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云端毕业季丨唐晖:年轻人该用怎样的心态面对世界的巨变?

时间: 2020.5.29

0 动图.gif

编者按:5月20日,中央美术学院线上毕业展正式上线,上线第一个24小时浏览量突破213万大关,独立访客数量达53万,吸引了大众的参与和关注目光。(点击阅读:首日访客突破53w,2020央美“永不下线的毕业展”究竟怎么玩?)线下展览可以第一时间收集到观众的反馈,可以准确接受到艺术市场的讯息,可以成为学生之间交流与切磋的场所……相较而言,线上毕业展模式我们鲜少尝试,对其真实效果及反响知之甚少。美院教师怎么看待毕业展新形式?他们如何指导学生创作?又遇到了哪些挑战?艺讯网这次云采访了央美造型学院壁画系唐晖教授,他将从壁画系的毕业创作课,学生的创作和心态,以及其对空间的把握,自身状态等话题切入来谈自己的看法与认识。

受访人丨唐晖(央美造型学院壁画系教授)

采访人丨杨钟慧(央美艺讯网编辑)

采访时间丨2020年5月10日

图片丨唐晖教授、毕业学生提供

唐老师您好,因为疫情,学校今年的毕业展有很大的变化,我们也因此关注到了学生毕业创作的相关话题,可以先为我们聊聊壁画系的毕业创作课吗?

唐晖:壁画系一直以来非常重视毕业创作课程,我们系的本科和研究生在学校的历届毕业创作展中屡创佳绩。这些都得益于我们在课程安排上很早就启动了毕业创作的程序,特别是学生刚刚进入壁画系的时候我们就会用毕业创作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我们现有的色彩课程、线构成课程还有材料课程等都是创作的延伸,也是提前为毕业创作打下基础。

可以说这次疫情打乱了我们既定的计划,同学们用三年时间积蓄的创作能量难以释放。首先要求同学们各自在家完成创作,缺乏往日学生们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缺乏了相互激励。其次是创作空间环境的改变,一些相对大尺幅的作品难以实现。再就是线上展览的不确定性影响了学生们的创作情绪,毕竟虚拟空间与现实之间还是有距离的,一些失落感笼罩了创作过程,交给指导教师的心理疏导任务更重了。

屏幕快照 2020-05-29 下午7.00.10.png

唐晖,《栅栏1》,丙烯亚麻,70x60cm,2020

 图2.jpg

唐晖,《栅栏2》,丙烯亚麻,70x60cm,2020

图3.jpg

唐晖,《松树1》,丙烯亚麻,50x40cm,2020

图4.jpg 

唐晖,《松果》,丙烯亚麻,50x40cm,2020

因为疫情学校不开学,老师和学生们也进入了“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模式,这对您的创作课教学有哪些影响呢?

唐晖:我认为线上非常适合创作教学。在创作教学中师生交流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在整理课件与准备完整的PPT过程中对自身也是学习促进,包括我在监督过程中也开始重新认识老师的课程,这是非常好的体验。

图5.png

图6.jpg

图7.jpeg

唐晖教授线上指导学生毕业创作

上个月是壁画系吴啸海老师的创作课,课程是针对60个学生的大课,课程之初我们非常担心课程质量,结果是课程效果出乎意料的好,教师在课程安排上思路清晰,优势是图像资料丰富,学生们上课积极,完成作业情况也非常棒。课程结束后吴老师一再地对我强调课程效果非常好,这是他事先没有想到的,看到了很多学生的光芒,这是之前没有感受到的。 

线上课程的授课方式在壁画系来说就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吴老师的腾讯会议形式,另一类是李洋老师的微信推送方式,李洋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更加偏重文字梳理,这种授课形式不是直播,而是循序渐进,图文并茂。

图8.jpeg 

吴啸海老师用腾讯会议的形式给学生上网课

单从创作课程上来说,我认为线上课程值得今后继续沿用,感觉到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这样的形式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是很不错的方式。

 图9.png

图10.png

图11.png

李洋老师通过微信指导学生创作

疫情改变了老师们的授课模式,那么对学生们的实际创作有哪些影响呢?

