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2022横向观察|艺术院校毕业展还有什么“新玩法”?

时间: 2022.6.27

自五月起,各大院校陆续开始进入毕业季的筹备与呈现阶段。对国内艺术类院校而言,每年的毕业展不仅在校内为毕业生提供展示毕业创作成果的平台,更值得关注的是,围绕展览的毕业季系列活动,往往在很大程度上连接了院校周边的社区与社群,更吸引了广大艺术爱好者、艺术教育观察者的目光。

自2020年起,受疫情影响,在线下空间热闹非凡的“毕业季”开始向线上拓展空间、挖掘新的可能性。“线上毕业展”成为了当年的热议话题,各大美院陆续推出在毕业季期间推出自己的线上平台,以中央美术学院2020届毕业展为例,“云端美院”虚拟美术馆展厅开放首日访客就突破53万。尽管在“云端毕业”尝试的头一年中,于技术和实操方面都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但从访客数据和讨论热度来看,该年毕业展在关注度与线上传播的“破圈”之势远远超过了往年线下美术馆及校园内所能容纳的访客极限。

“彼时·此时——2020中央美院线上毕业季”线上展厅

2022年,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带来的新生活与新思维,“线上”领域早已不是陌生之地,艺术类院校的毕业展也从被迫转向“线上”逐渐走向了“线上”与“线上”的并行,并在毕业展之外为更多毕业季活动派生出了线上渠道。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批生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毕业生们也表现出了对毕业创作多元展示渠道的快速适应,且自发地、积极地开始拓宽展示平台与展示方式:学习传统架上绘画的毕业生不再局限于画布纸面的尺幅,而试着用视频语言讲述故事;探索新媒体手段与技术伦理的毕业生也须面对屏幕和网速带来的体验限制,思考平面、文字辅助展示的可能性……由此,对广大关注毕业展的观众来说,线下展的实地到访虽然在各地有着不同的具体情况,但在日益丰富的社交媒体平台、风格鲜明的自媒体领域中,2022年的毕业展却衍生出了诸多新的观看视角。

4.png4.jpg5.jpg各大美院毕业展的“新玩法”:线上与线下的并行

为应对各地不同的疫情防控政策,国内各大美院的毕业展大多采取“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形式,其中能够实现开放线下展览的学院也大多采取面向校内师生或是预约观展的模式;而无法实现线下展览的院校则注重在线上展览平台的搭建及形式,以及官方平台的系列作品推荐的组织策划。

北京地区,以中央美术学院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为代表的艺术院校在5至6月间陆续推出“线上毕业展”。其中,5月20日上线的中央美术学院2022年毕业展“加载中Loading……”联合雅昌艺术网打造线上展厅并同时推出“数字孪生校园”,研究生展与本科生展陆续上线;与此同时,中央美术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按院系持续更新“微展厅”系列推送,各院系微信公众号也结合专业特色进行毕业生作品推介,中央美院艺讯网则结合毕业生采访的形式,从丰富的毕业创作中提炼主题面貌,以“花家地青年艺术观察”专题介绍青年艺术家,通过不同平台的推送声音与角度,力图使”线上毕业展”也能在传播语境之中立体起来。在6月16至18日开展的为期三天的“访企拓岗促就业,院长带你云看展”直播活动中,学院校领导、各院系负责人、受邀企业代表及学生代表展开对谈,并通过央视频、央视文艺、新京报、抖音、小红书五大平台向受邀用人单位及社会公众讲解毕业展、推介优秀毕业生,该直播活动累计总观看量达202.85万人次。

3.png中央美术学院2022年毕业展“加载中Loading……”线上展厅

中央美术学院“访企拓岗促就业,院长带你云看展”直播活动

6月13日上线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22届线上毕业作品展着力呈现艺术与设计间的无限可能,依托于手机端的线上展厅在横版滑动过程中体现了线上展厅在观展过程中的逻辑性与流畅性。在屏幕的有限格局与展示环境之中,仍可以看出学院极力构建数字阅读中“展厅”与“长廊”的概念,在交互设计与数字展位的布置与呈现上颇为用心,也为观众在线上展的探索与挖掘留足了空间与趣味。

