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艾中信:油画教学随感

时间: 2014.1.12

油画的故乡在欧洲,在六、七个世纪中,它先后传布到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堪称举世流传最广的一个画种。

本世纪初,一些低级的宗教画印刷品和庸俗的“西洋画片”跟着传教士和舶来商品流传到中国,这些复制品,因为印刷精良,曾经吸引过市民阶层。低劣的绘画样式,在我国的一些通商口岸的城乡散布,造成一定的影响,在一段时间里歪曲了“西洋画”的形象。

我国主动引进油画是在“五四”运动前后。无论去东洋或西洋学习美术的留学生中,专攻油画的比例最大,他们是中国的第一代油画家,其中多数人在回国后从事油画教学,有的是我国油画教学体系的创建者和新兴美术教育的奠基者。

二、三十年代是我国油画的初创时期。油画既然是“五四”运动前后被移植到中国土地上的,它多少受到民主、科学的启蒙思想影响,虽然当时有相当一部分油画家受到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把形式主义的东西误认为是进步的,合乎时代潮流的艺术,因此不能扎实地把优秀的油画技术学到手,当然也就不能搞好油画教学。但是,也有和左翼文艺运动联系密切的,在油画创作上提倡反映生活,在美术教育上接受了西方古典学院的严格训练的现实主义者,由于他们的努力;奠定了我国新兴美术教育的基础,特别是油画教学和油画创作的基础。新兴美术教育的倡导者,大都重视油画和作为造型基础的素描,这是“五四”时期举办美术新学的基点,也是优点。因为吸收了欧洲古典学院的教学法,并努力使中西融合,所以我国美术教育的基础比较扎实,也体现出某些中国的特色。

解放前的油画教学,受着种种制约,虽然不乏有志有识之士的大力提倡,但因几个美术学校的办学思想不很一致,只好各家自扫门前雪,因此教学成果比较微薄。只有在建国以后,随着整个教育事业的开拓,美术教育和油画教学才得到了比较理想的发展。在党的领导下,大家对办学的认识渐渐趋于一致,明确了为人民服务的目的。为大众的现实主义油画艺术,从五十年代起,便铮铮突起,伴随着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而逐步兴旺发达。虽然它无例外地经历了种种波折,经过三十五年来(加上“五四”以来共半个世纪)的辛勤培育,终于把中国油画移植壮大起来,到今天已成为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建国以后的美术院校,都十分重视油画专业,培植的人才,大都充实了师资、创作队伍及编辑出版岗位,但是独立的油画创作机构,至今还只是一个理想。八十年代的青年画家中,油画家的比数占第一位,在第二届全国青年美术展览会上,获奖的油画作品,比数最高,而且名列前茅。新中国的油画艺术,朝气蓬勃,在世界艺苑中,别树一帜,表现出划时代的崭新现实主义精神,得到了国际的重视。

油画作为西方的一种艺术——社会意识形态,我们曾习惯称呼它“西洋画”,这种西洋画有不少优点,可以从中批判吸收有用的东西,它是我们学习借鉴的对象。它作为一个画种,被引进移植到中国的土壤中,经过在中国的美术园地里浇灌培育,现在已经成长为令人刮目相看的中国绘画新品种。如果说,早期的中国油画还摆脱不了某些西洋情调而我国人民不太习惯的话,那么,经过几十年和中国社会生活相结合,人们不但乐于欣赏,而且还涌现了大量的油画业余爱好者。它已经不是什么西洋画,而是一种中国的油画,也就是中国画了。所以,用保守、狭隘的眼光来看待油画,到今天仍然把它看作洋东西,有意无意地制约它的发展,是非常有害的。领导文化艺术的同志,应当大力扶持它,像传统的中国画一样扶持它,除了鼓励油画创作,更要鼓励油画教学。我们应当想办法把油画推向社会(包括广大农村,推向世界,使油画有一条宽阔的出路。大家应当明确认识邓小平同志指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目标是为了保证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油画教学过去和现在都作出了可喜的成绩,培养的人才基本上具备为四化建设服务的条件。但是,往往没有油画工作的出路。广大群众喜欢这个画种,但是油画系的毕业生不能保证从事油画工作。这是人才的浪费。