唐晖:因为疫情,学生们更多的选择了数字化的创作方式,这样更加便捷快速。当然壁画系的专业特点偏重于设计,我们很多的学生擅长电脑设计绘图,这也是这些年来的一个普遍的趋势。艺术发展到今天已经给我们展现了无穷无尽的可能,我们在教学中也是不断启发学生的想象空间,拓展他们的可能性,壁画系在教学中的综合性特色,我们会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教学,如同壁画老师在创作中所展现的一样,更加多样性,材料更加的多元。

图12.jpg

疫情期间,学生王钰淇在家进行线上数字化创作



屏幕快照 2020-05-29 下午7.08.53.png

疫情期间,学生董彦希在家进行线上数字化创作

今年学校首次为毕业生推出了“虚拟美术馆”展厅这一毕业展新形式,它在哪些方面影响了学生的毕业创作?学生的心态如何?他们有焦虑情绪吗?

唐晖:遗憾总是有的。

在我的记忆中因为特殊原因不能毕业展的情况美院有过两次。作为美术学院的学生没有毕业展的确令人非常沮丧,人生中的大学时代只有一次,我非常理解他们此时此刻的心情。我们未来能不能给他们弥补这样的缺失呢?现在看来从技术层面来说是难以实现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以这样的方式离开学校。

自媒体时代正改变人们的观赏方式,几年前一些美术馆策展人、收藏家都会向你索取画册等一些纸制的资料来方便了解艺术家的作品,而现在他们更趋向于要email、网站、公众号或PDF文件等,这都说明观赏方式的变化。当然我们应该接受这样的变化,所以说“虚拟美术馆”并不是不能接受的新形式,也许这样的方式会给学生们带来更多走向社会的便利。当然我们在当下的教学中也是这样子疏导学生的。

展览需要仪式感,我认为这是最大的遗恨与缺失。对于年轻人来说未来的路还长,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面对世界的巨变?也许这一切才刚刚开始,也许事物并不是每一天都在向好,磨练一颗强大的心脏是那么重要,世界的未来是他们的。

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您所带毕业学生的整体创作情况吧。

唐晖:今年我有两个研究生毕业,在本科教学部分有十位壁画系第三工作室的毕业生。

这两位研究生的创作侧重不同,董彦希的创作流行文化符号偏多,所以说她的作品比较适合网络传播与展示,她也很擅长将图像数字化,并且将创作过程拍摄成了视频展示,在创作的过程中她就已经被上海一家美术馆邀约在日后展示其作品。

图14.jpg

图15.jpg

图16.jpg

董彦希,《太空闪岛》系列,数码绘画,尺寸可变,2020

图17.jpg

图19.jpg

董彦希,《太空闪岛》系列,木板绘画,120x180cm,2020

董彦希作品自述:“我的创作由数码绘画、木板绘画、数码绘画三部分组成。我是先做的数码绘画,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做的木板实体绘画和动画。”

我一直相信艺术可以治愈人,我也想用艺术的力量去鼓励和温暖其他的人。我意在创作一个欢乐乐园。我很喜欢的艺术家妮基·圣法勒,她是一位雕塑家和公共艺术家,她创建的塔罗公园,就是我们全世界梦寐以求的地方,那里天真烂漫没有什么能够伤害到自己。包括华特·迪士尼创建的迪士尼公园也是温暖慰藉了很多人。在我的作品中,我将形体归纳得更加简约,将画中形象处理圆润化,给人亲近感,并且增强了颜色的饱和度和形象的潮流感。希望观众来到我的世界可以感受到阳光与积极。

鲍冀华的作品是相对传统的油画绘制,疫情期间的创作空间限制了作品的尺幅,他的作品中还有很多独特的绘画质感痕迹,欣赏原作是最佳的,显然网络展示影响了作品的观看质量,这对于不以图像为主线的创作者来说多少是会失分的。

屏幕快照 2020-05-29 下午7.13.38.png

鲍冀华,《造境》系列,布面油画,120×100cm,2020

图21.jpg

鲍冀华,《造境》系列,布面油画,60×60cm,2020

图22.jpg 鲍冀华,《造境》系列,布面油画,60×60cm,2020

鲍冀华作品自述:动植物、山石、雷电、风雨等皆有意识、有灵魂。我的作品《造境》系列围绕着万物皆有灵,取材于自然界的山、石、水,虚实结合构建出自己的内心世界,于山水间可游、可居、可隐。

在本科毕业生中,王钰淇是我要特别强调的一位同学,她学习期间的作品以绘画为主,直到有一天她给我发过来一个视频作品,我很受触动,这位同学将这段时间的感受与生活体验用动画的方式呈现,作品背后有大量的工作量,这也是她在特殊时期的一种特殊选择。

