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CAFA毕业季丨曲丹儿《涠洲鱼》:对绘画本体语言与观念的思考

时间: 2017.5.26

曲丹儿是2017届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生。1985年她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2000年考入美院附中;2004年保送中央美术学院并于2008年毕业于油画系二工作室;2014年攻读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研究所博士学位,丁一林教授和易英教授为她的导师。曲丹儿的作品《涠洲鱼》现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

采访时间:2017年5月24日
采访对象:曲丹儿(以下简称“曲”)
采访:钟钰炜(以下简称“艺”)
编辑:林佳斌

“《涠洲鱼》系列作品的雏形来自于一次写生,在北海涠洲岛当地第一次发现这些鱼的时候,犹如再一次发现了自己,其实是从一个客观的角度审视自己,审视的角度为思考提供了切入点。”

对绘画本体语言的思考

“这部分思考通过试验来完成,油画的本体语言几乎已经失去了探索的空间,于是我向内反转,从自身出发,将自我性格中的矛盾性与绘画的方法相对应,相结合,尝试着在矛盾中找到平衡,试验的过程就像打架或者博弈,最后发现这种平衡并非简单的和谐,而是一种通过相互对冲、牵制或抗衡产生的作用力下的平衡。(这部分油画语言的探索通过《涠洲鱼之乾坤》、《涠洲鱼之日月》、《涠洲鱼之红与黑》三幅完成。)”

艺:我从你的资料中了解到,《涠洲鱼》系列是从15年就开始创作展出了,这系列作品已经很成熟了,是专门为了毕业而创作的吗?

曲:博士期间我跟导师到广西涠洲岛下乡写生,我发现那里的鱼特别有意思,也没多想就拍了很多照片,后来觉得有必要做成一系列创作。读博士期间需要寻找一个选题,我选择了对绘画本体语言和对观念探索的方向;我一直在油画系学习,我的导师们都对表现语言研究很透彻,而我对于油画本身的特性比较了解,我希望能把这二者相结合,这个结合与观念有关系,所以选了“涠洲鱼”这个主题。比如《红与黑》,红与黑代表了两个意象,代表了绘画语言的两种表现方式,有强烈的碰撞感,但我又想在这种碰撞中找到协调的方式,所以我做了很多的尝试,《红与黑》是尝试较为成功的第一例。

艺:就像你刚才说的要再碰撞感中寻找一种协调,在这一系列作品中,你创作了很多鱼,它们以不同的形态出现,你是如何把握不同的形象之间的协调性?

曲: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的推翻重来。如果画面写意太多,那就失去了可读性,如果偏重太多的层次,那么就失去了潇洒的部分。我选择了鱼这个载体是很幸运的,鱼得颜色、形状本身就具有很多的变化,正好结合我之前的画面组合性学习,能够达到一个比较协调的状态。

艺:你在创作中有遇到什么困难吗?你是怎么克服的?

曲:比如我刚才说的写意和具体的协调过程。如果一开始不安排好所有的东西,那可能画面效果不好,但也不能一下子全部安排全了。这是一个很矛盾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探索。

对绘画观念性的思考

“只要一提到图像与传达就不可避免的谈及符号的问题。也可以说,选择鱼这个物象作为载体,是因为其本身早就承载着文化,具有符号性。无论是绘画、文学还是影像,前人对鱼的阐释已经极为丰富,那么作为我的描绘对象的鱼也并非自然之鱼,它们是“人造的”、“有文化的”的鱼,甚至是‘景观的’鱼。这些内涵会与我画面中呈现的形象以及观者的知识发生再次碰撞,创造出新的内涵的可能性。”

艺:我看你的作品说明中说某种程度上,这些鱼儿就是你。

曲:从观念性的探索而言,鱼这个载体特别好,不止像我,它就像人的另一面。我看见那些鱼的时候是以一个客观的角度看这个世界,市场上那些鱼,觉得就跟人一样,成筐成筐地,根据大小、价格分出区别;有的鱼跳出了筐,但却想回到筐子里,它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只是一角……鱼这个主题不论从形式或者观念,可挖掘的东西比较多。

艺:每个观者对你的画作的解读都会不一样,你希望你的作品和观者产生什么样的互动呢?

曲:我希望观众看见我的画不要被教导。就像我看到那些鱼,我并不是从上帝视角看这些鱼的,我和它们是平等的;我希望我的观众看到我的话能够生发出自己的思考。如果他们能从我的画里看到比我更多的东西,那我觉得这是更让我开心的事。

艺:艺术家在完全投入创作中时,时常会感觉到一种极大的痛苦与极大的快乐在相互交织,你在创作中的个人状态是怎样的?

曲:我画画的时候状态和平时差别很大。面对博士生的创作,我还需要兼顾我的博士生论文,因此状态是苦痛交织。尤其是画《旅伴》,画面中的其他部分都顺利进行,但我依旧停了很长的时间没有动笔,我怕我陷入雕琢的状态,直到快临近截稿的时候,我才把左上角那块红色的处理完,终于有了如释重负的感觉。这张画不仅画面充满了艺术冲突,也充满了我内心的矛盾,也许是我学画以来最为困难的时候。

发问与动力

“这是一次新的提问,也是我不断创作这个系列的动力。问题是,绘画是否可以创造一个互相交流的场域,绘画在创作和展示的过程中是否可以创造一个不受图像支配的场域,而这种场域是否能够恰巧通过图像呈现。因此,我试图将这个问题通过系列中的每一幅作品一步步提示出来,如果说《涠洲鱼之失语》代表了最初的疑惑或提问,那么《涠洲鱼之言语》就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而《涠洲鱼之旅伴》又尝试邀请观众更多地参与其中,每一筐不同的鱼群都在向观者提出一种可能性,而观者通过自己的观看和阐释给出更多的答案。”

艺:你总共在美院的时间有十五年了,这十五年来,自己在艺术创作上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曲:我一直是比较平稳的状态,直到了博士阶段,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改变。因为博士期间做了很多的理论学习,有了一定的积淀,对于观念的表达有所帮助。当然这并不是说理论指导实践的意思,而是理论对我来说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当我画完这一批的时候,我自才发现了这个问题。

艺:你从附中起就在央美学习,后来一直选了油画系,你觉得对于油画的专业学习给你带来的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曲:画画对我而言已经不是影响的问题了。我从小学画,我用画画生活,以画画为思考的方式。学画的人是比较幸运的,当苦闷的时候,可能别的人会寻找发泄的方式,而画画的人就会有一个出路。画画是我的生活,我可能将来不会把它作为我的职业,但是它会伴随我一生。

艺:将来会继续保持创作吗?如果将要持续地在艺术创作这条路上走下去,你的目标是什么?

曲:会保持创作的。一开始定的目标比如两年之后再办一个个展,但这只是一个大致的目标。但最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够通过一批的创作,把我想表达的想法或者观念能够推进。

图丨艺术家提供

艺术家简历

曲丹儿
1985年6月6日 出生,江苏南京人
2000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
2004年保送中央美术学院
2008年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二工作室,获文学学士学位
2012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二工作室,获文学硕士学位,导师:丁一林教授 
2014年至今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研究所博士,导师:丁一林教授  理论导师:易英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