诚然,美术教育还待改革,油画人才的规格还要提高,并使他们更加附合社会的需要,这个任务十分艰巨,是油画教学的重大课题,要靠教师们的努力,当然更要靠各级文化和教育领导者的支持。

油画是根据它的特殊表现性能立为一个画种的,同样也是按特定的材料、工具和制作方法开设为一种美术学科的。油画语言的特色是辞汇丰富,表现力的适应性强,在这方面,哪个画种也赶不上它。油画颜料这种物质,经过画家的刻意加工,也可以发挥出超乎象外的表现力。但是,油画语言的基础,是油画材料这种物质,它的性能既有规律,也有范围、有尺度,只有遵从它,才能发扬它的表现特性。所以,熟悉、掌握并精通油画技术非常重要。自从“五四”以来,我们一直主张放开手把它拿过来,而且提倡学到家。如果不是抱这样的态度,那是谈不上引进、移植的。

油画材料工具在五百多年的艺术实践中不断改进,已相当完善,到今天仍然最富有色彩魅力,拥有充分的表现力,足以真实而生动地反映广阔的生活和自然景象,并且具有一定程度的坚固性和耐久性。可惜,现在许多先进的油画古国,据我所了解,除了苏联还坚持油画技术传统,在欧洲包括油画的发祥地尼德兰在内,都很不重视这个优秀传统,在一些美术学校里,几乎不进行油画基本训练。他们把仍然富有生命力的油画造型技术,看成是过时的东西,这种对技术传统的虚无主义态度,已经把这个画种弄得凋敝零落,如果再不改正,就会使一个优秀的画种沦于灭绝。这是多么大的罪过!

西方油画造型技术的衰颓,固然肇端于形式主义者、现代主义者忽视以至否定造型艺术的形象性,但也和近代工业、商业美术的兴起有一定的关联。这些美术不着重精研造型形象,而多数又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其表现手段则以装饰的或抽象的为主,有些壁画和装饰画已接近于工艺美术。所以,绘画性的造型技术一一特别是古典的造型技术既无用武之地,也就无须去学习它了。在欧美,由于工业发达,使得化学新颜料的生产突飞猛进,它是适应着工、商业美术的用途的。由于工、商业美术的冲击,油画艺术已失去了昔日执牛耳的地位。在那里,现在很少有人用油画制作壁画或其他装饰性绘画。架上画的趋势,也不是非油画莫属。西方的现代生活,改变了人们的欣赏要求和审美趣味,装饰美术和工艺美术在人们的生活中日益占据重要位置,文艺美术(fine art)日益靠拢工艺美术,这可能是资本主义工业发达国家的普遍倾向。在这种情况下,那里的美术学院不设油画专业,而在文艺学校中却有服装专业,并招收了许多学生,这是一个奇特的现象。

坚持学习油画优秀传统,对我国来说已经不是一般性问题,而是继承这个画种不使它绝种的问题,也可以说是油画教学必须面向世界的另一重大课题。欧美的有些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已经预言,将来会有一天,西方要到东方来学油画,这是完全可能的。

我国的油画历史虽然不长,因为学习得法,始终在稳步前进。油画在欧洲滑着下坡,在我国正方兴未艾。我国今后也要发展工、商业美术,而且将是大发展,但是油画有它不可忽视的地位。百花齐放的方针,决定了我国的百花园只会越开越盛,油画已经放出异采,今后还会更加绚丽。

