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靳之林的本原哲学思想与油画艺术实践

时间: 2002.8.21

靳之林生于20世纪20年代末,在新中国从事艺术创作已经六十余载。他是中国历史翻天覆地大变革、大发展时期的见证人,而自新中国成立之初到21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也恰恰是靳之林艺术道路的发展过程。他那丰富传奇的人生经历和艺术历程,他那特色鲜明的艺术实践与独树一帜的思想理念以及他在中国民间文化研究和美术教育事业中的不懈追求与无私奉献,与同时代的那些真诚的人民艺术家一样,在中国现当代美术史中自应有他浓墨书写的篇章,这也是吾辈后学应有的学术意识和历史责任。

靳之林以中国本原哲学与本原文化为起点,人类的基本文化意识即生命意识与繁衍意识为基础,中国本原哲学作为人类基本文化意识的哲学升华,将哲学理念融汇在血液里,表现在艺术创作作品中。本原哲学思想的优势,对西方油画造型规律和材料技艺的把握,特别是中国传统绘画和民间文化的素养积淀,使得他在艺术的技艺和艺术的学问之间游刃有余。

由生命与繁衍的人类文化意识,升华为阴阳相合化生万物与万物生生不息的中国本原哲学与哲学符号,是中华民族文化发生发展的文化基因与基因密码,它是靳之林艺术实践的理论基础。这一理论基础的完成,得益于靳之林在陕北落户几十年来由中国原生态民俗文化进入到中国和人类本原文化、本原哲学与哲学符号的实证考察研究实践。 

靳之林的艺术以形象传达神思,借真实书写心境;奇险寓于平淡,放纵不忘收敛;意蕴常在画外,而画面则总是洋洋大观,耐人寻味。“远观气势磅礴,近看气象万千”,“以气领形,以气领意,以气领色”。他的艺术,不仅充分体现了新中国的时代精神,而且具备与之相应的完美表现——一种继承优秀传统的创新表现。同时开创了“仰观宇宙之大,俯瞰万物之盛”的美学观念和“万物与我合一,万物与我生生不息”的哲学观。这种气质凸显在他的作品中。

作为一名美术家,也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培养的第一代油画家,靳之林乐观向上的精神,使得他能在“显”与“隐”,“出世”与“入世”之间选择正确的心态,始终向着毕生追求的理想坚定地迈进。这是促使靳之林在艺术上获得成就的内在因素。靳之林将徐悲鸿艺术思想内化为创作的动因,将古元艺术主张凝聚成创作思想的源泉,坚定地沿着董希文倡导的油画道路前行并得以发展,致力于油画本土化的实践。他注重写生,走向生活,在写生中感受生活,观察生活,在生活中体悟艺术创作的真谛,从而采集带有强烈本土特征的艺术素材,创作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体现中国人民精神气质的作品。这一点,既有别于徐悲鸿从古典主义的艺术思想出发进行的创作实践,又不同于董希文以油画民族气派的体现为追求的创作思想。靳之林在艺术创作上的创新之处,在于他从现实主义出发糅合印象派的艺术语言,经他不懈地努力和尝试,已经形成一种独立的风格。靳之林在建国初期就已经确立了这个基调,这是靳之林艺术风格的第一个高峰。到延安落户后,靳之林在坚持自己的艺术风格的前提下调整了艺术思维,用艺术创作反映人民生活。创作描绘人民生活和劳作环境的艺术作品,这是第二个高峰。在探索研究的本原哲学思想确立之后,在与黄河九曲十八弯的无距离接触,迸发出心灵相通的火花时,他的艺术创作迎来了第三个高峰,其油画创作极为泼辣,大写意、笔墨中国气质、气韵生动,全部被融入了油画语言中,将哲学理念融汇在血液里,展现在其作品上。

中国本原文化与本原哲学的核心是气,阴阳二气交感化生宇宙万物,气是统领一切的。靳之林在长期的油画艺术创作实践中,着意于以气领意,以气领形,以气领笔墨气韵,以气领构图章法,以宇宙之气流动运行的情感生命符号密码,奋笔疾书,纵情宣泄,作品往往一气呵成于咫尺之间。

