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曾健勇:用水墨的方式,解决平面、立体及空间的问题

时间: 2017.1.2

问:此次“工•在当代——2016•第十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中,您有哪些参展作品?

答:我这次参展的是两件水墨空间作品。一件是《编年史》,我试图设置一段陌生的历史,可能是人类历史之前或结束之后的历史,充满荒芜和悲凉的情绪。另一件是《山涧中》,描述一个有趣的场景,到处存在各种形式上的矛盾,如平面和立体的互动、真实和伪造并置、虚空与实体的互换。如果观者内心宁静,这作品将是一个冥想的空间。

问:本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首次采用了“个案研究”的形式来呈现艺术家的作品,您对此有哪种展示方案?又是如何看待这种个性化的大展形式?

答:我用水墨的方式,解决平面、立体及空间的问题,探索水墨展示新的可能性。主办官方竟然支持这种展示方式,这令我惊奇。传统画种的官方展览,有这种开放性,说明官方体制也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也许是历史性的。

问:近几年工笔画的外延被不断拓宽,人们对工笔画的理解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这一届展览中,还加入了水墨艺术家。您如何评价这一现象?您认为“工笔”的核心是什么?

答:这个老的命题已经不必要讨论了,也没必要区分水墨艺术家和工笔艺术家。工笔画的外延被不断拓宽,那还算不算工笔画?这是有关忒修斯之船的悖论。

问:距离上一届展览已经过去了三年时间,这段时间里您的创作经历了哪些变化?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这段时间最大的变化就是从架上走向立体和空间,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主要是自身兴趣所在和试图对水墨的局限作出回应和探索。

问:您认为工笔的“当代性”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工笔只是作为方法存在,思维方式必须走向当代,因为这是全球化的时代,我们面对的是“共同的世界”。只有对当下艺术共通的问题作出回应,工笔的“当代性”才能体现出来。

问:您的作品看上去像是在讲一些童话故事,有很强的寓言性质,您怎么看?这是一个关于什么的故事?

答:既然像是在讲故事,那么好故事往往“不是所有事情都像表面看起来那样”,所以不要问我这是一个关于什么的故事。

艺术家简介:

曾健勇,男,生于1971年,广东省澄海市人。毕业于国立华侨大学艺术系中国画专业,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研修班。其近期的立体和空间作品,试图对水墨的局限做出新的探索。

展览:
2016   编年史,東京画廊+BTAP,北京
2015   应许之地,索卡艺术,台北,台湾
2015   遗失之地,東京画廊+BTAP,东京,日本
2014   迷路,東京画廊+BTAP,北京
2012   青春时代,香港中央图书馆,香港
2012   寓言·异象,東京画廊+BTAP,北京
2011   主角,美仑美术馆,长沙
2008   成长,艺莱纽约画廊,纽约,美国
           大队长,希瑟·詹姆斯画廊,棕榈泉,美国
           大队长,罗勒画廊,拉古纳,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