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方政和:架设一段时光,摹写自然的收敛之美与古典的象外之意

时间: 2017.1.2

问:请先介绍一下您参加此次“工·在当代——2016·第十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的参展作品。

答:这次选的是尺寸较小的几件竖幅,《白鹭依经幢》、《波泛风开》及《为爱秋声》三条屏等系列,继续画我自以为是的雅文化,架设一段时光,摹写自然的收敛之美与古典的象外之意。

问:本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首次采用了“个案研究”的形式来呈现艺术家的作品,您对此有哪种展示方案?又是如何看待这种个性化的大展形式?

答:相比以往大展一人一画的固定展示形式,群展中嵌入有限的个案方式会让观赏过程变得更加丰富鲜活,也更为新颖有趣。

问:近几年工笔画的外延被不断拓宽,人们对工笔画的理解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这一届展览中,还加入了水墨艺术家。您如何评价这一现象?您是如何定义“工笔”的?它的外延应该在哪里?

答:唐宋的工笔无论绵密疏简或是富贵野逸,一派的天真自然,徐熙《雪竹图》、崔白《双喜图》、佚名《梅竹聚禽图》,工笔、意笔、写真、写意等都在一个和谐的整体里面,画面的工与写有急有缓、有显有隐,其实水墨从来就没离开过。

当代工笔在这三十年的发展好似一个激荡的湖面,连着山泉连着海,有了溢出的状态当然也应有注入的由来。今天我们所面对的工笔除了约定俗成的主旨与含义外,也要有来自其他相关艺术棒喝般的惊鸿一瞥。工笔既要承继传统,也不必画地为牢,匠心独运,且酹风雅,寻找自己的会心之处,尽精微、致广大是也。

提名委员会的吴洪亮先生说他更关注行走在工笔画边缘的那些艺术家,这是工笔画在多元开放时代特别需要的一种自外而观的角度。工笔画就像一个域面宽泛的圆形,这个圆状范畴的面积涵盖有多宽,计算的面积是由其边缘所决定的。真知总会为更敏感的人所预先感知到,画画也是如此,当时的边缘,可能就是下一个时代的先锋,历史告诉我们时空会翻转漂移,边缘也会成为中心,有些东西会消失,而有些还会折回来。艺术的发展中我们已经见识过太多这样的例子,循环往复,生涯无尽。

问:距离上一届展览已经过去了三年时间,这段时间里您的创作经历了哪些变化?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画面记录着人的心路历程,每一张作品都有某一方面的寄托与尝试。我画禽画鸟,兜兜转转,既是在寻找一个好看“抱团”的形,也在印证着我对过往的理解与不断更新的自然观。三年来我有滋有味地将它们画入竹林、湖石与泛海,画那种渴望而一时又不可企及、盈握的东西,画繁华的减法、静寂的累加以及经幢、石塔这类佛家文化的信物。白鹭依经幢,人的心绪需要傍依,而另一些东西则需要剥离。我画着工笔就当是在犒劳我自己,只不过个人的劳作总是很渺小,近乎无视,如此而已。

艺术家简介:

方政和,1970年11月生于福建云霄,1991年毕业于集美师专美术系,2009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艺术硕士,师从江宏伟老师。现为北京画院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中国书协会员。2007年《湖州旧忆——十顷繁荫风满林》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展览情况:
2014年
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2013年
全国第九届工笔画大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2007年
全国第三届中国画展览,厦门美术馆,厦门
2006年
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辽河美术馆,盘锦
2005年
纪念蒲松龄诞辰365周年全国中国画提名展,淄博美术馆,淄博
2004年
全国首届中国画电视大赛,中央电视台,北京
2003年
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炎黄艺术馆,北京
2003年
2003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安美艺术会展中心,合肥
2002年
2002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辽河美术馆,盘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