“主情”与“主气”是靳之林的美学哲学思想体现在他的艺术作品中的两个突出特点。情与气,当是中国艺术最富于特征的表达方式和哲学内涵。东晋顾恺之追求“传神”;唐王维做到“画中有诗”;宋文人画兴起,诗画合一,舞弄笔墨丹青,一如遣词造句,皆竭力创造气象中的美感。靳之林天禀聪颖,感觉敏锐,耳濡目染家庭给予的丰富的“诗书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中成长。作为一名油画家,这一特有的经历使他自然而然地在创作实践中融入了中国绘画的笔墨精神,以笔法运行表现生命之气。不论是毛笔在画面的颤动飞舞,还是书写时手在执笔于纸上的运转提按,它们达意而非再现,反映隐匿的内涵,宇宙的本质。正因有如此中国传统文化的熏染,靳之林不论是早期的创作如《陕北老农》、《长白林海》、《延安最后一场雪》,还是步入耄耋之年变法中的大写意如《大风》、《玉米地》等都是作画如吟诗,风格豪放,多气象深致,读来感慨万千且耐人寻味。

“气”对于绘画艺术,似乎是西方艺术家难以达到的化境,因为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绘画,即使在整个二十世纪,也仍然不善于认识和处理“气”,讲唯物则满满实实,论唯心又空空洞洞。我们因老庄等大贤而对“气”有精辟的哲学思辨,又因历代书画大家而对“气”有卓异的艺术表现。自上世纪末西方艺坛有识之士将眼光转向中国,看到彼此短长;然而,动手之际,往往为缺乏深刻理解而难免有似是而非的误会和了不相涉的表现。这一点在当今中国画坛那些对传统所谓“有所继承”的艺术家的作品中也多有所见。

靳之林的油画创作虽然使用的也是西方的油画材料和语言品质,但他却善于将“气”这一典型的中国精神贯注于他的绘画创作中,实现着他用生命开创的本原哲学理念,以色彩的书写泼洒、造就一个大可以包孕山河大地风雨雷电的无限宇宙,小可以融及内心深处幽情隐衷的精微世界。秉承“艺术为人民服务”宗旨,他的作品使最广大人民,即观众可以“在那里无忧无虑地漫步,徘徊或驻足,自由自在地呼吸”,得到“遨游的自由感受”,而这正是“仰观宇宙之大,俯瞰万物之盛”带来的“万物与我合一,万物与我生生不息”的靳之林之艺术人生追求的至高境界。靳之林的创作讲究“气”,以气领形,以气领色,以气领意。在自然天地之间,将自己融入其中,合二为一,激情挥舞,一气呵成。《玉米地》已然如此,《大风》更是这样:画面很大程度上貌似无物,形同虚无,但若凝睇细品,则是越深入其中便越觉得充实,越是万千气象,越是有一股庞然的“气”充满画面与观者的身心,达到“从艺术的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翔的境界”。

在靳之林为着艺术,以至为着人类共同基因的基础本原而走向光明的时候。对此,我们应该有一个发人深省的剖白:如果说社会生活的影响在靳之林作为艺术家的整个成长过程中是无可否认的。那么,随着他思想的深入与升华,靳之林逐渐重新发现了中国??或许悖谬的是这向着深远本原的归复,为着人类共同基因的求证,本原思想的生成恰恰应该归历于靳之林的社会生活。在中国自己的土地上再发现中国实质上并不悖谬,而是在奋力拨开历史的迷雾与疑惑和现实拥挤而混乱的泡沫之后的严肃、认真和全面的自觉思考。正是这一“万物与我合一,万物与我生生不息”的本原哲学思想,成就了靳之林的艺术。 

靳之林的艺术实践与理论探索取得的成就为新中国油画艺术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将油画民族化推到新的高度。同时也使敏感而艰难地继承和发扬传统绘画的同道看到前行的方向,感到切实的鼓舞。他无愧于险风恶浪里中流砥柱的比喻,无愧于纷乱浮躁艺术时代大潮中灯塔的象征。

唐寅
写于中央美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