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孟佳宝&毕维维:寻找并建构自我的“味道”

时间: 2020.12.9

2020年11月30日-12月7日,由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主办的展览“重塑‘记忆’——孟佳宝、毕维维双人展”在中央美术学院5号楼二层主楼展厅A207举行。此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石煜担任指导老师,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葛玉君担任学术主持。

此次展览具有教学研究与艺术探索的双重性,一方面,教学双人展反映了油画系研究生教学最新的成果,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两位青年艺术家对2020年的记录,对自我的回望、反思与重塑的过程。孟佳宝与毕维维虽同为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二工的研究生,但二人的绘画语言、情感体验均呈现出了极大不同,与之相对应的,作品也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面貌。与此同时,二人的作品又都呈现出其过去所接受的视觉训练产生的线索,即将记忆与情感的感性显现立足于平面,再由平面转换为一种对空间、对情境的体验,并将其传递给观者。他们如何看待创作的发生与改变?相似的视觉训练下,如何引申出两人不同的观念世界?本次展览执行策展人周可心、肖冉与两位青年艺术家进行了一系列的深度访谈,试图发掘二人在创作与生活、情感与思考中的共性与个性。或许通过走进毕维维和孟佳宝的艺术世界,我们可以观察到青年艺术家在当下的缩影。

1、可以看到不同阶段你们的创作也发生了不同的改变,可否谈一谈过去的创作,与现在的创作是否有着某种关系?

毕维维(以下简称毕):从绘画表象来说,本科与现在的创作题材相差甚远。本科毕业画的是《两个厨子》,这组画以人物和环境关系作为画面,也是在挖掘自我本身。厨子这个职业跟我有一些渊源,我小时候的理想是当一个厨子,虽然现在变成了一个艺术实践者,但是也没有失去对烹饪的热爱,可以说这个职业在我心中是有着特殊的意味的。现在画的这个乐高系列,从自身而言也是有兴趣的,从色彩语言上来看,还是隶属于找到自己的“味道”,只不过是现在的绘画语言和过去有所不同。

1、毕维维 《两个厨子》布面油画195x150cm 2016.jpg毕维维 《两个厨子》布面油画195x150cm 2016

2、毕维维 《两个积木块》50x50cm 木板油画 2020.JPG毕维维 《两个积木块》50x50cm 木板油画 2020

孟佳宝(以下简称孟):实际上,每个阶段对生活的体会和随之而来的状态都不太一样,创作的关注点自然会发生迁移。而我本人又是一个外向的人,我喜欢把自己注意到的社会问题或者某些私人的感受带入到创作里。对于我来说,创作不仅仅是一个以“完成品”为前提的呈现,更接近一个代替语言和文字替我表达观点、抒发情绪的出口。    本科时期是少年走向青年、寻找和建立自我的阶段,那时候的画除了学院的课程写生,我画了一系列自画像,取名《镜中人》。这组作品我在今天看来既熟悉又陌生,那些画布上的她的表情和感情独立于今天的我之外,却又是当时记忆和绘画方式的重要记录。

3、孟佳宝 《镜中人》 布面油画 60 x 80cm 2014.jpeg孟佳宝 《镜中人》 布面油画 60 x 80cm 2014

4、孟佳宝 《镜中人》布面油画 120 x 150cm 2014 .jpeg孟佳宝 《镜中人》布面油画 120 x 150cm 2014 

2、从过去到现在创作上发生的改变是怎样发生的?是关注点发生了改变还是由于某个契机?

毕:创作状态一方面是定稿前,可能会有很多的想法,呈现在小稿子里,可能会是脑洞大开,但突如其来的行动起来。定稿后,还是很享受这个绘画过程,是尝试也是探索,在每一层绘制过程中可能会有新的灵感迸发。带着过程中的想法再介入到下一张创作之中,不断的完善与学习。

