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次中央美术学院“靳尚谊青年教师创作奖”获奖教师之一,何君作为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以及国际平面设计师协会(AGI)会员,已是一位行业内资深的设计师。当下,平面设计已不局限于二维平面中,早已跳脱出图形与版式,在媒体传播的融合态势下走向多维融合的发展方向。基于平面设计自身的发展以及多年来的实践与积累,何君对设计本身已产生出一套稳定、成熟的设计观念。在何君的综合性设计观念中,他试图呈现出形成框架与系统性的设计,在他来看,设计是“综合性的表达,体现出我们今天看待设计的不同视角——以整体的角度做设计,设计是一个系统。”而非仅仅是一个单独的产品或是包装。
这种整体性的思维同样贯穿在他的教学实践中,何君在教学中十分强调学习与实践的互动关系,强调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分享。他也通过自己设计实践中得来的经验,引领学生走出校园,迈出舒适区,在实践中考验知识与技巧的掌握程度,这也让何君在教学中收获了十分显著的成果。本次面对艺讯网的采访,何君将以“靳尚谊青年教师创作奖”展览中展示的作品为脉络和案例,分享他在创作经验、设计思维、综合设计的观念以及教学方面的经验。
何君,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平面设计师协会(AGI)会员,中国出版协会装帧艺术委员会常务委员,曾任北京市青联委员。
作品曾获香港设计师协会(HKDA)金奖、评审奖,平面设计在中国(GDC)金奖,纽约艺术指导协会(ADC)银奖,东京字体指导俱乐部(TDC)提名赏,英国设计与艺术指导协会(D&AD)奖,德国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中国最美的书”,全国美展铜奖,“国际商标标志双年奖”全场大奖、金奖,“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艺术设计展,包括:纽约艺术指导协会(ADC)展,东京字体指导俱乐部(TDC)展;英国设计与艺术指导协会(D&AD)展;《创意中国》展(英国);德国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展;中国平面设计展(德国);中国新时代文字海报展(德国、瑞士);中国当代视觉文化展(荷兰);华沙国际海报双年展(波兰);德黑兰国际招贴双年展(伊朗);莫斯科金蜜蜂设计双年展(俄罗斯);拉赫蒂国际招贴双年展(芬兰);香港设计师协会(HKDA)展;平面设计在中国(GDC)展;AGI 中国展;中国设计大展;当代中国书籍设计家邀请展;全国美展。
作为业内专家担任专业竞赛的评审,包括“靳棣强设计奖”全球华人设计比赛国际评审、“平面设计在中国(GDC)”国际评审、亚运会会徽评审委员会委员、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评委、全球吉庆生肖设计大赛评委、“360年度设计100”国际评审。
艺讯网:何君老师您好,首先请为大家介绍一下您在“第三届中央美术学院‘靳尚谊青年教师创作奖’获奖教师作品展”的参展作品。
何君:在本次展览中,我将作品占据的这面墙打造成了一个“屏幕”,容纳有我的12件与平面设计相关的项目。将它们融合成一件作品的初衷在于想要打破大家总是将平面设计局限在图形与排版的看法,今天的平面设计早已不限于此。
例如,T time茶几系列作为这次展示的12个项目之一,最终结果看上去属于产品设计,但茶几造型实际上来源对英文“Time”四个英文字母的重构。因此,T time茶几实际上是以平面设计为基础,经过一步一步变化最终落实到空间中的产品设计。
时间 T 时—茶几,产品设计,2019年
