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李传真:人文关怀始终是美术创作的出发点与宗旨

时间: 2017.1.2

问:请介绍一下您参加此次“工·在当代——2016第十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的参展作品。

答:此次参展作品是具有探索性质的2014年后新作,包含工笔画及习作写生性质的学术性作品。用作品探索的不同触角对当代工笔画内容与形式、艺术语言与技法材料提供多维度实验成果报告。

作品《工棚·家》中,“真”不仅是求表面的真实,而是追求内心真情、真心、真我的表达。我一直关心农民工这一群体十几年,作品也得到了学术界认可。2004年后我更关注他们背后的亲人——小孩、妻子、老人,我开始不再满足于仅仅关注农民工自身,而是开始关注农民工劳作以外的生活状况,这幅画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创作的——民工的家庭生活。画中呈现出一个平凡家庭里的一瞬;贫苦的生活没能掩盖一份至简的温情;阴暗狭窄的房间里聚齐了一家三口。在画面处理上,将整体效果作为核心,主观利用光影,巧妙地概括画面黑、白、灰层次,在大面积黑色背景下最亮的主体小女孩跃入眼帘;其次,将主体小女孩以超常规比例放大,以特写式镜头,生成一种象征和暗示,效果独特、意味深远。

2016年初中国美协响应习主席号召,从全国遴选了20位各个画种长期坚持基层创作中的青年画家,参加“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活动,画了一批新农村的留守老人、小孩的作品。我画了三幅工笔、8张色粉小作品,是有史以来速度最快、最温馨的作品。因为心中满载着父老乡亲们幸福生活的画面,《暖阳》、《放学路上》、《婆·媳》等一系列留守老人、小孩快乐生活的片段,喷涌而出,用全新的视角展现了老伴之间、祖孙之间、乡邻之间日常生活场景,画面充满浓浓的情,由笔尖涌动,驱使我以往从未尝试过的构图、色彩、材料的表现,扑捉随机性、偶然性的生活瞬间,使我的画面更生动、更赋有人情味。

作品《国魂》表达了我对革命前辈的深深敬意。革命战士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这些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一战士就是长征精神的代表,浓缩在我方寸画幅上,把他作为丰碑永刻在后人心中!

问:本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首次采用了“个案研究”的形式来呈现艺术家的作品,您对此有那种展示方案?又是如何看待这种个性化的大展?

答:我选择“个案研究”的形式呈现自己的作品。
我非常看好这种个性化的大展形式,长久以来大展都是鸟瞰式宏观展示,虽可梳理、把控整体符号性,但当代也需要麻雀式的个别把握,对当代艺术语言极具代表性、个性化、风格化的画家做个案研究,在整个中国画书写抹上重重一笔,这需要有远见的策展团队、理论家对个体典型艺术特征作全面、深入、细致考察和分析,探寻过去、现在,追踪将来,是一持续长久过程,包含艺术家的出身、生存环境,创作的内在动因与外在因素直接导致艺术家风格的演变、精神品质和创作动机。

问:近几年工笔画的外延被不断拓宽,人们对工笔画的理解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这一届展览中,还加入了水墨艺术家。您如何评价这一现象?您是如何定义“工笔”的?

答:工笔画一直都自给自足发展着,只是到元明清,水墨画占主导,但我个人认为这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全新的绘画语言,西方绘画发展脉络也如此,从古典到现代再到当代。水墨画讲究书写性、趣味性,这正是工笔画缺失的写意精神,水墨画恰是对严谨的工笔画的一个补充和完善。所以如果水墨画家能在跨界探索中给予工笔画诸多启示,那也未必是一件坏事,只是我们都处在探索摸索中!
我心中所谓“工笔”就是用细腻的笔法描绘现实生活中我心中之像。

问:您认为工笔的“当代性”应该体现在那些方面?

答:一个是时代性,表达当下生活,并引领当代审美风尚和审美取向的艺术形式。一个是个性,重视艺术语言本体的个性化表达,注重观念表达,积极营造出有别于传统工笔的图像世界。

问:如何在创作中实现民族、现实题材与当代性的结合?

答:现实题材的绘画很容易与照相写实、写真联系起来,如何通过我的悟化,以期达到表现现实主义这一题材常人眼中的“老气”、“俗气”,而具有现代感、时代感、当代性,这需要在造像要素、笔墨要素、色彩要素、构成要素等予以创新之。

我很欣赏这段话“向那些疯狂的家伙致敬,他们特立独行,他们桀骜不驯,他们惹是生非,他们格格不入,他们用与众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他们不喜欢墨守成规,他们不愿安于现状,你可以赞美他们,反对他们,质疑他们,颂扬或是诋毁他们,或许他们是别人眼里的疯子,但他们确是我眼中的天才,因为只有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地改变世界”,这完全符合我对创作的态度,不能改变世界,但我能改变我的方寸画面——大胆尝试全新的艺术语言,尝试用一种不同于纯传统意义上中国画语义表达,突破以往“模式”冲出“常规”,在“解构”和“重建”中追寻自我的“非常”感觉。

我希望通过不同的触角对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内容与形式、艺术语言与技法材料提供多维度试验报告,希望创作出紧贴时代、有生活气息、有创意、有温度的现实主义作品!

问:您如何看待现实主义?

答:缘起“亲眼所见”。“亲眼所见”是现实主义美术的底线。具体说,“现”就是现在时,强调当下性和时代性,“实”是客观存在、亲眼所见、亲自经历、亲身感悟。库尔贝说“我只画我亲眼见过的事物”,蒋兆和言“无超人逸兴之思想,无悠闲风雅之情趣”,而更愿意“竭诚来烹一碗苦茶,敬献于大众之前”。现实主义要求艺术家始终坚持从现实出发,保持对现实生活的敏感,真诚地表达在复杂社会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包括对时代变迁的把握、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对生活细节的捕捉,以现实为思考对象,以创作干预现实,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弹奏出时代最强音。

内核是“人文关怀”。当今时代是图像的时代,艺术家在当下的责任已经不是“画什么”的问题了,而是应该主动承担美术在当下的承载状态,思索艺术能“传播什么”的问题。我认为,人文关怀始终是美术创作的出发点与宗旨。要求艺术家总是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通过自己对现实生活敏锐的艺术感染力,最早感知和发现时代的细微变化,准确反映时代脉动,深刻捕捉时代精神的发展方向,让作品能够对社会现实进行反思和理想化观照,在给人以美的享受、心灵愉悦的同时,给人以思想上指引,增进人们对现实生活甘苦体验的深度,提升个体命运抉择的智慧,审视自我灵魂的高度,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艺术家简介:

李传真,女 ,生于1970年,湖北省江陵县人 。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工笔人物画专业 ,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一级美术师 。其作品多关注新农村留守老人 、儿童的生存状态。作品5幅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出版个人画集6本 。

展览情况:

2016年    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 美术作品展,陕西美术馆,西安
2015年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全国 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 北京
2014年    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2011年    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2009年    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2008年    第三届全国青年美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2007年    第三届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2007年    中国百家金陵画展,江苏美术馆,南京
2004年    第十届全国美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2001年    黄宾虹·高等院校中国画新秀作品展,炎黄艺术馆,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