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2年8月13日,“重启·无界——章燕紫、王霄、于瑜三人作品展”于合肥沫·美术馆正式启幕。此次展览由沫·美术馆馆长臧藝茜担任策展,孙欣任学术指导,展出章燕紫、王霄、于瑜三位艺术家的近年力作。
值此展览开幕之际,艺讯网特邀章燕紫、王霄、于瑜三位艺术家及沫·美术馆馆长、本次展览策展人臧藝茜进行专访。在本篇采访中,艺术家章燕紫将从对展览主题、女性艺术家的创作与视角谈起,分享她创作历程中如何将医学隐喻提升到精神救赎层面,继而探讨艺术创作中的“治”与“不治”、“痛”与“止痛”。与此同时,作为当代水墨的代表艺术家之一,章燕紫还分享了她关于传统与当代的精神思辨与艺术转换。
受访人:章燕紫(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采访:周纬萌(以下称艺讯网)
采访时间:2022年8月8日
艺讯网:从主题“重启·无界”来看,此次展览关注两个方面的议题:一是疫情之后社会、人和各种关系的“重启”;另一方面,展览还意图探讨一种观看女性艺术家创作的重启。无疑,这两方面是近几年来艺术领域内的两个重点话题。能否谈谈对本次展览主题的理解?
章燕紫:“重启”是疫情后经常看到的一个词。餐馆停业了,要重启;办公居家了,要重启;航班熔断了,要重启……重启,一般是指我们惯性的生活、生产方式由于各种原因被暂停后,在适当的时机重整旗鼓,恢复到原来的节奏。然而,艺术可以重启吗?在我看来, 艺术应该无时不刻不在重启中。当艺术创作进入了惯性状态,我们就应该反思自己创作的作用和意义。当然,此次沐·美术馆展览用了重启这个名字,我猜想应该也意指重启停滞已久的美术馆展览,重启艺术与大众的见面吧。
2020年,章燕紫在纽约
艺讯网:请谈一谈本次展览呈现的作品以及它们和本次展览主题的关联。
章燕紫:本次展出的作品基本都是围绕“痛”和“止痛”的一批老作品,《止痛帖》是其中之一。我从2013年起,陆续在进行这个系列的创作。这个系列中,有这样几个关键词:“帖”,在古代,字写在布帛上叫帖,我们常见的有请帖、碑帖、字帖、画帖,传统文化的传承,离不开这些帖;“痛”,即病,头痛、腿痛、心痛,带来难受、悲伤的都是痛,与之相关的止痛贴,这种中国传统的药物常用于瞬间缓解疼痛。在我看来,不论是身体的痛苦还是心灵上的痛苦,从人一出生起就伴随左右,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痛苦,用以缓解痛苦的“止痛贴”也各不相同。我一直在寻找一剂妥帖的止痛贴,以慰藉心灵的不安。2022年,我闲来无事又画了一些独幅的,我以为和之前的会差不多,但是一旦画起来,似乎就由不得我了。一遍遍的水墨和颜色叠加,形象慢慢地模糊了,好像再也不会回到从前。
其实每个时期的创作,都是那个时期的思考,那个时期的重启,这也呼应了展览主题。我想,策展人选择呈现我这一系列的作品,应该是源于她对疫情肆虐的当下的思考和选择。
《透气》之一、二(局部)5x88cm 材料:朱砂、纱布,2015年
《止痛帖》,13x8cm,止痛贴、水墨、中国画颜料,2022年
艺讯网:近年来女性艺术家群展的数量日益增多,此次展览同样聚焦了三位女性艺术家。您如何认识女性艺术家群展的意义与位置?
章燕紫:我确实参加过一些女艺术家群展,对此类展览的意义我没有太多的认识。我想,那是策展人对“性别”、“身份”、“女性主义”等的研究和实践,被邀请的艺术家应该是他们的研究数据吧。
艺讯网:从您的创作和经验出发,您如何认识“女性主义艺术”这一标签?您认为女性艺术家这一群体是否的确具有一种独特的视角?
