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备受关注的辽博“中国古代书法展”“中国古代绘画展”“中国古代缂丝刺绣展”正式对外试运行,至此,辽博新馆布展工程已全部结束,标志着历经三年试运行的辽博新馆迎来全面开馆。作为新中国第一座博物馆,辽博此次三展同启引来了圈内圈外人士的高度关注。
零距离看新辽博
辽宁省博物馆的前身——东北博物馆是新中国由人民政权建立的第一座大型历史艺术博物馆,承载着五千年辽河文明基因,现有馆藏文物近十二万件/套。辽博新馆于2011年8月动工,2013年6月土建竣工。占地面积83,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13平方米,分陈列展览、观众服务、文物库房、文物保护、综合业务等五个功能区。陈列展览区共分三层,设有22个展厅,分为常设展展厅和临时展展厅,其中常设展包括“古代辽宁”和馆藏12个文物专题展。辽博新馆于2015年5月16日实现第一期试开馆,开放展馆一层8个展厅,推出“中国古代碑志展”“明清瓷器展”“明清玉器展”3个专题馆,并利用5个临时展厅举办了内容丰富的特展。2017年9月22日实现第二期试开馆,陆续推出“古代辽宁”和 “中国古代铜镜展”“辽代瓷器展”“中国古代佛教造像展”“中国古代货币展”“中国历代玺印展”5个专题馆。2018年6月23日“满族民俗展”正式试运行, 8月17日“中国古代书法展”“中国古代绘画展”“中国古代缂丝刺绣展”正式试运行,至此,辽博的全部22个展厅均已向观众开放。
新馆在展览面积(24,000余平方米)、常设展数量(13个)、展线长度(4200余延长米)、上展文物(6200余件)、展出文物占馆藏文物总量比重(5%)、馆藏精品展出率(70%以上)等指标方面,均位居国内省级博物馆前列。
作为辽宁省重点文化建设项目,辽博新馆建设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新馆试开馆三年以来,按照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两大主题系列,举办了40余个特展,在藏品征集、藏品保护、社会教育、信息宣传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辽博将以新馆全面开馆为起点,按照藏品丰富、功能完善、人才齐备、业务精良、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国家级博物馆的建设目标而全面努力。
“中国古代绘画展”神作再现
“中国古代绘画展”以中国绘画史为脉络,依托馆藏各代名品佳作,力求向观众系统介绍中国绘画的起源、发展、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观众可以欣赏到央视《国家宝藏》中播出的《洛神赋图》,久负盛名亮相奥运的《簪花仕女图》、文人皇帝赵佶的名作《瑞鹤图》以及明代仇英版本的《清明上河图》等,很多珍宝藏品与观众多年未见,如此大规模的亮相实属不可多得。展览中无论是晋唐宋元的稀世名作,还是明清各画派名家的代表作品,一脉相承地反映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的脉络,展示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绘画馆策展人杨勇向雅昌艺术网介绍:“中国古代绘画展”以中国绘画史为脉络,按照晋唐五代、宋鎏金绘画、元、明、清等朝代,选择辽博内各代重要藏品,力求向观众系统介绍中国绘画的起源、发展、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其中不乏久负盛名的《瑞鹤图》以及仇英版的《清明上河图》。
“中国古代书法展”国宝云集
辽博馆藏的《万岁通天贴》在2018年的春节期间创下了新馆开馆以来参观的历史最高记录,出于文物保护的需要,这次“中国古代书法展”里将暂时不会出现它的身影。但是,同样值得期待的《曹娥诔辞》《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张旭草书古诗四帖》《欧阳询书仲尼梦奠帖》等名作将联袂登场,藏品以时代为序列向观众呈现,集中反映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基本变迁轨迹,引领观众感悟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永恒魅力。
“中国古代缂丝刺绣展”织就经典
辽博的织绣类文物以收藏家朱启钤的捐赠最为特色。本次“中国古代缂丝刺绣展”分为缂丝与刺绣两个部分,其中最受瞩目的是宋代的作品以及明代的顾绣,朱克柔的《山茶蛱蝶图册页》《牡丹图册页》,赵佶的《木槿花卉图册页》《紫鸾鹊谱轴》等将再现中国古代丝绣艺术的高超技艺,使观众领略观赏性织绣画与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交相融会。同时,为了大家更直观地了解丝绣手工技艺,辽博特别开设了观众互动区,以多媒体形式滚动播放缂丝和刺绣的制作技术,展示简易的缂丝机和刺绣台,观众将有机会欣赏到制作缂丝刺绣的过程。
图、文/辽宁省博物馆
编/杨钟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