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CAFA讲座|空间传记——雷姆•库哈斯在中国的建筑实践

时间: 2022.10.25

“为什么与中国的联系对我而言如此重要?”对于库哈斯而言,中国不仅是他重要建筑作品存在的物理空间,也是他的建筑理念与本土现实和文化交融的思想空间。2022年10月14日,OMA创始人,中央美术学院荣誉教授、客座教授雷姆·库哈斯受邀带来"央美建筑系列讲堂"(CAFAa Lecture Series)的第九次讲座——《空间传记:中国文化》(Giography: Chinese cultures)。讲座围绕库哈斯在中国的具体实践,包括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建设、北京CBD区域规划、广州时代美术馆建设以及北京城市保护等项目展开,从中可以看到贯穿库哈斯建筑实践的思想脉络。

图1 主讲人:OMA创始人,中央美术学院荣誉教授、 客座教授雷姆·库哈斯.jpg主讲人:OMA创始人,中央美术学院荣誉教授、客座教授雷姆·库哈斯

图2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教授致辞.jpg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教授致辞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在全球建筑面临新问题的时刻,库哈斯从经济社会的发展、本土文化传统和全球文化的关系,从城市规划建设与乡村营造的关系等多个角度做出新的研究,并及时分享他的思考和见解。同时,库哈斯也把不同文化背景的建造思想放在全球文化的总体格局中进行研判,实时追踪全球建筑文化的新的课题,令人敬佩。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院长朱锫教授和客座教授斯蒂芬·彼得曼共同主持本次讲座。

图3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院长朱锫教授共同主持讲座.jpg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院长朱锫教授共同主持讲座

图4 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斯蒂芬·彼得曼(右)共同主持讲座.jpg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斯蒂芬·彼得曼(右)共同主持讲座

图5 珠江三角洲城市数据.PNG珠江三角洲城市数据

图6 香港九龙城寨模型.PNG香港九龙城模型

图7 香港九龙城寨建筑区块示意图.PNG香港九龙城建筑区块示意图

库哈斯在中国的第一个项目是1996年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研究。要理解珠江区域的发展,不能从单一的城市出发,而要研究整个城市群。在对珠江三角洲周边城市生态调研过程中,香港的九龙城给库哈斯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作为一个居民社区,九龙城密集、独立且自成体系,像一个封闭的城池,建筑随着扩建和违建不断生长,最终将楼与楼之间的缝隙填满。这种建筑为满足人们的居住生活需求而“生长”的模式,成为库哈斯在中国进行建筑设计的一个灵感源泉。

图8 珠江三角洲城市发展早期.PNG珠江三角洲城市发展早期 图9 深圳城市发展早期.PNG深圳城市发展早期图10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关系.PNG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关系

不同于西方城市缓慢的发展速度,中国的城镇现代化是高度浓缩的,大量建筑以一种狂野的速度被建造出来。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珠江三角洲更是如此,比起欧洲先确定需求再进行基础建设的方式,珠江三角洲地区则是直接进行预测性建设。这种发展模式有时会导致较为极端的情况,在深圳建设初期,城市的碎片仿佛直接拼接到乡村环境中,稻田和高楼大厦、拥堵的马路紧紧相邻。此时,城市唯一的尺度是发展,而不是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库哈斯认为,珠江三角洲几个主要城市正是在这样矛盾但充满活力的关系中生长起来,通过彼此竞争形成独特的平衡。

图11 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设计图.PNG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设计图

图12 被焚毁的纽约双子塔.PNG被焚毁的纽约双子塔

图13 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与纽约双子塔.PNG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与纽约双子塔

2001年,在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氛围下,北京开始大力发展城市建设。几个月后,纽约发生“911事件”,双子塔遭到焚毁。正是在这样的时间节点上,库哈斯团队中标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的建筑设计工程。现代化的欣欣向荣与惨痛冲突的对比,使库哈斯重新反思现代建筑的意义。从形式上,库哈斯希望摆脱摩天大楼一味追求高耸的模式,而从更深层的含义上,他期望央视大楼能成为促进文化连接和交融的“新双子塔”。

图14 计算机模拟央视大楼的受力情况.PNG计算机模拟央视大楼的受力情况

图15 建筑工人写在墙上的诗.PNG建筑工人写在墙上的诗

此外,库哈斯与工程技术团队合作,首次使用计算机对建筑压力点位进行全面模拟,以保证建筑的安全性。而真正将央视大楼从无到有建造起来的是建筑工人,库哈斯分享了一首建筑工人用粉笔写在工地墙上的诗,他将其看作央视大楼得到了建筑工人认可和支持的证明。

图16 火灾后的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北配楼.PNG火灾后的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北配楼

投入使用后的央视大楼照片

库哈斯表示,央视大楼是他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高点,但2009年,一场意外的大火烧毁了央视大楼的北配楼,也带来了无法弥补的遗憾。随后,库哈斯分享了几张央视大楼投入使用后的照片,照片中的央视大楼与周围所有的建筑都不同,却很好地融入并影响了北京城市的肌理。库哈斯认为央视大楼与周围环境,甚至是中国的文化审美产生了和谐互动,这正是他一开始想要实现的。

北京CBD区域规划图

建筑与城市原本肌理互动融合的设计理念贯穿库哈斯在中国的建筑实践。在对北京CBD区域的规划中,库哈斯以有机的不规则形状代替重复的高层建筑,并借用九龙城的模式,将新的建筑看作胡同为适应新需求的自然衍生。虽然这一项目最终并未落地,但库哈斯的建筑思想仍为未来的城市生活提出一种新的可能性。

