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鲁虹:研习传统与汲取当代的融合

时间: 2015.5.26

采访时间:2015年5月23日  
采访地点:中国美术馆《苍山无言——崔振宽画展》展览现场  
采访人:张文志  
编辑整理:郭一頔

中央美院艺讯网(以下简称“艺”):任何形式的艺术在表现中都要找到一条适合自身的道路,请您谈谈崔振宽艺术创作发展的历程?

鲁虹(以下简称“鲁”):文人画在图式和技法中寻求一种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在九十年代初期,崔先生就把写生运用到了创作中,他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把来自自然的东西与笔墨的表现结合起来,这是九十年代初崔振宽在做的事情。到了新世纪,他的艺术创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借鉴了西方的定点写生技法,将眼前的对象转化成心中之象,再将心中之象转化成笔墨。比如他画的吊脚楼,是从自然对象之中发现抽象的美点,然后用笔墨的方式密集化处理,画面强调竖向的结构,并用笔墨表现出来。在这一点上,他与吴冠中很一致,都是在对象中发现美然后去表现。

崔先生的艺术创作与传统的笔墨也有着内在的关系,而吴冠中在笔墨表现上就更放松一些。到这个时候,我们就发现他的创作方法变了,在他以前的作品中,笔墨更多的来自于自然结构,实际上是自然对象依附于他的笔墨结构,画面结构比较抽象、随意。比如崔先生表现高原的作品,是用弧线、竖线、点线三种元素来呈现的,达到很不一样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崔先生已经自成系统,在图式上比黄宾虹更当代,因为他将西方构成和表现主义的方式也拿到了画面中,但是他没有抛弃传统山水的一些元素,诸如笔墨的处理等。

另外,崔先生常年写生,这种写生的概念已经不是西方定点写生的概念,强调的是中国“游观”的概念,虽然崔先生接受外界的刺激,但他把来自世界的结构打散,使它依附于笔墨表现,画面构成也走向平面化。我认为他的作品不能简单的说是从传统发展过来的,他的图式、构成以及一些美学观念,也有西方的东西,但又不同于现在的新水墨,他是既有传统,又有西方的,并且将二者结合的很好,这一点十分值得借鉴。一些老艺术家一味在传统中寻求变化,缺乏当代,而一些年轻艺术家更多从西方寻求现代构成的东西,缺乏传统,而崔振宽合理结合了这二者。

艺:清初石涛曾讲过“笔墨当随时代”,崔先生的山水中就表现了传统与时代的关系,您觉得这对于当下水墨创作的学院教育有怎样的启发?

鲁:我认为,作为一个现代人,第一点,在面对传统时应该拥有开放的胸襟,应与我们自身的传统之间有一种传承脉络,这是很重要的,比如说画中国画,没有对传统的继承,肯定行不通;第二点,如果在这个基础上走到民族主义的道路上,拒绝学习西方优秀的东西,也不可取。崔老师的山水画之所以有所推进,就是因为他以开放的胸怀面对中西方的传统,他的作品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既是当代的,又是传统的。

艺:新中国以来,中国的山水画发展呈现出丰富的面貌,您觉得崔先生的山水画风貌和艺术创作的语言在新中国山水改革的道路上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鲁:新中国的山水实际上是以李可染为代表的,在强调写生的时候把传统的笔墨、意境放进去,把现实主义的元素加进去。我认为崔先生已经超过现实主义,他将写生回归传统,在写生和写意之间找到一个连接点,使他的山水画在图示上彻底超越了以往山水画表现的范式。崔先生创造了自己的范式,在观念、图式、技法上形成了一整套自己的东西,所以我说崔先生是自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