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程保忠:“工笔”的核心就是一种“工匠精神”

时间: 2017.1.2

问:请先介绍一下您参加此次“工·在当代——2016·第十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的参展作品。

答:我有三件作品参加此次展览,分别是《迷雾》《锁离愁》《一抹》,都是今年的新作,虽然作品名称不同,但基本上是属于同一系列,作品的形式和意境都很接近,是近一年我比较喜欢的创作方式。

问:本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首次采用了“个案研究”的形式来呈现艺术家的作品,您如何看待这种个性化的大展形式?

答:此次大展的形式我非常喜欢,有“个案”性,能让每个艺术家的面貌得以展现,并且没有局限性地按照所谓“工笔”的要求评选参展作品,这种开放性更有益于“工笔”的发展。

问:被提名参加工笔画大展您感觉意外吗?

答:说实话,是非常意外的,这类大型展览我还是第一次参加。感谢评委和主办方,感谢我的提名委员。

问:结合自己的创作,您怎样看待“工笔”和“写意”之间的关系?您认为“工笔”的核心是什么?

答:从技术性上来说“工笔”和“写意”是对立的,一个要求做到工细,一个不苛求工细。但这只是在形式上相对的概念,从整体上来说两者绝对不能对立区分。尤其到了现在,你无法剥离开“写意”谈“工笔”,也无法剥离开“工笔”谈“写意” ,工笔和写意最后应是殊途同归的。就个人来讲,我更关注要画什么,至于用什么方式和材料去画,只要合适,都可以拿来用。

我觉得“工笔”的核心就是一种“工匠精神”,也可以说是一种踏踏实实对创作甚至是对生活的态度。

问:您的作品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造境”,这种幻境的来源是什么?您又是要向观众传达怎样的一种意境?

答:对于画面的意境,最初我并没有去刻意追求,大多是凭着感觉去画,只是希望有一种我想要的“恬静”状态。随着时间发展,尤其是2015年冬季在济南南部山区,我看到了一种雾霾状态下的“混沌” 山水,虽因雾霾而起,但却给我一种极度纯粹而又幽静的感觉,相对于烟云锁深山的景象,这种雾霾下的状态却更加深刻而又直接的打动了我,于是便自觉的接收并加以转化,形成目前一种意境效果。
我不习惯于说向观众具体传达怎样的意境或思想,这种最终呈现出来的画面意境效果,只是现实生活反应在艺术创作上的一种思维方式,只不过是我的一种态度。

艺术家简介:

程保忠,男,生于1979年,山东省金乡县人,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现生活工作于济南。作品以描绘身边熟悉的自然景观为主,主张以相对静观的态度去进行创作。

展览情况:
2016年  东方美学的再发现,言午画廊,上海
2016年  思古——中国当代艺术展,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香港
2016年  2016年度“青年艺术100”启动展,全国农业展览馆, 北京 
2016年  造化——中国当代艺术展,南海传媒亚洲艺术空间,悉尼;204艺术空间,墨尔本;Salamanca艺术中心,霍巴特
2015年  2015年度“青年艺术100”启动展,全国农业展览馆, 北京   
2015年  柒末雪——程保忠个人作品展,名泰空间,北京
2015年  无声诗——中国当代艺术展,欧盟驻华大使馆,北京
2014年  2014年度“青年艺术100”启动展, 全国农业展览馆, 北京
2014年  本墨志——青年新水墨推介展, 玉衡艺术中心, 上海
2013年  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综合材料绘画特展, 济南美术馆, 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