我们充分认识到文艺的教育功能,作为纯粹精神产品的主题性油画,过去在教学中曾给予高度的重视,今后仍然要把它放在最重要的位里。这是一门重点课程,我们必须付出最大的努力。油画教学的成效,首先要看主题性创作的水平,这是衡量美术教育在文化建设中成就高下的标准。文化艺术的领导者应当把主题性创作作为美术建设的“重点工程”,大规模的建立各种长期陈列的美术馆、革命历史美术馆(包括军史美术)。现在在革命历史博物馆陈列的美术品还是不够的,它受墙面的限制,而且美术品并不是主体,创作上的要求也有一定的约束。一种最具有普及教育效用的全景画,只能用油画来创作,是油画的用武之地。我国至今还没有一座全景画馆,这是遗憾的事情。这些美术建设,其实所费不多,问题是没有重视起来。

近几年来,美术学院的油画专业,招生很少,原因是分配有困难,油画系的少数毕业生,还不能分配到油画岗位上,这个问题除了要改变毕业生就业方案,根本上要从建设油画事业找出路。

发展油画是建设精神文明的需要,它可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贡献,这就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项目。在物质文明与日俱增的情况下,广大人民自然需要多方面的精神食粮。社会主义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有意识地去充分满足人们的需求,而更重要的是引导文艺健康发展。我们的国家这么大,各省市都应有美术馆、文化宫、少年宫和其他公共文化设施,小城市也应设立文化娱乐场所,这是必不可少的精神文明的基本建设。广大农村,到现在还是文艺空白点,新建的农民住宅,也应用美术品来装点,农民家里挂油画原作,是现代化的一项标志。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美术教育体制必须改革,以解决教育与社会脱节的弊病,办法是实行多种集道、多级层次、多种类别和多种体制的教育,把过去偏重于学院式的教育转变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紧密联系的教育网。这种开放型的教育系统仍以正规教育体制为主体。所以高等美术学校的油画教学任务更重了,特别是它在西方正濒于失传的危机,我们有责任去挽救它立于不败之地。最近几年,恢复派遣油画留学生、进修生是完全正确的,但是人数太少,.进修时间太短,派出地点也应扩大到多数油画先进古国。三十年代、五十年代前后两次出国学习油画都收到了很大的效益,八十年代应当掀起一个更高的浪潮,油画的复制品,究竟赶不上原作,不像音乐的录音带可以达到丝毫不差。油画的技术技巧必须从原作上才能深入体察,而对着原作临摹,是熟悉、掌握传统技术的好方法。对西方的现代油画,也要观光研究,其中也有可以借鉴采取的东西,而开阔眼界,知己知彼,是获得较全面修养所必须的过程。任何知识和技能,都有一个更新的问题,油画的新技术,新道路,从全世界范围来看,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为了迎接新时期的油画教学,加强教员自身的智能结构的全面培养,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不能认为我国的油画要走自己的路,而且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得出无需再向外国学习的结论。最近几年去欧美留学油画的人数太少,曾经出国进修油画的教师,无疑是在开阔眼界中得益不浅的。

正规的美术学校在整个美术教育系统中占主导地位,高等美术学校更应起主导的作用。办好高等美术学校,就会带动各级、各类美术学校。怎样办?首先在体制上要解放思想。在统一的教育方针前提之下,教育体制可以从实际情况出发,因时因地制宜,办得各有千秋,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以及教育管理等等,也不能划一。我国的美术教育,过份强调求同,不分类别,不分层次,到处“取经”,盲目套搬,效果不好。各类美术学校的目的任务不同,体制、教材、教学方法和管理等都可以各有自己的特点,即便同是高等美术学院,也不必采用同样的体制,因为师资、设备等条件,决不能是相同的,而况还有一个办学的比较、鉴别、百家争鸣问题,强求划一会削弱积极性和创造性。

