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参展画家评说“重塑东方美”--“‘重塑东方美’是新美学的追求”

时间: 2015.1.13

刘国松:

“重塑东方美”第一届、第二届画展我不知道,也没有参加,这次他们找到我,我一看这个题目,就同意了。因为这个题目跟我的追求有共同性。

多年来,中国画往往专注于模仿古人笔意,缺少创新,走到牛角尖去了,休闲化了,你模仿我,我模仿他,模仿变成了一个传统,一代不如一代,你还不没落吗?黄宾虹的一段话很好,他说:“唐画如曲,宋画如酒,元画如醇,元以后之绘画如酒之加水,近代绘画如水无酒,故淡而无味。”同时画界又有另一种倾向,动不动就是后现代、观念艺术,弄来弄去都是外国的,年轻人一窝蜂画西画。所以我觉得,中国画再不反省,再不创新,中国画就会越来越衰落,就可能会没有了。

我从1961年喊出中国画的现代化,而且开始尝试创作现代水墨。当时不少人都反对,有一次我们几个画现代水墨的办了一个展览,有的观众就把我们的宣传单丢在地上,用脚踩,很气愤,说我们把中国画弄得不成样子了。总之这几十年走过来很不容易。当然现在好多了,画现代水墨的画家越来越多,喜欢的人也越来越多。

我终身的愿望就是想建立中国绘画的新传统,“重塑东方美”是新美学的追求,是要把中国的美学重新现代化,所以我今年参加了这个展览,以后还要参加。

杜大恺:

“重塑东方美”这个艺术活动有自己的理念支持,有独立的学术主张,有自己的长远规划,这样的艺术活动现在在国内并不太多。

目前中国社会仍处于转型期,文化也处于转型期,中国画的转型也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中国画向何处去?现在并没有一条清晰的路径。这个时候,林逸鹏集合了一批画家进行探索,一起做一个事业,这是很有价值的。我本人也在进行这种探索,所以从重塑东方美的第一届到第三届,参加了这个画展的每一届活动。

逸鹏做的这个活动还有一个突出特点是理论建设。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的学科被人为切割,各关联学科的学者难得有机会坐在一起打通研究,这对中国画的发展也产生了不良影响。“重塑东方美”除集合了一批有实力的美术理论家之外,还集合了其他人文学科的专家学者,像哲学、美学、文学等等领域的,来共同探索中国画的未来之路,我对此特别赞同,并特别看好这一积极选择的未来成果。

“重塑东方美”是一项很有意义的艺术活动,我希望这个展览能坚持下去。因为,文化转型及中国画的转型,都不会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可能需要一代甚至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才能实现。

我同时希望“重塑东方美”展览对中国画的发展方向保持特别清晰的判断,选择参展画家尤其要慧眼独具,所选画家要有一个共同的指向,同时要有一个广泛的涵盖,画家之间的语言距离要拉大,样式要避免雷同。这是重塑东方美这个品牌迅速成长起来的重要前提。

仇德树:

我一听说林逸鹏先生发起的“重塑东方美”这个课题,就感到心里一震,好像这就是我自己的事情。

我觉得自己有一种责任心,应该为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增加一点有益的东西。另外,我1979年在上海组织“草草社”的时候,就提出了“独立精神、独特技法、独创风格”的创作原则。上述这两个理念与林先生提出的“重塑东方美”的内在精神是一致的。所以,尽管我很忙,也谢绝了不少艺术活动,但“重塑东方美”这个活动我去年参加,今年也参加,而且每年都要全心发力。2015年,我有一个个人作品展要在上海的喜玛拉雅美术馆举行,届时会有一批更新的作品出来,实质上可以说是“重塑东方美”的一次个人探索活动。我也很乐意把这个个展放置于林先生所做的“重塑东方美”艺术活动的整体框架当中去,让她在形式上成为“重塑东方美”系列艺术活动的一个子项。

张培成:

