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和国内所有行业一样,艺术行业在2020年过半后陆续复工。带着可见与不可见之物,共同构造出这一年让人感觉有些陌生的艺术生态。值得关注也较易忽略的是——物流、展陈等等围绕展览延伸开来的业务在2020年的经历——它们看似并不占据所谓艺术行业“中心”位置,却同样是维持行业流畅运作的重要环节。
在艺讯网回顾庚子年艺术行业的专题“表情地图”的最后一篇当中,我们邀请北京正和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装裱部经理李英斌,与大家分享展陈物流行业在2020年面对疫情期间的经历,谈一谈他对于这一年艺术行业变化的一份个人观察。
“等待行业回暖,回到过去的状态中。”
受访嘉宾:李英斌(北京正和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装裱部经理)
采访记者:孟希
艺讯网:2020年你们主要承接的是哪方面的业务?
李英斌:整个从展陈设计、制作到布展、运输,以及针对作品的托裱装框等等,都属于我们平常的业务范围,基本上涵盖了一个展览展示的方方面面。合作机构包括中央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故宫博物院等等。
故宫展览布展进行中
艺讯网:可以谈谈在2020年的项目运作情况如何吗?
李英斌:疫情开始以来,我们真正陆陆续续接到项目是从2020年5月开始。在5月份之前,基本上处于没有接到项目的阶段。从5月、6月份开始终于接到一些零星的单子,只是相比2019年同期的情况来说,业务量肯定是要少很多。6月份刚刚有一点起色的时候,7月份又赶上一波疫情的反复,因此我们的工作只好又暂停了一段时间。接下来,一直到九、十月份情况稍微好转起来,尤其最后两个月的工作安排相对集中,恢复到了2019年80%的业务量。
胡一川艺术与文献展《站在人生的前线》布展现场
艺讯网:对于2020年前半年的客观情况,公司如何应对?
李英斌:我们也在想各种办法缓解疫情带来的客观损失。比如,我们公司在后沙峪附近有一个特别大的园区,园区中有很大的空间,我们自己占用了一部分,赶上疫情,我们把自用的部分尽快腾空,用来向外出租,可以解决部分成本上的问题。
另外,除了我们自己雇佣的工人,还有一些是我们往年在承接展览期间雇佣的外勤工人,这部分人员我们基本上无法通知人家回来上班。因为他们其中不少人还因为疫情原因,滞留在老家没能返京,我们也不能硬要求他们回来,出于成本考虑,公司也要尽量节约开支。比方说三四月份时,谁也不知道下个月会是怎样的情况,但是公司花费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组建起来的团队不能垮,疫情期间每个月会给核心骨干发放基本工资,维持人员的稳定。大家也都能理解,毕竟很多公司都处在比较艰难的情况下。像我了解不少类似的展览公司没能撑到年底,甚至有些公司干脆2020年春节后就没有开门,员工就留在老家,干脆没有再回公司。
但是在那几个月中,我也陆陆续续看到一些小型的展陈公司其实运转得挺好,他们肯定有自己的固定业务,和外地的业务,所以情况也不算太糟糕。
大体上,我感觉2020年很多展陈物流公司都差不多,都是前半年比较难熬。一边努力求生存,一边等待。
胡一川艺术与文献展《站在人生的前线》布展现场
艺讯网:回顾2020年,你们整个工作节奏跟往年有什么变化?
李英斌:会有变化。比如往年,一般是在开年,我们手头的项目就会与对应的机构进行持续的对接,我们出方案给机构,并把这一年的展览项目在年初做汇总和规划,把这一年的工作量尽量排满。但是2020年我们只能逐月安排和计算工作量,基本上是一个月一个月排满工作,整个项目周期变短了。这也是因为,这一年中机构也不敢作太大的展览活动,基本上都是量级偏小的项目。
公司日常装裱工作
艺讯网:您观察大概这个行业的氛围,2020年其实都是大概一个什么状态?
李英斌:我们的运输物流板块,其实在我看来它受到的影响是相对较小的,一个展览的现场往往是人员比较密集的地方,而物流工作人和人的接触几率不大。因此我们的物流板块比布展、托裱装框业务板块受到疫情影响就要小一些,基本上,工作状态和过去区别并不大。
2020年部分布展工作现场
艺讯网:目前对2021年的工作安排是否已经有大致规划了?根据我们之前的采访信息看来,有从长线规划向短期规划调整的趋势。
李英斌:确实是像你所说的情况,未来的期望和计划变得“不好说”了。其实国内的情况还算不错,比较稳定。如果按照我们自己的期望,我们肯定愿意向好的方向预计。总体上,我们还是在等待行业回暖,回到过去的状态中。
艺讯网:试着用一个表情包,形容你在2020年的状态。
李英斌:
(图片由受访嘉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