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总归是有一种挑战自己、推翻自己已习惯了的语言的冲动,这次展览既是一次机会,也是我对自己发起的挑战。”—张培力
2024年10月27日下午开幕,艺术家张培力同名个展“张培力”在红砖美术馆正式拉开帷幕,本次展览由著名策展人张尕策划完成。本次展览涵盖了艺术家在2024年全新创作的19件装置和影像作品,也呈现出艺术家近年创作的一批大型装置、录像与互动装置作品等。通过这些作品的视觉呈现与观念性,表达“重复”这一张培力艺术生涯的重要主题,来打破世人对“格子”的常规性理解。此次艺术家同名个展“张培力”在其艺术生涯中拥有诸多个“最“——新作品数量最多、展览和创作资金投入最大、装置作品数量和占比最多。这些“最”意味着本次展览叠加了不少新的创作元素,也预示着艺术家正追求前所未有的表达突破与自我挑战。如果说,今年8月在泰康美术馆开幕的个人回顾展览更多表现了艺术家对自身的发问,那么此次红砖美术馆的新作个展,通过大量装置作品来引发观众对关系的思考,拷问人在不同关系中的存在状态。
▲ 张培力,《不断旋转》,2024,机械装置,圆锅直径 960 cm,深 116 cm
展览在引力构建下的磁场世界轰轰烈烈拉开帷幕,《不断旋转》通过上方中心悬垂下一巨大磁块对下方煤气罐组进行吸引、旋转、碰撞,如同展现出混沌颠倒的世间万象。装置从最初启动时的无序,到随着时间推移,在旋转向心力的作用下,铁色的煤气罐开始有序地从边缘环绕打圈。然而平静并不能持续多久,就会随着罐子落下的巨大声响而重回混沌,在重复的表象下,原本的格子系统被激活、打破,但这也意味着新循环的开始“重复”是展览的一大关键词,它是张培力作品中的重要特点,也是“格子”网络的基本特征。在展览开幕现场,策展人张尕表示,“在张培力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都不断以‘重复’作为主要的形式手段,去延展自身的话题及探索。我在想艺术家在‘重复’底下铺垫的是什么?产生‘重复’的根源在哪里?我感受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契机,就是‘重复’与现代主义非常重要的诉求有一种内在关系,就是所谓的‘格子’——此次展览非常重要的一个线索,以‘格子’作为脉络来展开对作品的阐述。
▲ 张培力,《2024的肖像》,2024,单视频录像投影,彩色,有声,24分45秒,“张培力”,红砖美术馆展览现场,2024
走向展厅深处,一张巨大的、富有色彩冲击力的《方形的音响床垫》在观众与床垫内部分布的弹簧网络的持续互动中被激活,人的压力让床垫里的执行器的各自发出不同的声音,其中包括9国救护车的鸣音,带给人以强烈的听觉冲击,从而激发观者最直接的身体反应与内心感受。
▲ 张培力,《方形的音响床垫》,2024,感应声音装置,600 cm x 600 cm x 50 cm
除此以外,展览里的作品也试图模糊二元对立的视角,艺术家以游戏式的思维与实践方法,试图持续不断地提出对真实与虚假、不可能与可能、个体与整体之间关系的怀疑与挑战,探索这些界限的真正价值与意义。
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张培力说,他希望观众能一眼识别出作品《海上》中掺杂的“添加剂”。如在作品结尾,三个屏幕连成了一片开阔的海平面,让人联想到某种宏大叙事或是对于生命终极意义的追问。事实上,这恰好是艺术家希望营造的错觉,是他用场景铺排,利用非逻辑的元素关系制造的荒谬叙事,来实现艺术家对时间进行调侃的视觉游戏。观众所看到的似乎是一部确确实实在发生的电影,艺术家把荒谬的剧情在影像中变成可能,将假转化成真,但同时,它与所有电影一样,包含在其中的一切依然从属于虚构。
▲ 张培力,《海上》,2024,三通道录像投影,彩色,有声,运用AI技术,17分36秒,“张培力”,红砖美术馆展览现场,2024
相较于影像作品更易达成对时间的探讨,张培力的装置作品更加强调结构、系统和关系,让人意识到他者的存在。同时,在此次红砖美术馆展览中呈现的装置作品中,艺术家大量使用了带有危险象征的煤气罐,它是艺术家的时代记忆,也象征着阶级的变迁——如果考虑到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使用煤气罐显著差异,同时,煤气瓶在城市中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其具体使用场景多为流动摊贩、城中村等等。煤气罐成为个体与整体、人类与技术、安全与危险的张力关系的隐喻。
