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复调II·北京】胡国卿:如此让我觉得更契合内心

时间: 2014.10.11

王麟:我们先聊一下在北京这些年是怎样的?

胡国卿:北京大概98,99年的时候就来过,当时就看看美术馆什么的。后来在这边上学,毕业工作,05、06年北京、外地两边跑。大概07、08、09年基本上在北京。当时是住在城里,没有专门的工作间,但摸索的过程还是存在的,在工作的时候,可能很少画,但是也一直在想这些事情,画了一些纸上的作品。后来时机可能成熟了一点,09年之后就开始画一些相关的东西了,继续01、02、03、04那几年在画的东西。在01-04年这段时间,那会很年轻,在北京都会有这样一个感觉,一下子就迷茫了,因为那会看了很多很多东西,798最初的画廊展览的时候,就在看,接触到跟以前想象的概念很不一样的东西。当时都是从外地跑来,想法很单纯,觉得画画就很好,最后发现不是这么一回事,很虚无。现在来看,也正常,年轻人的迷茫期。之后的几年,一直问自己的一个问题就是到底可不可以做艺术,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同时这几年中也反复的问自己,哪种形式是自己可以做的?在平面绘画和其它诸如装置、影像等之间来回思量,最后还是觉得平面绘画是最能够回到自己,回到自我内心的。后来在宋庄,很小的一个工作间,就开始画了这些,方向说不上很明确,但不很模糊了,有东西可做,尝试尽可能的回到我自己、内心里的那种感觉,平和、清净。我现在更倾向独处,安静的地方,生活很简单,也很无趣,也算是比较规律的工作吧。

王麟:就你这一系列的作品中间有没有比较难推进或者突破的时候?

胡国卿:有,11年之前,那段时间很难有进展。画面的东西并不多,要做到饱满、有内容,耐看,从意识上、技术上都有一定难度。本身比较年轻,体悟和控制上也是欠缺的。也有人说这种东西太玄、太虚。后来认为,如果能够比较贴切的从我内心来表达的话,何尝不可?当时这些问题也比较棘手,但是还是会知道朝这个方向去做,这是比较明确的。当然,要获得些许的进展或突破,也只能踏实的做。

王麟:你的作品小稿跟你的完成作品的关系,一般来说这种抽象类型的绘画好像是可能不做稿子会比较多一些,你这种创作方式在抽象里面可能算特殊的,可以简单聊一下么?

胡国卿:瑞典的一个评论家在写我的文章里特意提到了这个问题,他认为跟往常看到的不太一样。小稿对我来说很重要,最后完成的作品看起来是完整的,如果你看到小稿,里面都是会反复画之后留下的东西,推敲之后的。最开始的时候,我画一张大画可能要画10到20张小稿,然后挑出来。随着经验,面对一块白色的画布判断会更好一些,现在不用画那么多张,可能会在一张小稿或者几张小稿上面反复画很多遍,留下认为好的东西,所以小稿上有很多最后完成的作品没有的东西。小稿一开始画的跟最后呈现的完全不一样,需要反复在上面做。直接画也可以,可能最后呈现的并不是那么完满,我更倾向于不在画面上留下多余的东西。

王麟:其实大画比小稿少了很多流程是么?小稿也就是说里面有很多实验的东西在里面。

胡国卿:是的。大画也不是说直接把小稿挪上来。通常的经验是,在画一张小画的时候,把它放到大的画面上面它并不是那么回事,并不能够跟之前要做的比较贴切,所以在大画上面还是要做很多的工作,只是说这个工作跟做小稿的工作很不同,更具体。大画比较来说在控制方面没有小稿那么便利,要求更高。在小稿和后来完成的大画面前,面临的问题是同样的,只是小稿和大画把这个问题分成了两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很多需要尝试的东西。

王麟:小稿和大画的工作时间?

胡国卿:不确定。按照以往的经验来讲,完成小稿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可能同时画5到8张,或者更多一点,一般来说可能要3、4个月。最后完成的大画是油画,材料不一样,小稿是丙烯画的,干的快一点。大画在气温高的情况下一般需要两个月完成,在气温不高或者低的情况下需要四个月左右,也是同时几张进行。通常情况下要完成很多遍,但最后呈现的相对来说比较内在、轻松一些。

王麟:大画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会跟小稿差很多。还是说能够差不多?

胡国卿:要表达的东西是相同的,效果上因作品而异,最后完成的大画应该更完整。体验上我自己觉得比较接近,只是大画更强一些。

王麟:我看你现在也有一些色彩的东西加入了,但是都比较淡的,蓝色啊,褐色啊这些,是新的一种实验么?还是怎么考虑的?

