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在美院内外都是很耀眼的专业。造型学院内部,分报专业的时候选择油画系的学生总是最多,在社会上、艺术圈内油画系毕业生也令人瞩目,中央美院的油画专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众人眼中的“油老大”。每年毕业展上总有一批精彩的油画作品脱颖而出,“架上绘画”的概念在西方正逐渐淡化,而在中国——这千里之外的异土中,却焕发了新生。张超的油画作品《回家的路》,借传统中国画的横卷构图同古典油画的精神与现实表达结合了起来,而他本人在美院学习七年,也是很好的美院油画学生成长案例。
逐梦•中央美院油画系第一工作室
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学习直到如今研究生毕业,张超是一路逐踏梦想而来的,幸运的是,这梦想一步一步都实现了。回忆当初,张超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小时候就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一开始是自己写写画画,初中时参加了当地的美术兴趣小组学习绘画,一以贯之,到升高中时就萌生了报考艺术院校的想法,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系统地训练素描、色彩等。当时,作为一种教学成果展示,中央美院各专业都会出版一些师生作品集,这些画册在美院考生眼中就是一本“红宝书”。就是这时张超接触到中央美院各专业、工作室的画册,在这之中,他尤其喜欢油画系一工作室的绘画传统和风格,从而也激发了要来中央美院油画系第一工作室学习的想法。
回想自己的考学之路,其实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第一次高考报名美院,张超的专业发挥优秀,但像当时很多报考美院的学生一样,被英语拖了后腿,在一只脚已经跨入美院的时候只能重头来过。再出发,张超在高考中获得了不错的成绩,成功进入中央美院造型学院,而他也非常庆幸自己那时用一年的时间专心学习英语,以至后来考研没有倒在英语关。由此,伴随着对油画的深入了解与研习,张超更加认识到文化知识对艺术家进行创作的重要,好的作品需要丰厚文化的哺育和滋养,不然就会沦为艺术工匠。
即使考上了中央美院,想到自己心慕的油画系一工作室学习也并非易事。中央美院造型学院的所有大一新生都在基础部学习,一年级结束时根据专业、文化的综合排名以及学生个人意愿分别进入油画、版画、雕塑、壁画各系,也就是说只有专业、文化综合排名靠前的学生才能进入自己心仪的意向专业,否则就有可能调剂到别的专业,油画往往是最多第一选择的专业。在油画系学习半年之后,油画系学生们会将自己的作品开放展出,并申报自己意向的工作室,再由各工作室的导师根据学生的作品和选择决定最终去向。至此,尘埃落定。
创作•传承古典精神描绘当代生活
张超所在的第一工作室成立于1960年前后,是美院最早实践工作室教学的画室,主要研究西方文艺复兴到后期印象主义之间的欧洲绘画传统,并综合中国的优秀绘画传统,以在坚定的写实绘画传统上走出新的艺术道路。油画诞生于西方文艺复兴后期,在学院古典主义时期达到一个高峰,后来随着现代艺术运动的发展,文化影响略有弱化,但油画自西学东渐以来却在中国发展出了自己的独特面貌。目前中国在架上油画、学院写实油画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力。对于这种现象,张超认为这是文化发展演变的一种必然,西方古典时期的一代代油画大师把对油画语言的探索发挥到了极致,这就像中国的国画一样,今人也很难达到古代中国画的那种艺术高度,但油画传到中国以后,与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造型表达、文化情境都产生新的碰撞,自然也衍生出各种发展可能性,张超认为他们这几代油画人还是大有可为的。张超觉得不仅应该秉承油画的传统,更要从自己的生活出发,去创作有别于欧洲,也有别于中国油画先辈的反映现下精神和生活的当代中国油画。
在自己的学习和创作实践中,张超恪守传统学院油画精神,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从生活出发,而不是凭空叙述一些东西,创作要保持与生活的近距离,艺术家自然就能带入自己的情感和阅历,观众也不会感到疏离陌生。他笑称:“相对于远方,我更倾向于记录我熟悉的生活,这能把自己对所描绘事物的贴切感受融入其中,也更能使观众感觉真切。”他的毕业创作《回家的路》就是有关他自己乘坐火车回家的记忆经历。描绘的是北京站广场排队进站人群的画面,采用中国传统横幅长卷的散点透视构图,并通过人物的动作情节以及背景的呼应,将三个相互独立而又密切联系的部分汇成一个连贯的整体,让观众在体验“移步换景”的同时又能感受全局。创作期间,幸于导师胡建成教授的点拨和指引,并没有将画面处理成常见的“前实后虚”,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将前景处理得较为整体、概括,背景却画得更细。在人物选择方面,张超紧贴时代性和生活化,形象涵括全面,有老人、小孩、学生、情侣、警察、打工者等,人物精神性格、装饰打扮也贴合当下现象,让人产生一种极其亲近的生活感。
就具体技法而言,张超的油画是非常精致具体,沿袭了油画系第一工作室古典写实风格,这也是他个人推崇的绘画风格。这种写实油画在大众审美中还是很受欢迎的,小到观众对于展览的反馈意见,大到拍卖市场上写实油画的受众之广。张超认为自古以来大众都是更青睐“写实”艺术的,不仅仅是绘画,音乐、文学也是如此,“栩栩如生”是大众判断艺术最简单的标准。他还提到,中国美术史中据有重要地位的文人画虽然在课本上篇幅巨大,但相对于普罗民间的各门艺术,其实也还是较小众的,它在文人阶层影响、流传广,恰好美术史的书写又是文人、知识分子完成的,其实还有一部隐藏于后的大众的美术史,是普通大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艺术,阳春白雪兼济下里巴人,需要也应该做到雅俗共赏,譬如四大名著,彪炳千年中国文学史,文人贵胄奉为经典,白丁百姓也趋之若鹜。
肖像•深刻生动不落窠臼
人物肖像是张超热衷表现的题材之一,他画过很多人物肖像,大都是他熟悉的身边朋友,他觉得人物肖像不仅仅是描述一个人的形象,更重要的是表现一个人的性格和精神气质,只有与描绘对象熟悉以后,才更能精准把握住蕴藏形象中的内在气质,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否则只是一个形象躯壳。在诸多绘画大师中,张超最推崇法国古典艺术大师安格尔,《贝尔坦先生像》则是他最喜欢的一幅肖像画,安格尔将这位著名出版家的气质和形象刻画得十分精彩,人物端坐于椅子里,目光锐利,双手像鹰爪一样按在膝上,表现出一种坚实而锐利的精神状态,深刻而生动。
当谈到一张怎样的人物肖像才算是精彩的肖像,张超认为要强调人物姿态的形式感,但也不宜过分板正,于亲切随意的状态中表现出一种庄严感就是一件好的肖像作品。
文/张文志
图/张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