1.png

7.png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22届线上毕业作品展展厅截图

同处北方的天津美术学院以”融聚·合和”为主题拉开了2022年毕业季的帷幕,5月开放的线下展仅对校内师生开放,各院系专场陆续开幕,而据官方微信公众号称,6月起将结合天津市疫情防控调整情况陆续在校外举办优秀毕业作品展,以期让艺术作品走向大众;线上方面,天津美术学院官方公众号以“线上展厅”持续更新推送各专业毕业生优秀作品。

”融聚·合和”2022天津美术学院毕业季线下展现场

图片来源:天津美术学院微信公众号

鲁迅美术学院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呈现各专业院系部分优秀作品展示

与今年北方地区艺术院校毕业季在线下的相对沉寂相比,南方艺术类院校在毕业季的筹划与落地方面则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热闹景观。6月初,地处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持续打造“没有围墙的学院”,以“生活力”为主题,联合杭州的十二所学院共同打造“第四届之江国际青年艺术周”,力图实现了院校覆盖区域内的“全城联动”,在线下系列活动热闹开场的同时,十二所高校的线上展厅也陆续开放,为不能造访线下艺术周的观众提供了参与其中的机会。

中国美术学院2022年毕业季线上展厅截图

2022年第四届之江国际青年艺术周线下展

图片来源:中国美术学院微信公众号

当谈到“打破学院的围墙”的理念时,以“时空留痕_无界西美”为毕业季主题的西安美术学院,同样将毕业展区延伸至校外,联合老城根G PARK为公众带来公共艺术系毕业展作品,并在开幕式上呈现了来自服装设计系优秀毕业设计的动态表演。

湖北美术学院“元·图景”2022届本科毕业生优秀作品展VR线上展厅

位于西南的四川美术学院则以“重庆艺术大市场·开放的六月”为主题,打造了一场线下叠加线上的“艺术市集”。线下活动在毕业展呈现之外,2022年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之夜系列活动以跨区域、跨学科、跨时空为关键词,陆续举办多场社会美育活动。其中,6月9日的美术馆之夜特别活动特别带来国潮剧、服装秀、沉浸式戏剧、灯光秀等节目,并开通线上直播通道。而如果关注到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季的线上空间,艺术市集的丰富性与可玩性贯穿其中。在常规线上展览之外,观众能够进入“直播间”云游艺术家工作室、参与活动或听听毕业生对自己创作的“云导览”,也能摇一摇“艺术盲盒”找到与自己最最有缘的毕业作品,还能通过“重庆艺术市场网上商城”咨询购买毕业创作。

“重庆艺术大市场·开放的六月”云端艺术游

川美4.PNG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之夜”

图片来源:四川美术学院微信公众号

广州美术学院“我们”2022年毕业季线上展厅截图

3.JPG广州美术学院“我们”2022年毕业季线下展

图片来源:广州美术学院微信公众号

总体看来,本年度全国各大艺术院校的毕业季都在积极适应着各自区域的要求与限制,从多维度的渠道与方式来开展毕业相关活动:线上展厅的呈现、各类形式的推送、校企双选会的直播、线上对谈……应当说,联合社会企业与媒体,院校自身也在有限的条件中被激发出了向不同平台延伸触角的可能性。当然,线下部分的缺失与局限无疑是遗憾的,但令人欣喜的是,社会层面的艺术机构也在积极参与高校毕业作品的呈现,从某种意义上补充了学院体系内的语境与制约。譬如日前在北京悦·美术馆呈现的“初次见面,后会有期:第二届大学生毕业展”中,展览并非局限某一院校或某一城市,而是汇集了海内外多所大学毕业生的毕业创作,强调不同学校学科专业间的成果碰撞,在有限的展期和开放时间中为2022年毕业生的面貌提供了另一重维度的阐释。

“初次见面,后会有期:第二届大学生毕业展”展览现场

图片来源:悦美术馆,北京

毕业生的“毛遂自荐”:互联网平台的开放与挑战

从毕业展被迫驱使向线上平台拓展开始,事实上,不仅校方层面在积极调整策略,开发新渠道,联系入驻新平台,得益于互联网平台的开放与多元,众多毕业生也开始利用自媒体平台及各类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毕业创作成果,记录毕业创作过程。这或许是因为种种遗憾催生出的无奈之举,但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脱离了传统线下毕业季中空间展线的局限,或是线上毕业展中相对固定统一的上传与呈现逻辑,各色媒体平台反而赋予了毕业生最大程度的“再创作”自由,使他们主动开始思考赋予自己的毕业创作以“互联网性格”。