T time茶几项目具体的落地过程中我们也面临很多的问题,比如,如何将传统物件呈现出“既老又新”的面貌?我们最终的解决办法,是选择利用板材这种材料的特性还原泡茶时的颜色变化。一般来讲,茶桌很少运用如此现代、可渐变、透明的材料。“透明”是我们在这次设计项目中追求的视觉效果,除了还原与配合茶汤多变的颜色之外,我们同时在生物可降解的板材中加入茶渣,以获得独特的肌理与质感。另外,我们还在透明桌板上,置有与茶相关的图像与历史文献资料,文献复刻于我们在拍卖公司拍卖得到的资料。这一设计的考虑在于还原过去人们把日常生活中珍爱的照片、资料压在玻璃板下的行为,这一行为本身就包含着人们对于时间的印记与情感。
时间 T 时—茶几,产品设计,2019年
总的来说,我们希望让整个设计遵循于某种可拆解的框架与系统之中,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颜色、图案、材质,自由组合出自己喜爱的茶几。T time茶几虽然最终以产品设计的形式出现,但从我们的角度看来,T time茶几的设计实际上是从平面设计的角度出发。这也阐明了我对设计的某种观点,今天的设计专业方向其实并不重要,关键是设计的目的。
艺讯网:《百年美院百年美育—校史图录(1918-2018)》中,“100年”作为核心概念贯穿于全书的设计,请您更详细地分享一下“100年”这一概念如何与视觉结合,以及背后的设计理念。
何君:《百年美院百年美育—校史图录(1918-2018)》是围绕中央美术学院校史的一部文献图集,设计主要聚焦在如何视觉化呈现美院100年的历史。在本书的设计中,我们试图将历史当作一本书,100年的历史即是100页。在制作这本书的时候,我们首先便考虑到结合设计与数字装订印刷工艺,让“线”成为贯穿整本书的设计。我们先找到100张纸,将100张纸以最大开度对折后装订,并在书口处保留这100根对折形成的红线,这些在书口上散开的作为美院精神象征的红线与书脊上的金线共同对应着美院100年历史,它们既象征美院过去100年的辉煌,同时也意味着美院精神在新百年中的延续。
《百年美院百年美育—校史图录》, 书籍设计,2020年
艺讯网:您曾在采访中提及,好的设计“应该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觉样式,一种脱离了你所知的表达形式。”并曾表达出“让平面设计产品化”的愿望,而从您横跨产品设计与书籍设计的作品看来,是否可以理解为,您的创作理念试图打破设计专业之间的某种壁垒?
何君:重点并不在于新与旧,“既老又新”才是我们想要的,相比新与旧,更重要的是适合。作为设计师最重要工作是在项目中把控和平衡创新的尺度。成功的视觉传达总是建立在良好的沟通前提下,因此如何传达信息,如何让视觉传达更好地落地,是设计师首要考虑的问题。
比如我本次呈现的12个项目之一的“韵海之巅”品牌设计,实际上是一次商业VI设计,服务对象是一家普洱茶品牌。这个主打普洱茶的品牌来自云南当地边境,普洱茶出自品牌拥有的古茶山,产品的名字也都以山命名。
韵海之巅——品牌形象设计,2016—2020年
中国几乎所有的自主品牌在成立之初都比较忽略品牌设计,缺乏考虑视觉层面的条件与可能性。这些品牌的视觉往往都由业主亲自操刀,比如这家普洱茶原本的品牌的Logo设计来自业主本人,业主在电脑上选取了颜真卿的字体写下了“韵海之巅”,为了表现品质的高端,又在包装上增加了五个五角星,五角星既代表中国,又象征五星级品质。从我们的角度看来,自然会认为这种讲故事的方式将意图表露得过于直白。客户最了解产品的特点,但不知道用哪种方式恰当地表述它,设计师的工作正在于此,找到一种更合适的方法传达品牌意图并进行文化孵化,用适合的方式讲述的适合的故事。
该品牌找我们做视觉形象,我们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客户与设计师不同的出发点与视角问题。对方自然是出于商业目的,但从设计师的角度思考,茶不止是商品,它也意味着文化。在中国,茶负载有长久的商业输出与文化输出的历史——我们的茶叶出口直到近代才被英国所超越。而对每一个具体的中国人来说,柴米油盐酱醋茶又是再寻常不过的日常之物。茶因而被赋予了两种定义,一方面是某种特别“高大上”的文化符号,另一方面又是“土特产”。这两种定义为我们的设计提供了一条思路,就是如何让“土特产”获得当下年轻人的注意与喜爱,让当下的消费者能够接受,这需要我们在设计中找到一种超越“高大上”与“土特产”的视觉方式。
