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为人民服务 为劳模造像”采访手记

时间: 2015.4.28

在中国现代美术发展的历史上,关注人民生活一直是最为主流的命题。在“为人民服务 为劳模造像”活动中,艺术家们与青年学生们一起通过雕塑、油画、中国画、水彩、素描等多种艺术形式为劳模造像,记录当代劳模的风采。这不仅体现了中央美术学院学生们对老先生们艺术精神的传承,也反映了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在大学教育中的弘扬与落实。学校一直都有举办下乡写生的活动,并且从学校成立到现在,也不断有学校师生为人民群众画像,靳尚谊、詹建俊等老艺术家都有为劳模画像的经历。

我们有幸采访到了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劳动模范,他们有的是一名普通的清洁工,有的是公司的高层人员,还有的是退休的老干部,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对工作兢兢业业,对人民人心服务,对社会默默付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劳模们也不仅仅是辛勤工作,他们也能吸收现代科技对自己工作上的技术进行突破创新,真正做到了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我们不仅要学习劳模们认真工作的态度,还要学习他们勇于创新的风范。

每一名劳模都有自己的人生格言,一名来自承德的普通环卫工人任晓云在采访时说到:“清洁垃圾就是清洁心灵,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这句朴素而又精炼的话令我们印象深刻。人生不是一味的获得,也需要适当的清理自己疲惫的心灵,释放一些“负担”。胡国卿是北京市顺义区马坡镇石家营村党支部书记,他利用了自己专长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只要村民需要我服务,我会一直服务下去。”为他画像的许载舟同学是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的研究生,他对这次活动感触颇深:“学校可以多举办这样的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学生不仅可以体验社会生活,而且也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技术。希望这类活动可以成为社会、学校的常态活动。”随后,我们还采访到了已退休的陈伦芬奶奶,她曾在北京电控集团车间工作,她创造性的将单边涂银操作法改造为双边涂银操作法,从而提高了三倍的生产效率。陈奶奶对我们说到:“但行好事,不问前程。”以这句话与青年人共勉。为陈奶奶造像的是贾政同学,他笑着对我们说到:“此次活动,很出乎我的意料,感觉比古代皇帝祭天要更加有意义。”这说明对于此次活动,劳模们感受到了社会对于他们的重视,学生们感受到了不同于学校教育的新型课程,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种新的体验。正所谓“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不管是普通工人,还是艺术家们,都需要在自己的专业里面不断深钻,找到新的亮点,才能最终有所成。

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的孙景波教授也来到了活动现场,他在看到现场创作后表示:“平时一周才能完成的作品,现在要在这么短时间内完成,是很困难的,但为劳动模范画像的意义是非常大的。”“为劳模造像”活动让学生们体验到了平时在画室里所不能体验到的经历,这对学生们以后的艺术风格、创作理念将会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他们与劳模面对面,劳模不再仅仅是“偶像”,而是“鲜活”的榜样。

老艺术家靳尚谊先生也来到了此次活动的现场,他说到:“为劳动者画像,使多数的劳动人民成为艺术的表现对象,反映了人们审美习惯的改变。我和我的老师们都为劳动者画过像,这在以前是很普通的事情。劳动者相对于统治阶级,展现了一种苍劲的、大方的美。”如今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现代劳模不再仅仅是本分的做好自己的工作,还能在自己的工作上有所创新、有所改革,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这更是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样对于当代艺术工作者来说,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扬自己的风格,而不是一味遵循传统。看西方绘画传统,历经古典主义过渡到现代主义,靠的是对艺术发展的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才有了现在蓬勃发展的多种艺术形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确实能看到更远的地方,但也要不断增加巨人的高度,去探索更多的新领域。

此次为劳模画像的活动中所学到的知识,在课堂上是学不到的,这不仅使学生们在艺术表达上得到提高,更是在精神上得到升华。还为青年学生的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让学生们近距离地了解了劳动模范,并且学习了他们的先进事迹和敬业精神,以此激励了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要不断地磨砺自己,从而将艺术知识与技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

劳动模范在自己的岗位坚守多年,秉承着“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这种精神也值得我们艺术类学生,甚至是艺术家们学习:“尽精微,致广大”,在进行艺术创作时,我们要怀着对艺术的执着与认真,为中国造型!

文/人文学院 易歆 刘景倩
图/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