“重塑东方美”今年是第三届了,说老实话,当这个艺术活动做第一届的时候我想不到它能一直做到第三届,而且越办越好,影响力越来越大。这个艺术活动之所以能吸引这么一批全国有重量的画家参加,我觉得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重塑东方美这个切入点很好。我想之所以提“重塑”,说明我们民族的艺术原本是美的,但有段时间被丢弃了,价值被忽略了,现在就是要把我们民族文化固有的、独特的美张扬出来。这个艺术活动选了一批真的是踏踏实实用我们民族特有的绘画媒材,画出每个人心中对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感悟,表达这个时代的画家,这一点也很重要。这和目前那些看似很当代,实际上很空,或者只有一个概念、观念的绘画是不一样的。

林逸鹏:

“重塑东方美”是我经过长达十多年酝酿之后,于2012年发起并推出首届展览,此后每年一届。

“重塑东方美”这个概念最起码包含了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对传统中国画具有颠覆性;第二层含义是对传统文化的融合,也就是对传统文化中优秀成分的继承与发扬;第三层含义是在现代社会的时空下,对中国画的一种现代性创造。这三层含义构成了“重塑东方美”的基本理念。这个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中国画这个古老画种焕发新的生命,在当代世界语境下重建艺术形象。

“中国画经历了一百多年与西方文化艺术碰撞、融合的历史,诞生了林风眠、徐悲鸿、吴冠中等改革型大师,他们为中国画走向现代做出了卓越的历史性贡献。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在世界文化快速、广泛交流的大背景下,一个现代型的中国画家群体已初步形成,他们的成就已经逐步勾勒出一个富有东方神韵的现代中国画的雏形。我希望通过持续数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努力,通过各种形式的艺术活动,把这种局面予以整合、巩固、提高、发展,最终铸就富有东方美的现代型的中国画,与西方现当代艺术交相生辉。

“重塑东方美”在近三年的推广中,经历了很多的艰苦和奋斗,但是从2012年到现在一直在健康地往前发展。这首先是因为社会的进步,然后是因为文化发展的内在必然性,还有就是所有参与艺术家和理论家的共同努力。

邢庆仁:

我每次出差之前,都要跟老母亲打声招呼,母亲每次的叮嘱都是多带点衣服。前几年我去三亚,她是这句话;这次我从西安飞广州,她还是这句话。我说,广州在南方,比西安暖和,她说不管怎么样,多带点衣服不是坏事,热了可以脱,冷了可以穿。我想,一位母亲她总是关注儿子的冷暖,这是人之常情。我觉得“重塑东方美”这个艺术活动,它也在关注人间冷暖,我的绘画也是在关注人间冷暖。这是我作为一个画家,和“重塑东方美”画展的一个重要契合点。

陆春涛:

首先,我认为“重塑东方美”这个命题就很好。“东方美”意味着“传承”,而“重塑”又需要“发展”,我觉得“重塑东方美”可以理解为对当代艺术传承和发展关系的探索,而这个也正是当代艺术界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水墨艺术,它该如何在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泛化的今天不失掉自己的韵味,这需要艺术家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探索、不断地交流。所以,“重塑东方美”这个活动,正好为大家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互相切磋,互相探讨,在交流中对水墨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系统地梳理、归纳和解决,共同走出一条重新解读东方艺术美的道路。

在创作时,我会特别地关注一些能体现东方意境的主题。“意境”这个词说起来可能有点玄,但确是渗透在我的骨子里的。我是学中国传统绘画出身的,可以说东方的审美体系是我从艺之路开始的根本,所以我在创作的题材选择上尽可能偏向能传递出东方气韵的事物,在表现形式上又建构于当代艺术语境,结合西方绘画手法。中西融合的思想是我在寻求某种突破时主要的方法论来源,我试图追求一种新的意境,但这种新的意境是发迹于传统水墨,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一种具有“当代意义”的突破。这样一方面东方美得以传承,另一方面又使得这种东方美具有时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