你的风景画中出现人物时,多是背面或者侧面。你为什么会对人物有如此模糊的处理呢?

张文荣:首先,我画的对象并非特定的某一个人,而是一类人。我并不想把人物具体化,我想表达的是我们这一代人共同的情绪。

记者:除了风景画,你还创作了大量的人物画,能介绍下人物画的特点吗?

张文荣:相比风景画,人物画传递的东西更加直接。但是人物画也不是限定在某个具体的身份内,而是众生群像。我对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非常感兴趣。人实际上是很复杂的生物,你很难去分辨清楚他的情感和人性,但这也是最令我痴迷的地方。

记者:您这次展览名为“梦魇的现实主义”,是因为选取的创作题材都跟梦境相关吗?

张文荣:其实也不是单纯的梦境。在生活中,一些无法解释的超现实状态,我都将其称为梦,生活中到处都存在这种超现实的场景。

记者:您这次展出的作品哪些是新作?

张文荣:多数都是新作。

记者:这次展览布局是根据什么安排的?

张文荣:类似于连环画吧,这其中包含一种叙事性,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记者:如果需要用几个形容词来为此次展览定一个基调,能找出这样的形容词吗?

张文荣:应该没有。绘画对于我而言并不具备某种标签,可能有人会认为我的画面中包含了许多颓废的情绪,但实际上我想追求的依旧是向上的精神力量。我从小就喜欢用绘画记录生活,它是一种生活方式,类似于日记。如果不是特别私密的部分我乐意与人分享,但也有些作品我会留给自己。我有时翻看过去的创作,对当时所处的情境以及发生的事件都记忆犹新。但是我的画也不像照片,刚开始在我的画面中还会出现一些比较具体的场景,后来完全转向了情绪的抒发。

记者:但是您这个阶段的风格跟以前似乎不太一样,画面比较诡谲、奇异。

张文荣:之前创作的一些作品也是在抓情绪,但是挖掘得不够深入。这批新的作品选择从生活的事件中粹取纯粹的情绪,将形象进一步消减,直接还原情绪。比如之前会在眼前浮现一些具体的场景,但是现在我会直接去思考这个场景带给我的情绪是什么,是恐怖、忧郁抑或疯狂,再根据这些情绪构建新的画面。

记者:那您之后的创作会往哪个方向发展?

张文荣:其实我自己没有具体的打算,我每天都在画画,可能画着画着就变了。并且我不太喜欢用同一种绘画方式表达自己,正如不同的情绪不能用同一个形容词诠释。通常某种情绪出现时并不是一个具体的画面,我会先抓住自己的情绪,再去思考画面的安排。当然,这种情绪首先要足够打动我。

记者:在这次展览中很多画面都出现了瘦削男人体的形象,他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

张文荣:我觉得现实生活其实很无奈,包括日常生活处境、理想与追求等,在命运面前都不堪一击。人在灾难面前实际上是非常瘦小和懦弱的。所以这个瘦削的人其实是我的自画像。我作品中出现的所有人物形象,不论男女老少,都可以说是我的自画像。

记者:您画面中传达出的情绪似乎消极的比较多,很少感受到特别积极的,比如兴奋、温情等等。

张文荣:其实也包含了积极的情绪。我的画就像医院,没有人会喜欢医院,但是生病了就得去医院治疗。对于健康人来说它可能是一个晦气的地方,但是对于病人来说却是可以救命的天堂。

记者:在这次展览中,有一幅代表作品名为《阅读的列宁和喘息的狗》,这幅画是什么含义呢?

张文荣:那幅作品是我去年画的。之前我对于知识和阅读是比较迷恋的,但在去年接触宗教之后突然觉得,知识在现代社会并不是一个开放的国度,反而是对个人的禁锢。它源源不断地灌输给你做人的原则,但是人性的本真泯灭了,尤其对艺术家而言,我认为更需要抛开一些条条框框。此外,我认为在被束缚的人性面前,人还不如狗纯粹。

记者:你怎么看待艺术市场与创作之间的关系?

张文荣:对我而言,画画不是纯粹为了销售,它是我的兴趣爱好。卖得不好不会对我的创作产生影响,如果卖得好那就是发了一笔横财,当然有人喜欢我的画我会非常开心。其实我绘画的题材相当宽泛,画面上呈现的很多东西可能大家平时都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