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范迪安:扬前辈艺术精神,探学院发展新道路

时间: 2016.3.24

注:该文为“创新先驱之路:罗工柳百年诞辰纪念展”后记

在迎接中央美术学院建校一百周年的日子里,学院党委作出了“百年辉煌——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名家”的学术规划,决定通过研究与展览、学术研讨与传播推广的综合形式纪念百年来在学院发展历程中作出杰出贡献的艺术名家与美术教育名师,以期铭记前辈的艺术人生,弘扬光荣的艺术传统,学习先贤的艺术精神,推动学院的教学、创作与科研在新形势下的发展。

2016年是罗工柳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他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各个时期创作的许多经典作品,他在油画研究和油画教学上作出的探索与丰硕的成果,如同一座有着丰富矿藏的宝库,虽然已产生广泛的影响,但还十分值得作深入的整理和研究,更值得在今天的美术文化和艺术教育的情势下作新的理解与认识。

本次展览和纪念活动得到了中国文联和文化部的高度重视,得到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北京鲁迅博物馆、广州美院胡一川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与学术协力,更是得到了罗工柳先生亲属的全力配合。中国国家博物馆保存收藏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美术最重要的重大主题美术创作成果,即从1950年开始的几批革命历史画创作,其中的许多经典作品而今就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中央大厅固定陈列展示,这次国博支持的展出作品就包括了罗工柳先生创作的革命历史画代表作品;中国美术馆收藏的罗工柳先生的油画也是他的重要代表作,在以往反映20世纪以来特别是新中国以来中国美术发展历程的展览中,这些作品都经常与公众见面,这次也得到中国美术馆的支持,汇入此展。罗工柳先生早年曾求学于当年的国立杭州艺专,作为罗先生的母校,中国美术学院也非常重视这次活动,参与展览的组织;浙江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悉心保存了罗工柳先生的大批作品,多年来作了大量研究、修复保护和学术传播工作,这次不仅根据展览的策划方案提供作品,而且为展览的举办、画册的出版等提供了经费支持;人民美术出版社也积极配合,为画册的编辑出版等提供了保障;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学院美术馆、造型学院及油画系等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在画册设计、展览设计与实施、组织学术研讨、新闻宣传等方面,许多同志不辞辛苦,确保了时间进度和工作质量……所有这些,都是向罗工柳先生致以的崇高敬意,展览于校庆日前夕开幕,更凸显了罗工柳先生与中央美术学院发展历史紧密的关系。

对罗工柳先生的敬重,还鲜明地体现在学院老一辈艺术家对罗工柳艺术研究和学术评价的重视上。为使展览能够准确而重点地反映罗工柳先生的突出贡献,学院召开了展览策划座谈会,靳尚谊、全山石、詹建俊、钟涵、杜键、闻立鹏、邵大箴、马常利、李化吉、妥木斯等十位先生不顾高龄而欣然赴会,既深情回忆他们的老师罗先生在教学、创作和担任学院领导时的许多经历与业绩,更提示了这次展览应该把握的重点,提出展览要突出展示罗工柳先生在版画创作上吸收中国民间艺术的民族化自觉,展示他在同代画家中超强的“创作”意识和在当时文化条件下难能可贵的创新精神,展示他在留学前苏联期间为解决中国油画发展问题对欧洲油画的深入研究,展示他在“油研班”教学上宽阔的艺术思想、鼓励探索的教学主张,特别是启发学员从生活感受上升到艺术表现的教学方法。各位先生的发言,使罗工柳的艺术贡献从历史时空中更加清晰和集中了起来。先生们提到:罗工柳先生在他那一代人中的“敏锐性是超前的”,“对自己走的路非常自信”,是“最少教条主义的老师”。他的艺术既反映了革命美术的社会作用,也体现了“深厚的人文主义精神”。而所有这些,正是我们今天美术创作与教学中应该学习和弘扬的精神。我深深感到:这次“十老座谈会”实是一次展前的学术研讨会,不仅为展览的举办、画册的编排定了基调,也阐明了展览对于美术学院今日办学和中国美术发展的意义。罗工柳先生和许多前辈艺术家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开拓性贡献,在艺术的时代共性中显现出的独特个性,正是他们艺术的永恒性所在。罗工柳先生一生致力探索中国油画的发展之路,突出地在艺术创新上卓有建树,这是展览的主题和主旨。经钟涵先生提议,展览的题目定为“创新先驱之路”,这既是对罗工柳先生毕生贡献的总括,也激发我们沿着先驱者开辟的艺术大道奋力前行。

展览的策划过程首先是在原有基础上对罗工柳先生作品再梳理、和分期、分类的过程,罗安先生和吴克女士多年对罗先生的作品与文献进行悉心整理,这次将保存在家中的作品和文献资料全部提供出来,加上保存在华茂馆的作品和文献以及各公共机构和私人收藏,作品总量近两千件。鉴于已有的画册只出版了部分作品,而且以油画为主,我们决定编辑一本以时间编年为序,但重在突出罗先生各时期艺术特色的画册,共收入作品和文献约700件,构成对罗工柳艺术的基本总览,也为今后深入研究他的艺术提供新的基础。全山石、钟涵、罗安先生为画册作了认真的审定。浙江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陈琦馆长曾主编三卷本《罗工柳研究文献集》,为画册摘选评论提供了素材。我院博士生刘乐同学在展览策划和画册编辑工作中投入大量心力,体现了青年后学的热情与智慧。

2015年的一个暖冬之日,我和马路、秦建平等同事为展览和纪念活动前去拜访杨筠先生,她和罗工柳先生相识于西子湖畔,相约共赴延安,相伴同行岁月,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革命美术家。这位百岁老人在谈到罗工柳先生时,依然清晰地忆起许多往事,赞许学院举办纪念罗工柳先生的活动。此景此时,在我的眼前浮现出20世纪中国美术道路上老一辈奋力开拓前行的身影,他们的足迹留下深深的印记,指引着我们今天前进的方向。

范迪安 
2016年3月于中央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