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庞茂琨:创作带动教学——四川美术学院特色教学模式

时间: 2015.11.25

欧洲古典主义学院派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逐步衰落,反而被社会主义的苏联所继承,形成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潮流。新中国成立以来,继承了苏联革命现实主义艺术,并逐步走向本土化进程。也正是在油画本土化进程中,在中国各个美术院校形成了相对不同的传统与艺术体系。比如中央美术学院油画教育则继承引进的苏联艺术比较多一些。

四川美术学院的教学对课堂写生、苏联体系、欧洲传统体系、现代主义等等,都不是中规中矩的遵循这些体系。反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比如跟随社会上一些潮流,或者是生活中的感受,或者只是对一些图象感上的新鲜感的领悟等等,所以才造成了四川美术学院非常活跃的“创作带动教学”模式。

“创作带动教学”的方法的提出是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从四川美术学院走出来的罗中立、高小华等一批人在全国范围产生的影响后,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邀请八大美院教师代表在四川美术学院举办了一次创作教学研讨会,“创作带动教学”就是在这次研讨会提出的。比如说二十世纪伤痕美术中走出来的高小华、罗中立等一代人都热衷于创作,开创了一个很强的自我,这其实和整个教学体系上随时都会发生一种逆反和矛盾。四川美术学院则认为学生需要这样的热情,因此十分重视创作。

因此,四四川美术学院术学院的教学更多的是先让学生自己去用个人的艺术语言去创作,老师则以相对丰富的经验对学生随时观察、引导。在一个相对领域内,让学生在指导当中逐渐形成更为完善的艺术思想和艺术创作。换句话讲,老师也很鼓励学生在艺术构思、形式、语言、内容思想等进行全面的思考,促使学生自己在艺术实践中保持活跃的状态。四川美术学院正是在将方面作为教学的一种主要方法和目的。

具体到创作方面,其中存在很多规律性的东西,比如从创作构图到思想观念上、构思上、个性化语言上等等,而且都是在创作中逐步推进的。所以在四川美术学院创作课设置中,对学生的创作重视程度很高,而且把很多以前作为技术训练必备的课程,引入了一些创作的因素在里面。它比较强调目的性,创作和基础课同时并进,然后在创作中有针对性的去夯实自己的基础,认识到自己欠缺什么就去汲取营养。这也使得学生在基础学习方面是主动的,从而学生的作品面貌相对来说是多样的。

正因如此,在四川美术学院还是难以建立统一稳定的面貌体系,因为一些老师个人的面貌在改变。他所带领下的学生也在不断的进行自我探索。正是这样一种的教学方式,使得四川美术学院的学生的作品像老师的作品并不多见。有些因素还可能是偶然的,比如有些导师有着自己成熟的艺术样式,但是有他的学生会从语言形式或者外貌特征来学,有些学生则是学一些观念上的等等。学生自己再把学到的那一方面放大,或者做一些重组、添加,最后形成自己的面貌,这种可能性都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