5、毕维维  《建筑系列NO.1》布面油画50x80cm 2019.JPG毕维维 《建筑系列NO.1》布面油画50x80cm 2019

6、毕维维  《一块透明砖块》木板油画40x40cm 2020.JPG毕维维 《一块透明砖块》木板油画 40x40cm 2020

孟:这个问题跟我回答的上一个问题,应该说是有联系的。本科毕业进入社会,工作和生活的磨练令我开始厌倦消磨人的“关系网”,然而逃避也不是办法,我开始喜欢陌生的、尚未探索的地点,向往治愈的自然风光。一有机会我就走到外边去:春天下江南,沿着乌镇、杭州、绍兴再走到上海;夏天去欧洲,去德国喝啤酒,到巴黎喝红酒;秋天到成都,散步于寺庙和茶馆;冬天去西双版纳,钻进热带雨林邂逅孔雀……这时期的绘画没有锋利的观点,更像是一种随行漫笔,到现在看来我还是很喜欢。每张画都能一下子勾起我当年当时的感受——那时的天气、那天吃了什么、跟谁有怎样的交谈。

读了研究生,自己也蜕变的成熟了不少。校园的安全感令我有一种“放手去干”的感觉。或许是年龄的增长,我自然地开始关心“生命”这个大命题,也萌生了从“生命”、“生物”角度进行创作的想法。然而专业的局限,我不得不开始把几乎全部的时间放在阅读和接触生物研究上。当然我也为此跑进了复旦大学医学院和北大生物实验室,借助跟专业人士的交流和实验室实践,充实完善创作的立足点。这时期的作品形式上看起来是个“转变”,内核里还是与我自己的成长感悟有关。

3、感受到你们最近的创作更像是对自我的一种探索,带有某种你们自身的性格特征,你们在创作时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呢? 

毕:是有联系的,我并不是一个很喜欢用语言去表达自我的人,包括像今天这样的采访,实际上我是有一些束手无策的。但进入绘画的状态之后,就完全是两回事,画画的时候我感觉有很多可以表达的东西,而这种表达并不是用声音、用文字,而是用图像、用情绪感受。平日里我的生活也比较简单,基本上除了上课就是在房间里画画,偶尔会和朋友们聚个会,生活很单纯,也相对乏味一些。疫情让我被迫搬离到燕郊,更加远离了城区中心那种热闹的环境。这边不乏有一批美院的年轻人,都是与我类似的境遇。虽然地方是荒一些,但胜在安静,可以更好的进入到一个绘画的状态里,慢慢的,这里对我来说也就成了像避风港一样的存在。我觉得这也未尝不是一种体验,应该说,我留给了自己更多独处和绘画的时间吧。

7、在家的工作环境 毕维维摄于2020初冬.jpg在家的工作环境 毕维维摄于2020初冬

8、毕维维 《迷幻》木板油画 150x130cm 2020.JPG毕维维 《迷幻》木板油画 150x130cm 2020

孟:首先是兴奋。每当我确定一个创作的方向和主题,时间就变得模糊了,我可以连着几个月去做作品,并且不觉得累。也不会在意“风险”,奖学金和工作收入可以都放在创作上,即便它可能短期内无法带给我任何“回报”。至于做的作品大家叫不叫好我也顾不上,当时当下这个事必须要干,就这么干出来再说。例如《四维上下》这组大画,我只考虑了一个礼拜就买了油画布,摊在地上就开始画。由于画布太大,我要踩在布上弯着腰画,打形时还得跑到二楼俯视看哪里偏了。油画干燥的速度、绘制的方式漫长而繁琐,不过这恰是我需要的,经过近四个月的“劳作”,终于画完了,我的右手腕也落下了腱鞘炎的毛病。虽然展出时有人觉得画的东西是“传统”的、不如之前的探索“洋气”,也有人问这么大明明画个小稿打印就可以,为啥还要费劲直接画。但对我来说,这组画是一种过剩情感和精力的宣泄,并不是主题必需,而是我自己必需这种体量的承载。

9、孟佳宝 《四维上下》布面油画 220 x 500cm,220 x 600cm,220 x 700cm 2020 .jpeg《四维上下》布面油画 220 x 500cm,220 x 600cm,220 x 700cm 2020 

4、现在的创作与毕业创作是否有联系?对于毕业创作的想法是怎样的?

