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2015劳动继续,劳动最光荣

时间: 2015.4.28

又是一年五一,又是一个劳动节,在这样一个重大的中国传统节日即将来临时,新一批全国劳模产生了。作为一个个体,他们对于社会的贡献,他们的劳动成果足以让我们为之鼓掌。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匠人还是强(jiang)人?

有的人,如果体验过十分艰苦贫困的生活,一旦富裕起来,就会变得安于享乐,无所事事。但是,也有那么一些人,就是活得个性,他的一生不能说传奇,但说精彩绝不过分。

尤西森,北京人,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他是北京韩村河龙门农业生态观光有限公司董事长,2003年以来,尤西森捐资百万元用于韩村河镇公益事业;2009年,尤西森向房山区慈善协会捐赠10余万元,全部用于助学项目活动;2009年,尤西森注册250万元,创办了“北京龙门慈善基金会”,为贫困的孩子圆了上学梦。不仅如此,他个人还投资了8900万元,修缮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天开塔,重建了天开寺。2008年,尤西森投资2000万元建起了天开瑞祥养生敬老基地,还花了数百万投资韩村河镇老年人建凝园敬老院免费为韩村河镇“五保”老人提供生活服务……

如今取得的这些成就,其实全部都是尤西森自己一直以来坚持不懈的努力。尤西森也曾因为家庭拮据,从而选择辍学回家,担起家庭的重担。那会,15岁的他,年龄太小,只能在生产队干农活,为了能让父母吃饱穿暖,他那双本该细嫩的手却满是老茧,再苦再累都自己一个人默默承受了下来,15岁的他,承受了一个成年人的负担。17岁的时候,他拜师学艺,自己买砖头,活水泥,不断练习手艺,最后成功进了建筑队代班,后来由于改革开放的契机,他组建了自己的建筑队,慢慢富裕起来。于是,他做了一系列的慈善事业,帮助那些和曾经自己一样生活艰辛的人。

打工妹到劳模的转变

“曾经,我只是一个打工妹,1997年的时候,我带着3000块钱,和丈夫孩子来到了北京,我开过货车,买过蔬菜,干过苦力……”,朱玉华在接受采访的一开始说道,她凭着一腔热血闯荡北京,并且在北京扎根下来,这种勇气和能力让人很是佩服。

朱玉华是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副总经理、北京首资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助理工程师。“建一个家,帮一群人”这是朱玉华一直以来的真实想法,她办过夜校,帮助周口籍在京青年就业,推动成立了千余人的“河南在京务工人员环保志愿者服务队”,从各方面为社会服务。

因为自己曾经的经历,和自己在北京学习到的经验,所以她目前做的事情是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希望更好地融入北京、服务北京、贡献北京。由于“他们对北京的文化不熟悉,希望工会能起到一些关心、引导的作用。比如,我希望联合丰台区总工会为外来务工人员组织一些文化活动或培训,还可以鼓励他们进职工书屋读书,对他们生活及职业发展起到积极引导”,“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这句话用来形容朱玉华,再合适不过。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热爱,似乎就是一切动力的源泉。但是,当你一直坚持做的事情,遭到质疑,问题不断,你的那一份热爱会被磨灭吗?

陈志斌,北京市慈善义工协会秘书长,他一直坚持的是把义工做成品牌,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义工。他自己早年也做过志愿服务,他去过敬老院照顾老人,去看望过脑瘫儿童,在他的生活中,助残扶弱已经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所以陈志斌就呼吁自己身边的同事朋友一起做这样的事。在得到朋友们的大力支持后,陈志斌和几个热心的朋友各自拿出了十余万元成立了北京市慈善义工协会。

似乎,从表面上看来,陈志斌成立北京市慈善义工协会是一件水到渠成,一帆风顺的事情,其实不然。没有经验,不懂法律程序,作为一个门外汉,他必须得自学很多东西。但是他热爱这项慈善事业,所以他选择坚持。或许,成立一个组织比起运作一个组织来讲的确容易许多。在协会起步之后,遇到了诸多问题。“想到什么,就立刻联系人,找场地,找朋友要钱,今天下社区,明天去医院”,这就是最初的协会情况,没有计划性的行动。对于陈志斌来说,困境远远不止这些。但是,他是一个不服输的人,不管遇到怎样的艰难,他的目光一直坚定地看着远方,风雨兼程。

2012年北京市慈善义工协会与北京站联合开展“慈善义工暖春运”活动,帮助老幼病残孕等弱势群体顺利进站上车,安全出站返乡。并且,每年评选最美慈善义工,并且以此来号召整个社会加入义工行列,扩大慈善的影响力。

“劳模”这个称号,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压力,更是一种动力。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目标,更是一种督促。2015让我们继续,劳动在路上。

文/人文学院 周娟
图/杨丽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