屏幕快照 2020-05-29 下午7.18.31.png

王钰淇动画影像《跳海》海报,2020

图24.jpg

图25.jpg

图26.jpg

王钰淇动画影像《跳海》截屏,2020

王钰淇作品自述:《跳海》是我本科时代的句号,制作耗时五十八天。整个故事线是以我近几年的生活状态、心态变化等等虚构成的一个故事。我是一个很阳光的人,因为某些原因,故事还是以悲伤为基调,但是我想表达的并不是纯粹的悲伤,一些场景的设计,镜头在虚幻与现实中转变,能看到其实我已经走出来了,这些只是我的回忆。

我大概浏览了壁画系本届毕业班的全部作品,同学们都顺利完成了毕业创作的作品,这些和我们开题与教学检查时看到的计划基本一致,中规中矩,显然并没有因为疫情而影响创作质量。唯一遗憾的是我们并没有针对虚拟展厅而改变作品的呈现方式,比如我们可以将部分作品加大尺幅展示,或者美术馆里面可以用壁画的独特样式呈现等,目前还是受限于展线,当然对于虚拟展示的可能性是今后我们需要探讨的课题。

壁画往往是受委托为某一墙面订制,无论是从题材到形式都需要契合空间环境,可以说是为了空间量身打造。那么壁画系学生的创作是否同样受到空间影响?在这次毕业展上,学生们的创作是如何对空间做出回应的?

唐晖:以往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示学生的毕业创作,每位毕业生的展线通常是3-4米,这对壁画系的学生来说是不太公平的,我们这个专业就是为大尺幅作品孕育而生的。当代视觉艺术的发展越来越围绕着空间主题,对于偏重于设计的壁画创作来说,我们和空间环境的关系十分紧密。围绕着教学,壁画系近年来有多种空间创作实验,同学们也都是采用的虚拟空间创作的方式。应该说我们很擅长虚拟空间的创作,特别是未来我们要面对客户和甲方的时候,要利用虚拟演示的手段来实现创作。

针对这次毕业创作虚拟展厅的布置壁画系组织了多个会议,我们根据学生提供的作品在空间中虚拟布置。有一点我觉得很遗憾,在迎接这样一次全新的展示方式面前,我们并没有充分准备好,显然我们缺乏对壁画优势的发挥,还是沿用了过去创作展览的思维来面对展示空间的变化,我认为在处境变化的过程中有一些滞后了。

今年美院毕业展首次推出“云端美院”虚拟美术馆展厅,您怎么看待这一毕业展新形式的未来发展呢?

唐晖:身处自媒体时代的今天,关乎电脑网络的事情我们都应该积极的去适应变化,也许再过一年我们回望今天的“云端美院”虚拟美术馆,会觉得技术粗糙、构架简单,但是这一定是我们必须走的一步,只有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把这个新鲜事物做好。

当下我们生活中越来越离不开屏幕,LED屏现在分很多种,关于屏幕背后的发光方式也有很多选择,当然管理屏幕的色彩芯片的运算速度决定了我们观看时的色温与清晰度,对于网络公司在承接美院虚拟美术馆的制作过程中,他一定要兼顾市面上多数屏幕的分辨率和运算速度,当然他们会选择舍弃最佳的呈现效果,毕竟我们要照顾多数的观众。

我一直认为最简单的呈现方式也许是最佳的选择方案,所以我比较欣赏传统的展示方式而不是3D虚拟的方式,这样可以让观众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作品方面。目前我们每天在手机上观赏的艺术家档案就是这样的方式,更像在翻看一本画册和书籍。

有了第一次以后我们就有了经验,也有了社会反馈,这样可以越来越完善,我认为未来我们可以在毕业展示上分两步走,将虚拟展示做好。在中央美院建立数据服务器,将同学们的作品永久陈列在云端,相当于我们建立了一个云端的纪念碑,让每一个毕业的同学都能够回望自己的作品。

 图28.jpg

图29.jpg

在虚拟展厅与学生及他们的作品合影,图片由学生ps合成

前面我们谈了很多学生方面的话题,现在请您谈一谈自己这段时间的状态吧。

唐晖:做好防护,居家隔离是这几个月的状态吧。

我很享受现在这段时光,每天可以想想创作的事情,过去画画时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可是现在就不同了,我可以在创作过程中面对一个局部时放慢节奏,细细品味细节。