胡国卿:一直有,我没有加别的颜色,白色不是纯白色,是稍微调了一点的白色,会显得稳重一点。蓝色是因为白色的反复覆盖以后自己形成的颜色。我一直用褐色,凡戴克棕,局部地方会用到相对纯一些的黑色,可能直观上更容易让大家感觉就是黑和白。

王麟:刚刚看到你一些关于传统绘画的书,是不是在你作品中,个人情感和传统绘画经验的一种综合。

胡国卿:我更愿意希望可以去区别情绪、情调、情感、情怀,也很愿意去体验、感悟传统。可以肯定我的作品不是情绪、情调上的,情感、情怀因素更多一些,我更希望能有一种大情怀,但目前还做不到。当然,任何一种情绪、情调、情感、情怀到达一个高度都有可能是大情怀。

王麟:之前学生时期的作品是怎么样的,是什么契机让你开始做抽象这块呢?

胡国卿:基本能力我也还具备,这些让我学会了判断和控制。抽象可能更让我觉得跟内心感受契合度更高,更易于表达。

王麟:现在你的作品会被定义成抽象的,你怎么看待抽象的一个状态。你们这批人的作品跟八九十年代那些艺术家做出来的东西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胡国卿:这个问题可能会有一些大。其实我对这方面关注并不太多,确实也不太知道抽象艺术的现状。现状可能涉及到学术、市场等方面。学术方面,如果有人做出确实不错的东西来,或许就是有拓展,如果没人做出来,或许更多只是一个想象;市场方面我不清楚。也没有去比较之前的艺术家跟现在的艺术家的不同点,总之认为随心就好。

王麟:抽象作品的名字对大家来说是比较感兴趣或者说是一个给大家的提示,你的作品命名是如何来做的?

胡国卿:我的作品是无题的,就是用编号。与其说是无题,不如说是不知道用什么命名。可能具体的文字会局限想象吧,回到画面,且真的能够做到,无题又何妨?

王麟:你怎么看待跟画廊的合作关系呢?

胡国卿:应该是一个比较轻松的关系,双方都不要给对方压力。既尊重画家自己发展的选择,也能够顾及画廊自身利益。有足够好的作品可以做展览、推广等等。 通常来说我对画廊合作没有寄予很高的期望,因为很清楚的事情就是:对于绝大多数画廊来说这是一门生意,对我自己来说,那肯定不是一门生意。

王麟:那你现在主要的经济来源?

胡国卿:有时候能卖点画,有时候也要出去工作。

王麟:你现在的工作状态就是每天都在画?

胡国卿:如果是时间上和精力上有可能的情况下,我都会画。习惯把画摆开,包括未完成的小稿和正在进行的作品,有时间就会坐在面前看看,可能没时间或者精力画,但使自己保持在这种情境中也很有效。通常的经验会让你觉得画画有时很具体,有时又让你无所适从,想和做总是最必要的,否则什么都出不来。

王麟:很多人在说现在的年轻艺术家,拼的不是才华,也不是技巧,而是综合的能力,然而你现在天天深居简出,自己画画的状态下,怎么让外界知道你的东西呢?

胡国卿:如果有足够好的作品,这就不是个问题。回到自己、作品,相对来说更首要。综合能力言外之意除了作品、更要能够玩圈子、揽展览、混关系等等。目前来说,我希望能够更多专注于作品本身,基本的交往能力我也还具备。

王麟:想问一些你熟悉的艺术家做艺术的状态,你觉得艺术生态有哪些问题?

胡国卿:有些人可能画有卖像,卖得不错;有些人可能闭门造车;有些人尝试在某些领域做实际的工作等等;我认为这都是个人选择,尊重他们的选择。至于艺术生态的问题,我认为一个健康的生态,应该允许任何情况的出现,最后可能有些被更多选择,有些则会被淘汰。

王麟:作为一个艺术家怎么定义艺术家的成功?

胡国卿:我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就目前来说,希望某天可以有一些作品能够达到自己的内心,能够获得内心的平静,那或许就能是自我的成功吧。一般意义上的成不成功不重要,合格才更重要。

——内容来源:《复调II》纪录片访谈

胡国卿
1980年出生于新疆
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群展
2004年   青年 3818库画廊  北京
2010年新艺术家 上上国际美术馆  北京
2013年   西东散步 东西画廊   北京
2014年 视像之阈——2014南京当代油画邀请展 弘鼎艺术空间 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