高等院校油面专业的教学体侧应考虑自身的特点,油画专业的特点是造型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创作等课程的紧密联系性和自成体系,课程的单纯、统一是别的美术专业不能相比的。这些课程可以在一个教师指导下进行,由一个教师任教也是做得到的。所以欧洲国家的高等美术学校普遍实行画室制(或称工作室制),学生在素描班学习造型基础,经考试合格后;进入由一位著名教授领衔的画室。这种教学体制有点接近“责任制”,画室的主导教授承担培养人才的绝对责任。几个画室间,自然形成比赛、竞争的形势。在三、四十年代,许多欧洲的高等美术学校,不采用年级制,也无所谓毕业,学成离校时,只发给在画室学过几年、成绩如何的评定证明书。如果学了九年还不成,则必须退学。这都是由主导教授说了算的。画室的主导教授是权威,他统管所有的课程,只有两三个助手(讲师或助教)分别进行专业基础及风景、静物写生教学,创作则由主导教授指导。

回顾我国的高等美术教育,在三十年代有的学校实行过学分制和画室制相结合的体制,它比较符合美术教学的规律。全国解放前的大专美术教学,基本上采取年级制。培养一般的美术人才,无需采用画室制,况且画室制必须由权威教授来领导,没有这个条件是办不好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美术学院开头几年是三年制大专性质的教学,当时的培养目标,主要是面向普及工作,专业不能分得太细,也不能要求过高。绘画系分设三个科,油画是其中之一。在全国初解放的情况下,大量培养掌握较高造型能力的美术通才是适合时宜的。1954年以后,社会对油画的要求提高了(主要是革命历史博物馆和革命军史博物馆的油画定件和举办展览,我国的油画始终没有推向人们的家庭中去,甚至到现在也没有普及到公共文化场所、旅店和招待所),此时开始设四年制的油画系,开办油画调干班,随着又聘请苏联专家举办油画训练班。到六十年代,为了继续提高青年师资和油画创作水平,又开办过油画研究班。这一切都是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的。

从五年制高等美术教育开始.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创设以教授领衔的三个画室,先是从三年级开始分画室,最后实行全面画室制,对油画教学的提高,造成了一定的条件。它的优点是有利于实施完整的教学体系,便于发扬不同学派的教学之长,也有利于形成不同的油画画派,发展油画的风格。可借,画室制刚刚起步,接踵而至的是十年动乱,它被作为牛鬼蛇神给横扫了。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画室制重新起步,这是必要的。但是现在的国内外形势和六十年代前期大不相同了,学生的素质不同了,社会的需求也不同了。画室这种教学体制,应当随着有所改革,除了继续发展油画的风貌,还要开拓不同的油画样式和品种,才能适应这个开放的社会主义文艺市场。除了继续提高革命历史画、革命军史画,创设全景画馆,还应大规模发展公共文化场所的壁画、公共游乐场所的装饰画。同时,应把油画推向广大人民的生活中去,以满足家家户户的精神享受。这一切都是我国社会主义油画所应承担的任务。

高等美术学校的油画教学,怎样实践“教育的三个面向”呢?这当然首先要从四个现代化的实践过程中,钻研反映伟大理想及其精神面貌的深刻创作课题。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广大人民文化素质的大提高,旨在培养精神素质的文艺,自然应满足进行创造性劳动的人所要求的精神食粮。今天,文艺、教育工作者都要明确认识到这个逼人的形势,才能谈得上把工作推上“三个面向。”

从油画教学的角度来谈,改革之道,就是要使教学工作和研究工作有效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这就是要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信念、能独立进行艺术劳动的油画人才。从教学体制上来说,画室制可以改为以油画作品样式或品种分工的工作室制,在入学后就给学生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譬如:除了传统的革命历史画工作室,应设立全景画工作室,也有必要设风景画、肖像画等工作室,特别要创作出各种公共文化设施及娱乐场所,包括许多旅游点上所用的油画。这些油画的样式现在还很难说是什么样,这完全是一个尚未开辟的新天地。高等美术学校培养一揽子油画人才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应当在巩固的油画技术基础之上,造就专攻一种体裁样式的专门人才。这样并不妨碍学生成为多面手,工作室可以制订课程计划,使学生获得比较广博的知识和技能。最重要的是首先下力气把各种题材、体裁和样式的油画搞出水平来。