当然,各类平台也敏锐地意识到了毕业创作展示平台的外延,于是纷纷在自己平台组织毕业季相关活动,并与官方媒体、高校进行充分联动。如在抖音平台发起的云端毕业季活动“青春不告别,初心入世界”,在6至7月间由CCTV-1联合抖音校园与抖音热点,邀请高校与自媒体创作者记录毕业时刻,包括“一个毕设的诞生”专题,并开设职场答疑站、情绪解忧所等关注毕业生就业与心理的专题。

抖音.PNG

CCTV-1 x 抖音“青春不告别,初心入世界”2022云端毕业季

哔哩哔哩.png2022哔哩哔哩毕业季

如果在小红书平台搜索话题“小红书线上毕业展”,可见该话题下已获得1530多万浏览,发布出的毕业创作遍及各大艺术院校,媒材形式极为广泛。6月间,小红书在其平台打造“小红书线上毕业展”,联合国内各大美院与其它艺术类院校,共同发起毕业创作征集活动,借此机会,各大美院及高校的官方账号也逐一进驻小红书平台,共同助力毕业生的创作在互联网平台的传播与推荐。作为该项目的活动奖励之一,平台进一步打造了“100位青年艺术家发光计划”,联合艺术行业内不同领域的艺术推荐官,为挑选出的毕业生们提供流量扶持与行业合作,进一步关注艺术毕业生们的发展动向。

“小红书线上毕业展”

一方面,这样的线上活动赋予每一个能够接触到网络的青年毕业生们同样的展示平台,并且得以助力这群年轻人获得行业内部甚至是艺术圈之外的广泛关注;但另一方面,这样的展示平台也带来了新一轮的挑战与竞争,为毕业生们的“毛遂自荐”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随时可能热度沉底的互联网平台中,如何能够在网络平台中于众多毕业创作中脱引而出,对于每一个毕业生们来说,他们面对的是不知何时会在手机上滑到自己创作的观众,这已经是和在校园美术馆中呈现一件实打实的毕业作品,等候观众面对面造访的逻辑大不相同了。

当然,在互联网的努力之外,无法实现线下毕业展的部分毕业生们也积极自发组织毕业展。譬如,即将于西安举办的“2.86%央美毕业生自发线下群展”在展览预告谈到了对“连贯性书写”、“宏大叙事”、“集体历史”的抵抗,希望“还原一个不可被复制、不可被化约的,属于我们的当下”。目前,该展览项目的艺术家名单还在持续更新中。

1.PNG“2.86%央美毕业生自发线下群展”,西安

在今年年初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学院实验艺术教育大会上,青年艺术家与教师普遍谈到了在走出学院初入社会的迷茫,美术学院的教育赋予了青年艺术家以坚实的基础、广阔的视野、关照自我与世界的格局,但是却往往并没有向他们提及面对社会该如何“推销”自己。且不论这是否应该被纳入教学内容之中,但近几年的“线上”转向却在不知不觉间迫使更多学生开始自发学习与运用互联网时代中的自我推荐。青年毕业生们或许已经意识到了线上毕业展将带来的空前关注量,却也应该了解大量的关注中有多少是怀着好奇心理的随意一瞥,实际在线下可以靠精湛的技艺与巨大的体量获得关注的作品都将被线上展览拉入隔着屏幕的同尺幅展示平面中。因此,不论这一趋势的后续发展如何,赋予自己创作在线上展示平台的独特“性格”似乎在当前变得尤为关键。

当纵观2022年的毕业季在不同渠道不同平台的呈现时,不难发现不论是院校、社会机构、社交媒体平台,还是毕业生自身都在“主动着”,这种多方联动的“主动性”甚至是此前延续传统毕业季时不曾有过的:校方主动扩建线上渠道,进一步与媒体和社会机构加深合作、组织开展系列从毕业到就业相关的活动,学院领导、院系老师也化身“主播“,入驻小视频,面对直播镜头导览毕业展、推介毕业生;社会机构与社交媒体平台都积极参与毕业生们毕业创作的呈现中来,并关注青年艺术家的后续发展问题。于毕业生而言,面对社会的目光,走出学院的保护圈似乎提前了一些,主动适应疫情之下的诸多变动与局限,拓展自我展示的平台与语言,明确未来发展的方向或许才能在相对晦暗不清的时刻保持继续前进的动力。

文|周纬萌

图片致谢各大高校及机构平台(详见图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