▲ 张培力,《拖拽模式》,2024,机械装置,2400 cm x 40 cm,导轨、齿轮、伺服电机、氧气瓶、钢板、钢丝绳,“张培力”,红砖美术馆展览现场,2024
▲ 张培力,《温柔地碰撞》,2024,机械装置 尺寸可变,80 cm x 80 cm,灭火器、绞盘电机、钢丝绳,“张培力”,红砖美术馆展览现场,2024
▲ 张培力,《可以分合的煤气瓶(一)》,2024,机械装置,200 cm x 30 cm x 170 cm,煤气瓶、激光灯、轨道、旋转平台,电机、自动控制系统,“张培力”,红砖美术馆展览现场,2024
顺着展厅方向前行,观众将看到艺术家的另一作品《两个同心圆的拖拽模式》。与煤气罐具有相似性的氧气瓶材料,自制的机械手臂与它随性拖拽的氧气瓶。这件动态装置作品,通过两个不同高度机械臂的运动,结合现场激发紧迫感的倒计时声音和氧气罐拖拽造成的金属声响,创作者试图调动观者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体验,感知时间流逝和它背后所指向的宏大主题。
▲ 张培力,《两个同心圆的拖拽模式》,2024,机械装置
大吊机,1160 cm x 1160 cm x 600 cm,小吊机,760 cm x 760 cm x 400 cm,机械臂、plc 控制器、油泵、齿盘、钢板、氧气瓶,“张培力”,红砖美术馆展览现场,2024
位于展厅中央的《煤气瓶阵列》这一大型作品,张培力对这种形似炸弹的瓶子外形及其内里的隐喻充满了兴趣,他找工厂将煤气瓶切开,并用昂贵的纳米涂层技术为其内部附上金色镜面质地,金碧辉煌的内里和粗糙的工业外表形成鲜明的对比。内外材质的反差,更加凸现内里纳米材料为瓶子内部赋予的光滑华丽,也再次体现张培力对挖掘材料内在反差张力的偏好。
成排的煤气瓶以有节奏的方式旋转,通过两侧镜面的反射,化为无限的涟漪。此作品艺术家预设的观看对象是与观者完全排斥的,作品中的100个煤气瓶的排列形成了奇异的优雅格调,紧张的关系将被寓于一种悠闲的观看状态中。一系列模糊界限的挑衅意味。一组庞大的嵌套格栅激发了递归的缠绕与升级,它们是另一种“格子”。
▲ 张培力,《煤气瓶阵列》,2024,机械装置 8mx8mx4m,电机、驱动器、控制器、煤气瓶、光轴、钢架、射灯,“张培力”,红砖美术馆展览现场,2024
临近出口位置,位于展厅右墙的作品《标准翻译》,7种语言对不同成语的反复翻译展现语言的不真实性,艺术家希望展现出信息时代面临的全新问题。而作品中的格子,既意味着屏幕里的像素点、装置屏幕锁提供的限定性,又指向着一种对表达冲动与互动的外在框架。
▲ 张培力,《标准翻译》,2024,LED 摄影装置,彩色,无声,200 cm x 200 cm,“张培力”,红砖美术馆展览现场,2024
▲ 张培力,《嵌在墙中的煤气瓶》,2024,装置 煤气瓶,32 cm x 70 cm,“张培力”,红砖美术馆展览现场,2024
展览最后以《嵌在墙中的煤气瓶》的半边煤气罐作结尾,空间性不断缩小,但想象空间却不断放大,这是对宇宙大爆炸的再现,而新的循环似乎即将拉开帷幕,不仅点明展览“重复”之题,也与极具强烈动感和危险感的展览开头形成了互文。
▲ 张培力,《2024的肖像》,2024,单视频录像投影,彩色,有声,24分45秒,“张培力”,红砖美术馆展览现场,2024
张培力创作的作品成为他所创造的庞大结构纠葛中的一部分,“格子”既束缚了他,也解放了他的创造灵感,激发起观众的身体反应与心理共鸣,而无处不在的“格子”也提示出张培力对于关系、体制等系统危机的当下思考,甚至传达出某种内在情绪——正如艺术家本人在展览现场所说,他希望传递出自己当下真实的困惑,“当今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人与技术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技术是人发明的,它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人陷入困惑与矛盾。这批新作品更多想展现人的处境与矛盾、事物的正反两面。”
文/刘昕瑶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展览信息:
“张培力”
展览日期:2024 年 10 月 29 日-2025 年 3 月 2 日
展览地点:红砖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