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英国风景画三百年:泰特不列颠美术馆藏风景画于中国美术馆展出

时间: 2018.9.17

风景画不仅是英国视觉艺术的核心,在整个西方艺术史上都是极为重要的篇章,印象主义的兴起在某种程度上就受到英国风景画的影响。2018年9月12日,由伦敦泰特美术馆、中国美术馆联合主办的“心灵的风景:泰特不列颠美术馆珍品展(1700-1980)”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出的70余件作品跨越300年,完整展示出英国风景画的发展历程。

艺术史家肯尼斯•克拉克(Kenneth Clark)曾说:“除了爱,恐怕没有什么能比一处好的风光给人们带来的愉悦,更能让人们团结在一起。”在西方,艺术对风景的热情在罗马时期就体现出来,当时很多庭院壁画就以风景题材表现,但风景在很长时间都是作为陪衬而出现的,服务于肖像或故事情节,缺失独立的美学价值,直到文艺复兴后期才逐步走向独立。17世纪的荷兰在资本主义自由民主思想的影响下,风景画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英语“风景”(landscape)就源自荷兰,指绘画中描绘的自然景色。

英国风景画起源于当时的地志学风景画,一开始也受到荷兰风景画的影响。扬•希伯瑞兹的《泰晤士河畔亨利镇的彩虹风景》是本次展览较早的一件作品,画面描绘了泰晤士河畔的田园风光、繁忙小镇,表现出画家对自然世界的极大兴趣,而画家希伯瑞兹则是17世纪60年代来到英国的荷兰画家,这一作品也证明了英国早期风景画与荷兰及欧洲大陆风景画之间的关联。同时,一些英国风景画也深刻表现人类在自然中的地位,如展览开端作品约瑟夫•莱特的《布鲁克•布思比爵士画像》中人物斜倚在森林中的一处溪流旁,手握卢梭的《卢梭评判让-雅克》,这也折射出卢梭关于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观点。庚斯博罗是英国极富盛名的肖像画家,同时也是英国风景画的开创者之一,展出的《查珐牧师演奏大提琴》是展览代表作,人物背后的风景则弥漫着田园氛围。展览一开始就揭示出英国风景艺术的两大主题:描绘特定地点的风景和创造心中理想的景致。

英国风景画的发展也总是与欧洲整体艺术风格保持联动的,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画家洛兰和普桑在欧洲大陆影响甚远,英国游人从法国、意大利带回他们的作品,理查德•威尔逊游历意大利期间受他们影响,从肖像创作转向风景,回到英国后继续画意大利风景以及英国乡村、公园和威尔士山脉,也是他为英国风景画奠定了基础,有着“英国风景画之父”的称号。本次展览展出他的《阿佛纳斯湖和卡普里岛》描绘了意大利南部的一个热门景点,威尔逊在这里延续了洛兰的古典风格,宁静悠远的湖光山色,人物活动成为风景之中的点缀。使英国风景画真正摆脱荷兰、法国模式走上独立风格道路的是特纳和康斯太布尔,他们也代笔着英国风景画成就的顶峰。特纳是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景,对关注平衡和美感的古典风景发出挑战,探索与自然更加情景交融的崇高主题,狂风暴雨、惊涛骇浪成为他的常见主题。此次展出的《格里松山的雪崩》灵感来自一次真实的雪崩事件,他刻意刻画出冰块与岩石丰富的质感与纹理,向观众传达大自然崇高的一面以及令人畏惧的毁灭性力量。约翰•马丁的风景同样充满着浪漫主义的力量感,《庞贝和赫库兰尼姆的毁灭》想象性地展现了火山爆发致庞贝和赫库兰尼姆两城毁灭的惨烈末日景象,火山、黑云、海啸构成了地狱般的情景。

英国风景画黄金时代的另一位巨匠是康斯太布尔,他与特纳的浪漫主义不同,选择更加细致入微的观察描绘出平凡的精致,他经常户外写生,捕捉变幻光线给画面带来的不同效果,是一种自然主义的描绘方式。《布莱顿链条码头》描绘英国南海岸的一个度假胜地,画面视角沿海滩一路延伸,现代娱乐和传统渔业活动形成鲜明对比,在真实风景描绘的背后表达了对田园风光逝去的担忧,这与他经典作品《干草车》是一致的。康斯太布尔等人在自然中写生创作的方式直接影响到法国印象派,同时印象派及后续的系列艺术流派又为英国风景画注入新的活力,展览中罗德里克•奥康诺的《黄色风景》可以看到艺术家将颜料直接从管子中挤出,在画布上创作出一种鲜明的条状色彩构成的强烈质感,这种画面风格无疑受到梵高的影响。

进入20世纪以来,英国风景画与一系列现代艺术运动保持着密切互动,本次展览也以两个篇章呈现出英国风景画的多元状态。詹姆斯•迪克森•英尼斯的《北威尔士的阿伦尼格山》位于展览的显眼位置,这件作品以迅速流畅的笔触完成,将地形的准确性与独特的、非自然的色彩结合起来,也能从中看到亨利•马蒂斯野兽主义的影响。爱德华•沃兹沃斯的《王权宝器》将前景静物与风景结合起来,同时也进行了风景画与抽象画结合的探索。保罗•纳什在风景画中将超现实主义与抽象艺术结合,创作出将地域感融入无意识象征主义中的经典作品。《梦中的风景》中代表梦的意象的是一只鹰,它象征着物质世界,正向镜子中望去,镜子中的球体象征着灵魂的方方面面,这件作品明显受到形而上学画派基里科的影响。彼得•兰宁的《废弃的锡矿》表现出家乡土地、海洋和天空的原始力量,而在表现手法上则受到抽象表现主义的影响。马克•博伊尔的作品则充满着观念性,《霍兰公园大道习作》是西伦敦街道一隅的全真复制,他在地图上随机选取了这一地点,在创作过程中则使用了树脂、颜料以及这条街道上的碎石。与此同时,也有一些艺术家仍坚持用传统方式表现风景这一传统主题,本次展览的最后一件作品则是斯蒂芬•麦肯纳的《英国橡树》,他从之前诸多艺术家创作的橡树中汲取灵感,以传达这棵大树的纪念碑性。

70余件作品的数量,对于300年的英国风景画历史来说只是沧海一粟,但这些作品来自不同历史风格节点,并构建起完整清晰的英国风景画发展脉络,也阐释了风景艺术缘何成为英国视觉想象的核心表达形式。展览将持续至11月6日。

文、图/张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