章燕紫:在我的创作历程中,我基本都是从个体经验出发,面对每一个阶段遇到的困境,遭遇的起伏,所产生的困惑去思考、去表达。我是女性,如果因此被定义为“女性主义艺术”,我不反对。女性艺术家这一群体也许有共性,但不可能有一个共同的视角。我还是认为艺术家的“个性”远远比其他都重要。
艺讯网:在此次展览中,艺术的“疗愈”应是一条隐含的脉络:其一方面指向疫情后对社会层面无形与有形创伤的疗愈;另一方面,也指向女性艺术家创作中经常出现的对自我、个体的剖析视角。请结合您创作中的疗愈属性谈一谈您对“艺术疗愈”的理解。
章燕紫:一切艺术都有疗愈作用,对症下药即可。艺术创作的过程,是一个剖析社会、剖析自我的过程,过程可能会很“痛”、很“伤”,但结果却能够治愈自己,或是治愈他人,但这并不是艺术创作的目的。
从疗愈的角度来看,无论是怡情养性的传统艺术,还是刮骨疗伤的当代艺术,激情或平静、抒发或发泄都是情绪的一种释放。
《过量》(局部),丝质衣袍、 胶囊,160×150cm,2017年
艺讯网:我们看到,胶囊、膏药,这些与医学和治疗直接相关的材料贯穿在您“止痛帖”、“过量”等系列作品代表的阶段创作中。您近年来的创作在主题和媒材选择上都有了一种“回归”的意味,这种对“创伤”、“治疗”的直接表达变得很淡了,能否谈谈您近年来创作中发生的转向?
章燕紫:如我刚才所说,创作的目的并不在于治愈。之前的创作中我用了很多医疗相关的材料,现在不局限这些材料, 正说明我在不断地“重启”。
艺术创作必须真诚地面对自己,说真话,画真画。我们都在不断成长,成熟,甚至衰老,对世界的认识也会不断更新,如果说我的创作发生了“转向”,不如说我对人生态度发生了“转向”。
所有的治愈都是暂时的,每一次完成作品,都会获得暂时的满足感,但也会伴随着自我怀疑、否定,就这样在纠结中迈向新的创作。所以可以说,艺术永无止境。人生,无药可医。
《口罩系列(26-50)》,尺寸可变,水墨设色布本,2020年
《大雪》,50x60cm,综合材料,2022年
艺讯网:多年来,您一直在传统艺术语言与当代生活和精神的碰撞中进行实践,这其中的难点不言而喻,在此过程中,您遇到哪些瓶颈与挑战?是如何进行突破的?
章燕紫:传统与当代是个老话题,任何时代都会去讨论。对我来说,瓶颈与挑战永远都存在,摆脱自己给自己的束缚是最重要的。
传统就像我们的基因,出生即拥有,无法摆脱。但我们未必真正了解我们的基因,我们的传统,所以,尽可能去补补课,去理解体会古老的东方是如何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
当代,是全球语境下的政治、经济、军事的大国角逐的时代,是互联网高速发展下的虚拟世界、元宇宙等多维空间并行的时代,是高科技带来的数字化、无人化的人工智能时代。为了适应这个时代,我们传统的基因一定会自动升级。艺术创作也一样,基因突变也许就是一种突破。
《霜降》,24x30cm,综合材料,2022年
《冬至》,50x50cm,综合材料,2022年
艺讯网:除日常创作外,您在中央美术学院也开设了“传统语言的当代转换”这门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在与年轻一批艺术学子的交流之中,您对这个议题的探索是否有了新的体会?
章燕紫:年轻学生生长的时代和我不一样,面对的问题和我肯定也不一样,从他们身上我看到希望和活力,相信他们通过学习,能够发挥自己的个性,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
《立夏》,75x45cm,综合材料,2022年
《秋分》,60 x42cm,综合材料,2021年
关于艺术家:
章燕紫,江苏镇江人。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双硕士学位。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在上海美术馆、今日美术馆、那不勒斯当代美术馆、香港医学博物馆、英国爱丁堡Surgeons’ Hall Museums和巴斯东亚艺术博物馆 (MEAA)举办个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香港M+博物馆、中央美院美术馆、瑞士Musée Atelier Audemars Piguet等多家艺术机构收藏。
关于展览:
“重启·无界——章燕紫、王霄、于瑜三人作品展”
展期:2022.8.13-2022.10.13
地点:沫·美术馆
策展人:臧藝茜
学术指导:孙欣
艺术家:章燕紫、王霄、于瑜
主办单位:合肥荣宝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