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高名潞:匣子、格子、框子如何叙事现当代西方艺术史

时间: 2017.11.19

2017年11月16日,由元典美术馆、元典艺术公益基金会主办的“匣子、格子、框子→ ?”高名潞个展在元典美术馆亮相。高名潞是哈佛大学博士,美国匹兹堡大学艺术史及建筑史系研究教授,从80年代开始,高名潞就开始地致力于现当代艺术批评和文化史研究。为了更好地推动当代艺术的发展,他创办了非赢利纯学术研究机构“高名潞现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从事学术研究、文献整理、艺术展览、学术会议、编辑出版等工作。后来由于种种原因,高名潞现当代艺术研究中心暂时撤离。

严格意义上,“匣子 格子 框子 → ?”并不是一个艺术展,而是一个艺术理论展览,展览复原与再现了高名潞现当代艺术研究中心。跨过展厅门口一扇古旧的木门,就象征着你进入了当年的高名潞现当代艺术研究中心现场:展厅里展出了高名潞的研究和写作的手稿、出版的文籍、策划的“1989年现代艺术展”展览海报等,以及“高名潞现当代艺术研究中心”的书架、桌椅等摆设。

下午15:00,高名潞在现场为大家进行了一场名为“匣子、格子、框子→ ?”的讲座。The Teaching of Measurement是丢勒1525年创作的一幅版画,主题关于绘画本身,画面中艺术家(或绘图员)与裸体之间有一个格子,在艺术家桌面上也有一个格子。高名潞以这幅图为引,穿插西方艺术史上经典画作和哲学家、艺术史学家的代表言论,在讲座中向观众阐释何为“匣子”、“格子”和“框子”,以及这三者是如何构建西方现当代艺术史的。

“匣子”、“格子”和“框子”是高名潞提出的基于西方艺术史再现理论基础的三种不同的艺术史叙事模式,用来概括西方艺术史观念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以及本质特点,让观众更清晰地理解西方艺术史叙事和创作观念阶段性演变的内在逻辑。根据高名潞的理论,西方艺术史观念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匣子”:透过匣子观看真实

第一阶段(18世纪—20世纪初)即“匣子”的模式,主要关注艺术的时代精神和艺术的时代风格。匣子对于一个立方体而言是一个窗口,透过窗口,观者的视觉才能呈现出一个真实的三维画面。而这种真实的三维画面的呈现,需要一个系统的、自足的先验图像形式,例如透视法就是一种先验图像形式。

高名潞认为,“匣子”阶段中,艺术的经典代表是古典主义等写实性风格艺术,艺术需要通过象征语言(这里的象征是一种方式,而不是象征主义)来表现。西方艺术理论主要讨论的是如何通过先验图示使外在的对象出现在我们的知觉系统中,例如李格尔“从触觉到视觉”理论、沃尔夫林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理论等。高名潞谈到,可以看出,从黑格尔的“先验”一直到李格尔、沃尔夫林以及之后的潘诺夫斯基,“匣子”阶段最为关注的是时代、民族等人文精神以及艺术风格发展的变化。

“格子”:平面背后的深度

第二个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是符号再现的阶段,即“格子”模式,主要关注艺术本身。格子对于立方体而言是一个平面、一个符号。高名潞谈到:“格子是一个面,但这不代表它不要深度,它追求的依然是隐藏在立方体平面之后的深度,即艺术的哲学、理念和思想,只不过它需要通过符号性(符号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写实、具象画面)的方法来实现。”

在“格子”模式下,透过匣子看到的真实三维画面转化为一个平面,艺术家们不再关心“看什么”,而关心“如何看”,画面越来越趋于符号化、平面化、抽象化。艺术的形式、表现成为焦点,抽象派、极少主义和后极少主义等都属于这一历史阶段。艺术理论关注的是图像和图像背后故事的关系,语言学、索绪尔的结构主义符号学、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等理论则对这一阶段的艺术史研究方法产生极大的影响,最为经典的代表的就是潘诺夫斯基所作的对于杨·凡·艾克《阿尔诺芬尼夫妇像》的研究。

“框子”:语境下的艺术

1960 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是“语词再现”阶段,即“框子”模式。框子是立方体的架构和构成条件,不仅需要对符号本身进行思考和反省,还要需要思考符号发生的语境。这与60年代以后,哲学界、艺术界出现了一个很重要的倾向有关,即意义的建构由话语来操纵,当我们说出一句话的时候,不仅仅受语法的支配,还受话语条件的支配。

同理,艺术不仅要思考艺术本身(形式、媒介等),还需思考艺术发生的语境(观念、概念、内涵等)。高名潞认为,就如同框子作为立方体的边界和条件,艺术意义的达成过程,也受到了作为边界和条件的上下文、语境的干预和支配。观念艺术是这一阶段的艺术代表,后结构主义则是艺术研究理论中的代表。

除了对于“匣子”、“格子”和“框子”及其叙事模式的解读,高名潞在讲座中还简要地介绍了“意派”理论。讲座结束后,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杂志副主编、批评家、策展人盛葳、雕塑家隋建国、行为艺术家肖鲁等在场嘉宾以及现场观众与高名潞进行问答互动。

正如元典美术馆馆长谷燕女士所言:“展览艺术理论与展览艺术作品同样重要,尤其是展览中国当代艺术理论。”西方艺术理论很大程度地影响和支撑当代艺术,尤其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如何透彻、正确地理解西方艺术理论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必修课。而“匣子、格子、框子→ ?”展览和讲座则为大家提供一种思考不同文化的认识论和思维方式,只有带着思辨性的思维和方法,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当代艺术并创作出更好的当代艺术。

图、文/钟钰炜
(部分图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