这种工作室制是促进油画百花齐放的保证,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广大人民多方面的欣赏要求。这样的工作室给油画造成开拓题材、发展风格、产生新样式以有利条件。在工作室的教学和研究过程中,油画的材料工具也可能得到新的发展,、从而产生绘画的新技术。这样的工作室还有利于培植新画派,教学上也可树立新学派。我国现在的油画,实际上是有画派之分的,但是没有人愿意公开标榜,原因是没有互相竞赛的客观条件,而只有展开竞赛才能发扬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创作是油画教学中的主要的又是最难教的课程,因为它是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对初入的学生也只能采取诱导的方法。除了创作活动的一般规律,对具体课题的取材、构思和表现手法等问题,只能在学生自己的基点上,因势利导,以利于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维护创作个性很重要,过去我们对这个问题认识不足,总是想多教给学生一点东西,结果难免挫伤学生的积极主动精神,当然也有碍于个人风貌的形成。列宁说:“无可争论,文学事业最不能作机械的平均、划一、少数服从多数。无可争论,在这个事业中,绝对必须保证有个人创造性和个人爱好的广阔天地,有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内容的广阔天地……”这个无可争论的问题,在今天,当然是以服务于社会主义、服务于人民为前提的。

但是,创作活动是有规律性的东西,以主题性创作来说,现实主义就是一条根本规律,而且是一个重要原则。这里讲的现实主义,首先是指艺术家对生活应抱现实主义态度对创作的求索要体现现实主义精神。这是我国文艺的优秀传统,社会主义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更应明确认识到这一点。在我国的艺术传统中,现实主义是作为一种美学原则树立起来的,它体现在主客观的交融和完美统一。外国的美术家都称赞中国的艺术在追求完美性方面是举世突出的,他们自己承认西方的现代艺术,往往片面强调主观感受,迫求感官的刺激,所以达不到真善美的境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只有八个字,“师造化,夺天工”只有六个字,但是它概括了现实主义的美学观,体现着高度的辩证法。我国的优秀艺术,不论哪家哪派,都是体现了这种现实主义精神的。中国的油画也应遵循这个现实主义原则。

艺术作品要植根于社会,反映人民的生活、旨趣和感情,这是现实主义的反映论,这是科学规律,决不应把它看作是框框。它决不会框住什么,因为生活有多么丰富,艺术的天地就有多么宽广;而离开了生活,艺术势必无所依附。所以,这个原则对艺术创作来说是绝对的。至于怎样去反映、表现,或者叫做传达,则愈是别出心裁愈能感动人。

现实主义的另一概念是指创作方法。对于这一方面的含义,我们过去理解得不深,认识上是偏窄的,因此形成了某种框框,妨碍了创作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在欧洲,现实主义和写实主义是一个词,简单地说,含义是指艺术的真实性。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的那封著名的信里,首先也肯定了《城市姑娘》“表现了现实主义的真实性”。恩格斯在肯定它的真实性之后这样说:“如果我要提出什么批评的话,那就是,您的小说也许还不是充分的现实主义的。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恩格斯要求文艺作品表现出充分的现实主义的论述,确实是异常重要的,因为这个论点明确地把握和概括了最典型的,因此也是站得最高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本质。但是,就在这封信中,恩格斯也是明确反对所谓“倾向小说”的,他并不要求《城市姑娘》和一切文艺作品“鼓吹作者的社会观点和政治观点”,他说:“我的意思决不是这样。作者的见解愈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愈好。我所指的现实主义甚至可以违背作者的见解而表露出来。”在这封信中,接着便具体分析了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和巴尔扎克的思想,说“这一切我认为是现实主义的最伟大的胜利之一。”

