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黄笃:抽象-极简-诗意

文:黄笃    图:黄笃    时间: 2014.10.31

梁铨是中国最受关注的抽象艺术家之一。在长期的抽象艺术创作中,他的作品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可算得上中国当代抽象绘画关键画家。时至今日,在中国当代艺术史或文献展中无不包括他的名字,他的作品以其抽象、极简、诗意的语言和风格广为人所知。

追溯梁铨的绘画轨迹,他的早年风格,形成于海外归来至深圳这十五年。梁铨的风格是大块面的彩色拼贴,并结合一些抽象图形。在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他的绘画风格给人新的印象,大色块、不规则的撕纸在画面上拼贴出各种大效果,即再现了原始意向与现代绚丽相融合的图案,又隐喻了一种洪荒而苍茫之景。画家自藏的一件早期作品,以苏东坡《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诗歌的书法绘于深暗的底色之上,给人以一种大开大阖的沧桑之感。这件作品的一个点睛之处是配有一尊画家描绘的酒坛。酒坛在蓝色底色上描绘了模糊的某种动物形象,作为平面画面的补充,大大丰富了形式的内涵。这种处理在当时的中国艺坛可谓是前卫而大胆。这件作品甚至被有的评论家看成是中国当代艺术史中的第一件“装置”。1984年,《中国美术报》则选取了梁铨的作品作为其创刊号封面,他的作品的成功是不言而喻的。

在母校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执教十年以后,梁铨离开了居住多年的杭州,选择阳光明媚空气清新的深圳作为中年以后的隐居之所,可能是出于某种追求创作上平静的考虑。在深圳城西北面的群山一侧,定居于一个水库边的塔楼之上,房间周围都是莽莽苍苍绵延不绝的群山,山岭间一泓蓝色的秋水。他在这种优美环境中陶醉于读书、思考和作画。

移居深圳后,这是梁铨艺术创作的第二个阶段。他开始思考新的绘画语言。他找到一些茶、中药、咖啡等有意在纸面上留下痕迹的东西,通过观察迹渍来研究不同液体在宣纸上留下的色泽、晕染的痕迹以及彼此的关系。在反复实验中,他最终找到了以非颜料的材料作画的方式。如较早作品《茶与咖啡》,以及一些用中药绘制的作品都是例证。

选取非颜料材料的构思主要是对于这些材料背后的文化背景的关注。他把茶看作是代表中国文化表征的符号。梁铨甚至在行为方式上就是一个茶人,对茶理解已不同于一般人,进而把他对于艺术和茶道两方面的理解融合起来。在他看来,茶与艺术血肉相连。与那种传统绘画在内容上表现茶及相关的隐逸思想不同,梁铨对茶道和艺术的融合则体现了某种纯粹的禅宗精神境界。

于茶点系列相配的,灰色的条块拼贴系列是梁铨大色块风格的延续。在基本相同的创作手法之下,梁铨用单一而微妙的各种墨色取代了前期的五彩斑斓,用宽度不同的裁纸条块取代了前期随机的撕纸。在这一时期的梁铨作品中,一张画中不可能找到一种以上的色调。极简和精炼是理性时期的主流语言。他的作品引起了国内外艺术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对此梁铨曾经用一首简单的诗排比过他的艺术风格:
“澄明的
高远的
纯正的
边缘的
沉思的
安详的
谦恭的
洁身自好的
专心致志的

简单的
沉淀的
承担的
微弱的
重组的
变异的
独立的
秩序化的
无谎言的。”(2003年3月10日札记)

梁铨中年以后才开始对于中国传统文化重拾兴趣。从研究茶开始,发展到中医学,继而是禅宗,梁铨完成了一个集生活状态、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于一体的整合。这在他的作品中得到充分体现。

梁铨的绘画几乎出现在中国最重要的展览和目录中,可见当代艺术界之重视程度。偏锋艺术空间举办的梁铨个展可以说是他近十年来最重要的展览。由于偏锋一直推崇和推动中国抽象艺术的发展,所以梁铨选取偏锋作为合作伙伴,无疑表明双方在绘画美学趣味上的相似性。

可以说,梁铨朴实无华的艺术经验代表了一种时代的理想和独立创新的精神。这份精神的确弥足珍贵。

2011年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