我过去一直有一个愿望是能掌握矢量图形软件,这几个月通过自学的方式实现了梦想,现在可以熟练掌握这种绘画工具了,而在过去是没有这样的整块时间学习的。

在疫情的初期,壁画系团队参与设计的壁画项目被停滞,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很多事情在逐步恢复,我们现在通过网络会议的方式沟通方案,一切都很顺利,感觉并没有耽误工程的进展。

屏幕快照 2020-05-29 下午7.23.37.png

“我绘制的矢量图——向医护工作者致敬”(局部)

屏幕快照 2020-05-29 下午7.24.44.png

“我绘制的矢量图——佛像”(局部)

壁画系在江苏溧阳南渡镇的乡村美绘项目在年前就启动了,具体实施的程序也在启动中,壁画系的老师已经于5月16日前往现场踩点。南渡政府还为壁画系建设了漆器工坊,基础建设已经完工,未来值得期待。

总之个人生活工和作还是充实的,期待着世界能够恢复正常的秩序。

 屏幕快照 2020-05-29 下午7.31.03.png

唐晖,《环状竹节》,丙烯亚麻,70x60cm, 2020

 屏幕快照 2020-05-29 下午7.31.13.png

唐晖,《工厂烟囱》,丙烯亚麻,76x61cm,2020

 屏幕快照 2020-05-29 下午7.31.24.png

唐晖,《水果蔬菜》,丙烯亚麻,91x76cm,2020

屏幕快照 2020-05-29 下午7.31.41.png 

唐晖,《太湖石》,丙烯亚麻,76x61cm,2020

您还记得自己当年的毕业展吗?从那会到现在,可以和我们聊聊您的感触。

唐晖:只能说时光荏苒,从1991年我本科毕业展到今天已经过了29年的时间,当年绘制毕业创作时的场景至今还历历在目。我们班级有11个同学,在校尉胡同5号老美院中心花园,我们的教室编号是265,教室内拥挤不堪,里面堆积如山的画框和作品,隔壁的木工房每天传来震耳欲聋的刨木声,光线昏暗,大家聚在一起快乐无比。教室外中央花园的紫藤架下是我们课间小憩娱乐的地方,也是我们与邻居美术史同学交流聚会的地方,花园中那几棵熟悉的白皮松就是现在花家地校区的那几棵。回忆那段经历也许比最后的结果更重要,更让人回味,所以,我很遗憾失去了与今年这届同学聚在一起的校园时光。

图36.jpg

唐晖,《时空一击》,素描,37x200cm,1991

图37.jpg

唐晖,《时空一击》(局部),板上丙烯,240x360cm,1991

图38.jpg

“1991年壁画系毕业,同学们在我的作品前合影”(左起:唐晖、张晖、李晓伟、张险峰、马骏成)

“当年毕业创作展览在美院老美术馆的二楼”

美院从校尉胡同到了望京,我们拥有了美院对面小白楼的优质画材,还有798艺术园区的画廊、美术馆,共享单车,教室外的保洁清洁工等等,一切都变得更好了,让我们有了一种印象是世界在一天天变好,周遭在一天天完美。

其实不然,疫情的出现,改变了很多既定的认识。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未来,我们需要有更多的危机意识。

最后请您给即将毕业的学生送一段寄语吧。

唐晖:我想说同学们在选择壁画系的那一天,你们就选择了更多的可能性,你们选择了更多的生存手段。

这些年壁画系的教学硬件条件不完美,作为教师觉得很愧疚,我们和学校正在努力改进中。我看到壁画系的教师在用爱来弥补我们的不足,同学们也在用自己的行动在改变未来,为壁画系的发展出力。

疫情让我们短暂分离,相信我们一定会再次相会,将来请让我送给你们一个拥抱!

艺术家——唐晖

图39.jpg

“这是疫情期间我给自己绘制的矢量图头像”

唐晖,1968年出生于湖北武汉。1987 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附中 ,1991 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并留校任教,1997年入选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与茨城县政府组织的国际青年艺术家访问居留计划。2019年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教授,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香港大学美术馆、茨城县政府、肯尼迪艺术中心、鸿坤美术馆等机构收藏。其代表作有:《时空一击》(1991年作)、《时空一击-续》(1996年作)、《红色飞行器》(1996年作)、《中国家庭模型店》(1996年作)、《只是一声问候》(1997年作)、《唐城计划》(2002年作)、《纪念碑系列》(2009年作),以及《新宿的雪》、《主人公系列》、《北京新地标》等。出版的专著《唐晖1991-2008》、《庄严的怅惘》、《唐晖画鹿2014-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