我们应当充分肯定“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这个马克思主义的提示,但是要做到这一点,不能依靠鼓吹政治观点的说教,而只能靠作品所描写的生活和人物本身去展示。同时,我们不能把这句话立为无所不包的现实主义的定义,因为在文艺领域中,现实主义是极其复杂的现象,还不能用这句话来全面概括,恩格斯本人也还有其他的重要论述。然而用现实主义的方法进行油画创作教学是完全必要的,把这个创作方法作为创作的基础课去贯彻一一抓紧提高社会主义觉悟,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钻研艺术构思和艺术表达等环节,是有助于培养美术创作人才的。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各个环节中,深入生活是重要的一环,生活锻炼人,同时锻炼思想,而艺术又是生活本身的衍变。巴尔扎克曾在他的《人间喜剧》序言中强调生活对创作的决定性意义,他把生活中发生的事件称为最伟大的小说家,把法国社会称为史学家,而把自己称为生活的书记。这些话决不是鼓吹自然主义,也并不是谦词。在他看来,与其说艺术是艺术家所创造的,倒不如说是历史的“自我表现”。尊重生活的自我表现,是从事创作活动所绝对不能忽视的。

我们过去学习恩格斯的“典型”论述,没有领会其根本的精神,产生了他所预先防范的鼓吹政治观点和社会观点的倾向,这是和教学研究的薄弱有关的。

现实主义方法的创作实践,体现了艺术方法对现实生活的依存关系,从艺术创作中掌握现实,应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成为创作探索的潜在内容。在创作活动中,可以了解到现实事物的特质,了解其发展规律和趋势。这一切对培养一个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现实生活是多样的,实践经验也是多样的,在进行现实主义方法的创作中,完全可以伴随着产生它的分支,或融入其他有效的创作方法,譬如和浪漫主义的结合.便是一例。

各类文艺各有自己的个性,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不能包涵一切,也不能包涵象抒情风景这样一类美术创作。从无所不包的最广义的创作准则来说,表现或传达现实主义精神的提法是妥当的。

写实的油画技术是基础,也就是油画的基本功,熟悉并掌握了这种全面造型因素综合表现的手段,油画语言就会丰富多采。技术基础的底子厚,在运用时便可予取予求,不致于手头感到拮据。有人担心画惯了写实的方法就不能变化形式、风格,这当然有可能,但是形式、风格的变化,主要不在于技法的运用。外部形式的变化要靠加强图案、装饰的修养,还要研究立体造型的变化。如果从好奇标新的心理出发,拿起油画笔来就想变,就会妨碍打好油画技术基础。所谓“变”,是相对于“正”而言,“变”是从“正”演化出来的。“不知其正,焉得其变”?为变而变的思想,其实是和形式探索风马牛不相及的。如果真要想变,那末首先要打好写实基础,深入了解正常的即写实的造型究竟是怎样的。到高年级,可以在画好一幅写实的习作以后,再画一幅同一对象的变体,参照相比,研究这变体是否比写实的更有表现力或更加耐人寻味。艺术应有个性,但个性体现在许多方面,不要把它只理解为变形。一般说来,变形是图案、装潢艺术的命题,它当然也可用之于绘画,但不能滥用。绘画造型的个性和绘画艺术的独特风格,往往体现于极其微妙的变化中,这是艺术家的生活和修养的结晶。外部的形式感必须和形象的内涵紧紧扣住,才能激发动情的美感。

油画的技术基础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有发展、改造的问题。但是这个改造要放在油画材料工具性能基点之上,否则势必戕害油画固有的性能。古典的油画技术转变为印象派油画的技术是个大改造,或者叫大补充,但是从后期印象派以下,并没有多少发扬油画性能的技术改造。现代派的油画技术看上去变化多端,其中比较有意义的多数属于工艺性改造,而不是绘画性改造。丰富油画语言的技术改造往往是和材料工具的更新联系着的。我们的油画系至今没有设油画材料工具制作课程,在这方面除了教师个人有些实际经验,还不能集思广益,使它产生普遍的效用。为了发展我国的油画事业,将来成立一个油画材料工具的工作室,和其他的工作室取得联系,进行专门的研究,是不可缺少的。

