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夏彦国:下一站,崩溃吗?

时间: 2010.10.8

当下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背景:顶级艺术作品开始接受市场的自主调节

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从04年开始到现在几乎是一路飙升,直到07年秋拍时才有迹象表明,市场过于膨胀。笔者曾在今年四月份撰文指出,中国当代艺术将进入“抛售时代”,以前是艺术家以各种合作方式“抛售”作为商品的艺术品,市场差不多饱和后就开始了藏家的抛售。

我们都知道艺术品不仅仅是商品,更重要的它是审美产品,买家购买艺术品时固然要考虑到作品的审美品质。而市场的骤然升温使得艺术家也有些措手不及,就如一个外国藏家说的一样,“现在市场好了,谁不想捞一把”。

从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和在全球的影响力,以及综合比较世界其他国家的顶级艺术家作品价格来看,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暴涨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艺术品本来就是奢侈品,尤其高端艺术品更是资本游戏中的虚拟商品。朱其曾撰文批评说“天价做局”的艺术品市场,但是艺术品进入市场运作也没有什么奇怪的,在我看来,这只是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初级阶段的表现,同时也是在中国整个经济政治地位背景下的产物。之所以天价做局,是有局可做。艺术市场中的这些“馊事”,参与者大多是心照不宣的,在这个网络时代,阳谋往往更能检验人的智力。

初级阶段的市场暴涨必然会有个回落的时候,在08年春拍过后,大有秋风瑟瑟的感觉。如香港苏富比秋拍的首场现当代亚洲艺术晚间拍卖中上拍的47件作品,只是售出了28件,成交率为59.6%。当代中国艺术市场过去五年经过了惊人的成长——苏富比全球总成交价从2004年的300万美元到2007年的1亿9400万美元,此次秋拍明显放缓。笔者跟一些知名艺术经纪人聊天时,他们大多谈到买家有些谨慎甚至消失了。这肯定跟今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有很大关系,但是即使没有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国当代艺术品的价格一样会放慢速度,并接受市场的自主调整。

影响艺术市场商品需求的主要因素大概有三个,一个是艺术消费者的经济实力和购买力水平,艺术市场的繁荣是经济市场的繁荣之后。二是艺术消费者的文化艺术水平,这是有艺术品所具有的双重性造成的。三是艺术家作品作为高端商品的质量,也就是说艺术水准和审美层次,数量。

其中,艺术消费者的经济实力和购买力,并不是构成现在艺术品市场疲软的根本原因。记得去年跟艾未未做访谈谈到艺术品价格上涨和下降,他说,艺术品价格跟猪肉上涨没有什么区别,都有人哭有人笑的。不仅仅是艺术品如此,股市也如此,现在股市状况不好,全球经济危机,但是总有人会觉得这是个投资的机会,比如像股神巴菲特,他长线投资,即使股市下跌只要他不抛售手中的股票,他的资产不会有太大的波动。艺术品本身的精神特性决定了它不会是大起大落的,即使我们现在看到个别艺术家的作品价格出现大幅度下降,但是即使再跳水,这些占据顶级艺术市场的艺术家作品依然在一定时期内是市场的主要交易主体。就笔者所知,一些知名艺术家的作品价格虽然下降或者流拍,但是在私下购买者依然很多,抛售的人也不过是出售一些非经典的,经典作品的价格不会出现太大的波动。所以目前出现的艺术品价格下降,是艺术家不注意自己作品的质量,不遵守艺术市场规则,艺术市场自身的调节所致。在没有质量的情况下,数量上全球性普及,势必会影响到整个市场行情,这才是今年中国艺术品市场萧条的一个重要原因。而经济危机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并不是此次价格危机的最重要原因。艺术品是奢侈品,跟一般的百姓无关。

当然在中国,大家喜欢给名人赋予精神象征的帽子,一般人们以为艺术家更是文化象征的集大成者。但是我想作为商品的艺术品和富含文化涵义的艺术品是两回事。有时候我们人为的将两者混为一谈。有市场的艺术家不一定是好的文化思想传道者,在资本活跃的时代,对高端艺术品的拥有更多是一种资本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