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生郝龙,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基础部,导师叶南。其作品《生命之轻》系列组画用一种最简单而又纯粹的方式叩击心灵,探讨生命中的“重”与“轻”。
“生命的可贵在于面对环境时所自发产生的内在力量。或许在我们看来有些人的生活会显得那么无足轻重,但我坚信那就时生命中最可贵的平凡力量。我意图用朴实简练的画法来表现带有一定叙事性的情境,并有意的使画面平面化。组画中每幅小画都是相对独立的,但每一部分都是对小人物的一种生存状态的暗示。对人物的设计都是背对或是侧对画面的,也许这种没有面目的表情是更加内敛或是复杂,并且具有不确定性的表情,当然这种设定也是为了设置一个悬念。”
——郝龙
“郝龙是一位勤奋的学生,绘画的功底比较扎实,但在毕业创作的开始阶段,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创作思路无法展开,找不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之路,多少次的重来并没有影响他的创作热情,对艺术的执着探索,使他毕业创作中最终呈现出了不错的效果,受到了大家的好评。希望他在今后的艺术道路上继续这种精神,创造出更多优秀的更具感染力的作品。”
——叶南
采访时间:2017年5月25日
采访对象:郝龙(以下简称“郝”)
采访编辑:林佳斌(以下简称“艺”)
艺:本次毕业季你带来的作品是《生命之轻》系列组画,从题目上来看感觉是一个比较“沉重”、“深刻”的主题,能和我们谈谈你这次作品的构思吗?
郝:我理解的“沉重”与“深刻”就是日常中的周而复始。“轻”与“重”的这个矛盾也是我贯穿整个毕业创作中的核心。首先是厚重木板与丙烯的处理方法上的对抗;其次是我想要表现的沉重、深刻与画面中的小人物的微不足道的矛盾。我研究生在读期间都是住在天通苑,去学校的话大多都会坐地铁、公交,有些时候会在车厢中遇见以前在路上见过的人,有可能着装会不同,但脸上的表情却是一样的。有时候要是赶上高峰期就人挤人,这时车厢里的气氛很微妙,其实要是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下人见到别人大多是比较有礼仪的,但在这种压迫状态下人与人之间是一种敌对、漠视的状态,有时还能碰见互骂、打架的,反正都是因为小事。我于是萌发了想要去画小人物的生活和心理状态,我觉得挺有意思,挺无奈,挺深刻,其实也是比较日常的。最早的想法是从铁轨上来的,因为从小就是在铁路边长大的,对我印象也比较深,经过几次尝试后我就开始把重点放在表现人和环境的尝试上了。
艺:在画面上,我们会看到很多人物的背影,这又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郝:这种处理方式与我看待普通的生活有关。在生活中往往我们记住的普通人只是背影,而那些面目也许会随着时间渐渐消解。所以我认为背影的这种形象能够更大限度的体现平凡的共性,表现出的情绪更加的复杂、含蓄,在表现的力度上我认为要比清晰的面孔更加合适。而且在视角的选取上,这样的处理能够使观者能够站在人物的身后去感受画中人物所感受的场景。观者也可以理解成是我设置的一个悬念。
艺:在《生命之轻》这系列的画作中,除了这些背影或侧影的人物以外,像荒原、铁路、枯木、公园中孤零零的长凳等形象是反复出现的,整体给人一种特别“孤独”的感觉,这些设计是你的有意为之吗?画面中出现的这些场景是真实存在的还是你心中构建的场景?
郝:对,是我所想要追求的效果,这些画面中出现的场景都不是真实的,我想要达到的效果就是想让画面的场景趋近于真实的场景。我之前会收集些素材作为参考,然后再将这些素材以各个元素的方式来组织画面,我本人也比较喜欢平面化的处理方式,所以这种工作的方式我能够比较好的进行调控。当然你提到的“孤独”有可能是我无意中通过画面讲述出来的情感,我本身也比较喜欢安静,有可能是个人性格原因,这种孤独感反映出我对能够感受到的社会生活的一种理解吧。
艺:《生命之轻》系列你除了用丙烯、油画来创作外,还有一部分素描作品,这部分的素描作品感觉和前面的作品略有不同,似乎在人物的形象上你做了一点小设计,人物让人感觉处于一种“动态”或“虚无”之中,能谈一谈这种你的这种做法吗?
郝:这个系列的素描并不多,而且尺幅也不大,我的这些素描是在为丙烯的作品在整理思绪,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开始把注意力转向了表现人物上,这和我本身体会的焦虑有关,我作为社会中独立的个体力量很微弱,我想这与大多数普通人的感受差不多吧,尤其是在大城市的人这种感觉更加强烈。
艺:今年你将从造型学院基础部毕业,其实相对于中央美院的其他专业,基础部算是一个比较扎实、基础的专业,你当时为何选择在基础部读研?如今当代艺术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有很多中央美院的学生都在创作上超越了自己所学专业的限制,寻找各种形式的可能性,你是否有考虑去尝试除了架上绘画以外的其他创作方式吗?
郝:我比较喜欢坐下来画画,当时选择基础部也是这个原因。我在吸收信息方面是比较慢热的,有可能在今后的创作中会慢慢体现出来,但我还是希望能和架上绘画有一定的联系。之前我做过一些矿物材料方面的尝试,不过也都是些小画,以后有可能会结合一些来做作品。顺其自然吧,该变的时候就会变了,我会慢慢体验这个过程。
艺:在中央美术学院的学习经历对你的艺术创作有产生怎样的影响吗?创作过程中导师的指导是否对你产生了哪些启发?
郝:我的本科是在北师大读的,那里的气氛和美院完全是不同的。而且美院所提供的资源是一个立体化的资源,我们更多的是能参与到这种资源交流当中来。来到美院学习其实最大的收获是结识了很多朋友,我们也都是在互相学习,大家对艺术的追求都不大一样,所以我觉得真正对我产生更大影响的应该是在将来,我们的这些联系会持续的使我们彼此受益,有可能朋友的聊天中就会产生一些灵感,而且随着我们的成熟这些灵感有可能会转化成更加确切的思路。在创作中我的指导老师叶南一直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在最开始的阶段,叶老师对我说的很多,尤其是在作品的立意上,还有创作与生活的关系方面。在绘制的阶段叶老师也就比较放心了。我觉得叶老师在作品中所要表现的人文关怀是对我影响最大的。
艺:即将从美院毕业了,之后有什么打算?
郝:毕业后我会去外地的高校任教,这也是我比较理想的工作,还能够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再继续创作,我想这个阶段的创作我可能会再继续研究,在新的环境中与新的身份下,我的视角有可能会产生变化,但这些就无法预期了。总之,今后的路还很长,我会认真去体悟。
图/艺术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