除了发展油画,同时还应引进、推广诸如蛋膠画(坦伯拉)、丙烯这类和油画比较临近的画种。它们在技术上有相通之处,而表现性能又各有特色。蛋胶画是古老的画种,它可以作细密画,接近我国的传统绘画,如工笔重彩、年画、壁画,很符合我国广大群众的欣赏习惯。蛋胶画的材料制作简便,又便宜,又耐久,也便于掌握它的绘制技术。据这方面的专家说,蛋胶虽然有动物质的成分,因为加进了叫做“列凡多拉”的化学物质,色泽巩固耐久,胜过丙烯,波提切利的画就是用它制作的,怀斯也常用坦伯拉作画。

在油画教学中应加强研究工作,从一个教育工作者同时又是画家的角度来研究教育学、美育学、美学和艺术学等问题,还要研究诸如油画民族化以及创作上的一些向题。这样的研究可以配合理论家的研究,获得更为实际的成果。所以,系的教研室工作是一项非常实际的、脚踏实地的工作。但是过去在贯彻教研工作时,往往遇到阻力。画家比较重视创作问题的研究,但是作为教育家,不能只顾创作实践的探索,而忽视理论性的探讨。身兼教学的画家,他的双重任务是要把创作经验总结为教学材料,把创作实践成果贯彻到教学中去,求得更好的教学成效。所以,身兼教职的画家,他也是“双肩挑”的,一头是教学研究,一头是创作研究,两头要平衡,担子才能挑得好,步子才能走得稳。但是,由于文艺领导者大都偏重创作,不象教育领导者那样重视教学,致使当教员的普遍忽视教学研究。所以,美术学校这个事业单位应该怎么办,也需要从长计议,作根本的改革。

为什么在油画教学中要研究美学、美育等问题呢?这是因为我们所要培养的是高级美术人才,他们学成后要负担比较重要的美术工作,不少人要担任高等美术学校的教学工作。因此,除了加强文艺理论课,业务教员也应增进其修养,教学研究工作对教员本人的提高也是促进,什么事经过思考,便能总结经验教训。自己在教学中得出的正确理论,比书本上的理论,更能有效地指导艺术和教育实践。在学生中,许多问题实际上都在议论纷纷,不主动去指导容易产生思想上的混乱。现在学术讲座相当活跃,如果教师再给予理论上的指导,可以及时解决许多疑惑的问题,而业务教师的指导,往往更能深入学生的思想实处。

在许多理论问题中,对油画民族化的认识是一个实际问题。怎样使外来画种适应民族审美意识,从而深刻反映民族的社会生活,使艺术品从里到外—内容、形式浑融一体,它是民族化的命题。它存在于人物的思想、心理、气质和人物所处的特定时代的生活环境之中,当然也表现为和内容紧密结合的表现形式和手法上。油画与我国人民的生活相结合,成为中国的一个新画种,这个过程比较短。但是要使油画充分反映民族的审美意识,就需要一个较长时期的演化。它是一个历史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因为民族化和时代化是同步前进的。目前我国的油画,已能看出民族化的端倪,这一点,外国朋友比我们敏感,在他们的眼光里,我国的有些油画是很有中华民族的气质和气派的。

不能把民族审美意识看成是凝固的,审美领域的开拓是与日增进的,在开放的年代,步子一定会更大一点。所以,油画民族化是传统审美意识的发展,当然更是民族社会生活发展的结果。

油画民族化虽是一个历史过程,但有赖于主动积极的探索,不能只是听其自然。它的路子很宽,可以作各个方面的探求。

艾中信

《美术研究》1985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