事实上,与消费者的接受方式连接的核心在于人,所有的沟通都与人有关。在古茶山劳动的制茶人,都市里的喝茶人,都是人之间通过茶的见面。另一方面,茶也可以理解为山水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国人一直讲究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也喜爱用山水表达内心世界,把山水视作中国人的精神栖息之地。如何在设计中以视觉化的方式转译山、水、人的关系,如何转译自然,也就成为这个项目中最重要的命题,“既老又新”便在我们的转译过程中显现出来。
韵海之巅——品牌形象设计,2016—2020年
设计中呈现的9座茶山分布在云南各地,每座茶山的体量和产量也各不相同。我们首先在Google Earth上截取了9座茶山,提取出茶山的9根山脊线,再按照茶山的比例重新绘制了九块界碑,让界碑与线的组合产生不断的变化来描绘山水与自然。提炼出的山脊线与界碑图式之间可以产生多种变化,好处在于我们不需要为每一款包装做单独的图案,或者说,所有的变化组合都来自山与线的关系,开发出一套可变的视觉系统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又结合石板画、摄影和在拍卖会上拍得300年前的茶书的呈现,结合茶店的空间设计、纪录片等等不同方式的手段,让品牌与普洱茶叶的最终使用者彼此连接,使这部分人经由设计对品牌产生价值观层面的认同。这种综合性的表达,体现出我们今天看待设计的不同视角——以整体的角度做设计,设计是一个系统而不仅仅是一件单独的包装。
艺讯网:作为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请谈一谈您在艺术教学实践中的方法和理念,以及如何看待教师与创作者两种身份间的关系?
何君:设计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和以往基于二维平面工作的平面设计不同,今天的设计从纸面到屏幕,从二维到三维,从静态到动态,平面设计的变化发展是与媒介传播技术关联很大。现在已经不是一个适宜分类思考的年代,设计师更需要在整体的框架下,站在跨专业、跨领域的维度,思考设计的思维方法、流程以及何为当下与未来的平面设计。我自己的作品基本上也是偏向综合设计的实践与探索,这当然也是世界范围内设计学院的总体趋势。在强调跨领域的新型设计的整体发展趋势下,有待整合的其实不仅仅是具体的专业,更是让平面、产品等不同领域的设计融合发展,这种整合也包含设计思维,例如,如何在批判性的前提下,让设计与生产制作产生新的连接等等。这些都是作为教育者在未来需要在教学实践中的实验与研究方向。
时尚品牌cabana合作——包装设计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视觉形象设计
世界设计师大会2009——视觉形象设计
我相信教师与设计师的身份其实是一样的。二者都要保持一种不断学习的状态。美院深厚的艺术氛围也让身处其中的人可以接触很多新鲜的东西,又在具体的实践中检验它,收获成果和经验。反过来我再把这些经验传递给学生,让创作与教学相辅相成。我从2016年开始独立作为导师带本科毕业生,发现同学们能力都特别强,但都倾向于躺在舒适区很少愿意走出学校,接受更多的考验。于是我就在教学中更多地引导同学们走出校园,进行更多的项目实践,在课程中要求同学们参与专业竞赛或国际竞赛。很多同学通过接受考验拿到了专业机构奖项,今年一位毕业生还获得了全球100最佳设计奖项的第一名。所以我想教与学并不需要特别明确的划分,学生与老师都是在实践中共同学习,可见走出舒适区的成果还是非常显著的。
艺讯网:获得“第三届中央美术学院‘靳尚谊青年教师创作奖’”对您的个人创作与教学生涯具有怎样的意义?对未来的创作与教学有何构想和期待?
何君:对我来说肯定是一种极大的激励,我肯定也会在教学与创作中继续努力。跟其他几位获奖老师比起来,我的年龄最大,四十多岁赶不上二、三十岁的活力,也赶不上美院老先生深厚的艺术功底,但是作为步入中年的美院教师,我对于创作的执着是不变的。
何君接受艺讯网采访现场
采编 | 艺讯网
现场图 | 李迪
作品资料致谢主办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