图21 广州时代美术馆建设选址.PNG广州时代美术馆建设选址

图22 广州时代美术馆与简陋房屋形成“镜像”.PNG广州时代美术馆与简陋房屋形成“镜像”

“建筑应与现有的环境实现有趣的共存,而不是摧毁它们。”在广州时代美术馆项目中,库哈斯将美术馆建在已经存在的住宅小区房顶上。建筑本身成为一个有机体的“生长”模式在这个项目中达到极致,这不仅是九龙城为库哈斯带来的灵感,也是他对中国城市发展模式的理解。库哈斯通过一张人们为了生活临时搭建的简陋房屋与时代美术馆共同入镜的照片,说明建筑本应随着人们的需要生长,并认为两者构成一种镜像关系。

图23 北京不同时代留下的不同风格的建筑.PNG北京不同时代留下的不同风格的建筑

城市建设是否只是不断推倒旧建筑,生产新建筑?作为本次讲座介绍的最后一个项目,库哈斯于2003年构想但并未实现的北京城市保护计划提醒我们,保护历史遗存也是城市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步。中国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使库哈斯反思基础建设与建筑保护的关系,他认为建筑可以提醒人们这所城市走过的历史阶段,因此北京城市保护并不是只保护最著名的建筑,比如故宫、传统的胡同、四合院等,同时也应当保护一些传统的60年代的苏式的建筑等,它们也是北京发展历史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图24 城市保护的几种不同模式.PNG城市保护的几种不同模式

图25 库哈斯对北京城市保护的构想.PNG库哈斯对北京城市保护的构想

讲座尾声,库哈斯介绍了城市保护的几种不同模式,比如在保护的大框架下进行小规模的开发;或者以单个的建筑的形式对城市中进行点状保护,使它和现代的发展融合在一起;或者推动城市功能向郊区扩展以协调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库哈斯希望在北京城市保护项目中向公众传达,城市保护和现代化之间并不是矛盾的,相反,二者可以形成双向促进的关系。在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以一种可持续的方式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之后的交流环节,嘉宾与听众围绕讲座中提到的建筑项目以及对未来的展望与库哈斯进行互动问答。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学术部主任罗晶在演讲中发现库哈斯对九龙城特别的兴趣。库哈斯指出尽管九龙城的生存环境存在诸种问题,但作为一种居住模式却非常有趣,其中的每一个小街道都具备了各种功能,建筑本身随着人们的生活野蛮生长,且有添加不同功能模块的空间。此外,库哈斯认为九龙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中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南京大学建筑研究所王骏阳教授提出央视大楼和中国文化之间相关性的问题,库哈斯引用“潜意识”这一概念进行回应,他表示自己并没有将建筑与中国文化进行刻意的联系,但对中国传统美学和中国现代城市发展趋势的了解在潜意识中起到作用,这样才设计出这个只有在中国存在才合理的建筑。

如何接受投入许多精力规划的城市美好蓝图无法落地的现实?曾参与到央视大楼建设工作的姚东梅教授提出这一建筑师职业生涯中难以回避的问题。库哈斯对此持豁达态度,他设计过许多未能实现的项目,但他相信这些作品都有在未来以某种形式变为现实的可能性。“中国城市建筑趋于同质化的情况下,如何重构有中国特色的城市风貌?”对于现场观众提出的这一问题,库哈斯认为传统的消逝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我们摆脱了历史的包袱,获得了更大的自由。比起回归传统,库哈斯认为做出更理智、慷慨且有责任感的决定,才是更正确的选择。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客座教授王明贤提出,柯布西耶那一代建筑师迅速改变了现代城市面貌,而今天的建筑师却很难引发建筑和城市的革命,这是否是历史的必然,原因又是什么?库哈斯认为在当下,比起引发改变城市面貌的革命,建筑师面对的更重要的课题是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现实。他指出建筑师必须以谦虚的心态抵御环境变化,推进可持续发展。在过去的5年中,库哈斯放弃与专注结构创新的工程师合作,而是选择与做可持续发展材料的工程师合作。对于处于实践前沿的年轻一代建筑师,库哈斯建议提醒大家要意识到在传统建筑职业发展路径之外,存在着广阔的实验和探索空间。对当下的中国来说,潜藏着多样发展可能性但开发严重不足的农村地区或许是实践的方向。

范迪安院长对库哈斯谈到的全球化危机话题进行追问,近三年来逆全球化思潮愈演愈烈,导致政治上的单边主义、经济上的封闭主义、军事上的霸权主义,以及意识形态的冷战思维。从建筑的角度看,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进一步保持沟通和交流,来抵御逆全球化思潮对建筑全球合作的影响?库哈斯认为可以通过创造新的合作,在逆全球化的大环境下继续维持文化间的沟通和交流,比如积极参与到反全球变暖的战役中,通过应对人类共同的困境探索新的全球联盟的可能性。

问答结束后,此次讲座主持人朱锫总结时强调库哈斯的建筑思想从城市转向乡村、转向全球气候变化,是基于他对时代深刻而敏锐的感知。据悉,库哈斯计划在11月4日举行的讲座中详细介绍他在这些方面的思考和实践。

文/徐子俊

责编/杨钟慧

图/线上讲座截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