毕:后期创作应该还会继续这个题材,因为在绘画的过程中,表现的东西还是过于单一,想到的预期效果还未达成,还会有一个较长的时期去探索。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诞生了一些新的想法,比如,像乐高这样的玩具,其实是治愈人心的一些小物,而它的某些东西可能会和药品有些契合之处。从这个角度来说,可能是另一条创作线索吧。还在探索,敬请期待。

10、毕维维 《黄之白》木板油画 50x50cm 2020.JPG毕维维 《黄之白》木板油画 50x50cm 2020

孟:《焰火青年》系列是我还要顺着继续走下去的点,它们可能直接与毕业创作发生关联。同时我希望将这一年至下一年最新的体会和思考融入毕业创作中。我理想的的毕业创作形态并非是纯形式化的,而是带着温度的特殊表达。

11、孟佳宝 《焰火青年》小稿1 纸本油画 38 x 46cm 2020.jpeg孟佳宝 《焰火青年》小稿1 纸本油画 38 x 46cm 2020

5、疫情对你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也即将面临毕业,对未来有着怎样的规划? 

毕:感觉可能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个成长吧,对于我来说也不例外。更多是学会了独处,学会了要珍惜当下。对于未来的计划就是希望再出一些好作品,把自己的绘画语言更好的完善,想再接着找机会再做展览,另一方面也会去学习一些电影美术领域的东西,丰富一下自己,也想拓宽一下自己的生活圈。

孟:今年初疫情的来临一下子将我关进了独处的“牢房”。之前充满好奇的探索戛然而止。有那么一段时间我感觉的自己的能量一下子没地方释放了。在四面白墙的屋里,站着也难受,躺着也难受,读书也读不进去。直到四月底,我才开始捋顺了自己的心态。回到绘画吧,把积压的情绪都排解出来!因此有了这些因疫情而生的创作。

12、正在接受采访的毕维维、孟佳宝 .jpg正在接受采访的毕维维、孟佳宝 

艺术家简介

孟佳宝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第二工作室 导师石煜

学习经历

201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得学士学位

2018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第二工作室

获奖经历

2017 北京正和诚国际文化园驻地艺术家一年

2018 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半奖

2018 中央美术学院第八届 “青春足迹”主题创作三等奖

2019 中央美术学院“回响”第七届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作品展全额创作金

2020 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会优秀社会工作奖2020 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半奖

参展经历

主要个展

2020 “开窗”——孟佳宝 疫情期间的创作,龙塘艺术区,北京;

2019 “基因肖像”个人项目,中央美术学院,北京;

主要群展

2020 “NATURE”国际女艺术家澳门双年展,东方基金会,澳门;

2019 “美遇”第八届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作品展,中央美术学院,北京;

2019 “新语新域”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公共艺术展,中华艺术宫,上海;

2019 “无畏”青年艺术家联展,艺乐成画廊,北京;

2019 “后生”青年艺术家联展,中央美术学院主楼展厅,北京;

2019 “抽象辩证法”大艺博群展,深圳博览会,深圳;

2019 “极限关系”大艺博公共艺术展,海汇中心,郑州;

2019 “回响”第七届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作品展,中央美术学院,北京;

2018 第八届 “青春 足迹”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主题创作展,中央美术学院,北京;

2018 “劳动光荣 向时代致敬”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首都职工艺术作品展,太庙,北京;

2016 “以美陪伴”水彩艺术展,中日友好医院,北京;

2015 “星座”青年艺术家八人展,798桥艺术中心,北京;

2015 “青春正盛”青年艺术家群展,欧尼克斯画廊,北京;

2015 中央美术学院2015届本科毕业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

毕维维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第二工作室 导师石煜

学习经历

201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得学士学位

2018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第二工作室

获奖经历

2012年获基础部下乡写生优秀奖作品留校

2015年度中央美术学院在校优秀作品展“三等奖”

2016年作品《凝望》,由太庙艺术馆永久收藏

2016年荣获“宝甄艺术生活创新奖”

2016年本科毕业创作三等奖

2016年优秀毕业生2016年北京市优秀毕业生

2017-2018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全奖

2018-2019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半奖

参展经历

2020 悦·美术馆 [D空间] 记忆之维:具象边界的游戏——毕维维|伊力凡双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