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刘曦林:空灵、写意——崔振宽的焦墨创作

时间: 2015.5.26

从《苍山无言——崔振宽画展》展览现场作品以及展厅结构可以看出焦墨在崔振宽山水创作中的重要性。焦墨对于中国画家来说是一个挑战,坚持这一技法的艺术家也不多,崔振宽却在这条道路上坚持着艰难的探索,并形成自己的独特语言。中央美院艺讯网在《苍山无言——崔振宽画展》展览现场就“焦墨”话题采访了美术理论家刘曦林。

采访时间:2015年5月23日
采访地点:中国美术馆《苍山无言——崔振宽画展》展览现场
采访人:张文志
编辑整理:郭一頔

艺讯网(以下简称“艺”):崔先生来自于陕西西安,他的绘画风格也属于长安画派,那么您认为他的艺术创作与长安画派有什么联系?对西安地区又产生什么影响?

刘曦林(以下简称“刘”):崔振宽应该是长安画派的第二代画家。在长安画派兴起之时就有一个明确的口号: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就是要在“传统、生活、创造”这六个字之间找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个性。崔先生是在黄土地上生长起来的,他主要倾注在山水画创作中,特殊的地域文化养育了他,特殊的生活体验培育了他,使他找到了自己的艺术语言。可以说,没有黄土地,没有陕北高原,就没有他这种北方苍厚雄奇的个人风格。

例如我身后《紫阳》这件山水作品,崔先生把画面抽象成为纵向的线条,有一种结构意识和构成意识,这种构成意识强化了中国画的现代感,远离了中国画传统的“三远”的章法。另外,从学院派的角度来讲,崔先生也可以算作是一个学院派的艺术家。学院派的重要的特点就是:在艺术形式上的考究,而且还要走向高端,甚至有时候走向极端都是可以的。作为学院派的艺术追求,他表现什么是存在的,内美也是有的,而且他特别讲究艺术语言,讲究艺术风格,讲究笔法,讲究焦墨这一路如何让它走向极致,这一点是崔振宽很重要的特点。

艺术家是不断变化的,崔振宽八十岁了,但是身体很好,精神也很好,他也许会还有九十岁、一百岁时候的展览,我们期待着他还会有变化,可能更加自如。《紫阳》阶段是比较严谨的一个阶段,后来逐步放松、更加自由,这是他成熟的一种表现,我也希望他在未来能有更好的艺术作品。

艺:您在刚才提到了他的焦墨作品,而焦墨这种技法其实用的人不是很多,近现代画家中张仃先生是用得比较好的,那么崔振宽的焦墨技法与其他艺术家的焦墨技法相比有什么不同?焦墨技法对崔振宽艺术语言的形成有怎样的影响和意义?

刘:崔振宽用的焦墨和明代程邃不一样,和张仃不一样,和黄宾虹也不一样,他特别强调笔法,主要是结构方式发生了变化——平散结构,短线、焦墨平散的分布在画面中,形成一个满构成。他去掉了大空白,几乎都是在小空白中找到空疏的表现,焦墨本身是苍厚的、雄奇的、苍拙的,小空白的出现使整个画面活跃了起来,不是那样死板,因为画焦墨很容易板、很容易实、和很容易涩,但是他表现的比较空灵,在焦墨当中有透气的地方,所以焦而透气、空灵是崔振宽焦墨山水的独特之处。

崔先生的焦墨创作开始是用来写生的,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后来逐步用于写意的表现。张仃先生的写实性因素比较强,在写实当中找到自然对象微妙的结构性变化和层次变化,而崔振宽不是这样的,他注重的是写意的表现,具有抽象性的节奏和气氛的营造,这是他主要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