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邵大箴:赋予写生以创作的品格——论李洋绘画艺术

时间: 2014.12.3

李洋,从20世纪80年代毕业留校至今,经历了从传统出发,到探索新路,再回归传统的过程。他在学生时代的作品,就显示了扎实的造型基本功,写实能力和处理画面的能力都很强,深得导师卢沉的喜爱。犹如卢沉所有的学生一样,李洋记住中国画泰斗齐白石的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他没有沿袭老师的画风,而是把“自立门户”当做自己的奋斗目标。他很快不满足于写实造型的中国画,而进入新的探索。他思考如何确立自己新的绘画理念,在更为广阔的传统文化基础上构建新的艺术样式和艺术语言。他探寻到的“画若布弈”的创作思想和苦心经营的“意象色彩”课题,颇有新意,也得到卢沉的支持与赞许。李洋在艺术实践中不断地挑战自己、否定自己,他借鉴中国古代敦煌艺术,吸收西方现代艺术营养,创作了一批以表现为主导的抽象水墨,距离原来的起点走得很远。然而,迷恋意象色彩的李洋,凭着自己的直觉,更凭着自己的理性,始终认识到生活源泉的重要,他总结前辈大师们的艺术经验,提出“写生作品化”的主张,就是最好的证明。在他最近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把严谨的造型功力与意象性的手法糅合在一起,赋予写生以创作的品格。这时,画中的人物形象更具有现实感,他原来追求的“意象色彩”已融合在笔墨的情趣之中。

把写生与创作割裂开,将写生仅仅视为搜集素材的手段,视为创作的准备,这是欧洲古典学院派的成见,印象派开始打破这一陈规,开写生亦创作先河,推进了现代艺术的历程。近20年来,在中国画界写生与创作之间虽然已不那么壁垒分明,但仍有不少模糊认识,因此明确提出“写生作品化”的主张,对美术教育、创作与评论,都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写生作品化”并不要求一切写生都是一件独立的创作,虽然从“创作”广义的概念出发和从现代艺术观念的角度,写生与创作是无界限可言的。“写生作品化”的观念提示我们,写生不是对客观对象的机械摹写,而要从创作的角度去取舍、去概括、去提炼,这在学生阶段就应该培养这个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