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吕胜中:曼彻斯特的剪纸课

时间: 2010.3.30

曼彻斯特都会大学研究生院生态与环境艺术工作室剪纸课堂
参与者:
本科一年级学生  汤姆
本科一年级学生  米雅
大卫 . 黑里教授是年龄最大的学生
本科一年级学生  李安
本科一年级学生  丽娅
研究生  潘尼
研究生部中国籍助理研究员  周彤宇

一,剪纸课徒初步练习——剪纹与刀法
示范各种剪纹,并讲解剪纸的基本技法与要领,生徒练习,在一张A4纸上剪方、圆、月牙、毛刺等四种基本纹样,见缝插针,要求在40分钟内剪满整张纸。

二,曼彻斯特的剪纸课徒-二度手拉手
在学会临摹传统花样的基础上,开始做对称练习。先剪以简练的对称小人(以“小红人”为范本),再示范添加衣服饰物的小人儿造型,生徒作业,讲评。
讲解折叠对称连续的剪法以及注意事项,生徒做“手拉手”第一练习,剪完后集中观摩讲评,再做第二练习。

横向排列每个人剪的“手拉手”第一、第二练习,作者顺序(从上到下):先生示范、一年级学生李安、研究生潘尼、一年级学生汤姆、米雅、丽娅、生态与环境艺术专业教授大卫.黑里、研究生院助理研究员周彤宇。
当大家剪的小人儿手拉着手连接成长长的一字长陈,大家都感觉到一种内心的振奋。一上午的时间,从一点都不会剪纸到剪出这样的图样,我告诉他们:每个人都应当认为自己创造了奇迹。

三,曼彻斯特的剪纸课徒-正身修心
第三堂课剪正面站立的人物,要求在A4纸上剪出整体感较强的构图和丰富的细节内容,可参考民间剪纸的资料。

四,曼彻斯特的剪纸课徒-形容自在
第四堂课剪人面容,肖像在民间剪纸中尚属鲜见。设此作业意在训练生徒敢于无中生有、博引旁证、虚拟暗喻、节外生枝……中国传统“天人合一”以及“与万物共生”的思想在这里成为理论根据。

五,曼彻斯特的剪纸课徒-潘尼肖像
为了给生徒示范,在大家做练习的空当我尝试以现场的人物作对象做剪纸肖像,探索表现可能性,以斟酌下一步的作业。

一个叫潘尼的女艺术家很夸张的爆炸式发型很壮观,我便剪她。第一次没剪得完,等第二天再有空时拿出来接着,发现她带了一顶帽子,头发全部塞到里面了……其实两次也没剪得完,全凭着印象,昨天晚上算是剪完了。

算是一种写生倾向的剪纸试验,但附着一些传统的程式语言。今天拿到课堂大家看,都说很像。

六,曼彻斯特的剪纸课徒-教授学艺

麦伦尼(Melanie Miller)是研究生院的教授,专业研究方向为织物刺绣,这次他因学期末的考试未能全程参加剪纸课程,自己觉得遗憾。但她确实有剪纸的潜质,一出手就显出勇敢。

这天她带自己的研究生韩南河(Hannah Lamb)来上课,我完全采取一种“逼上梁山”的方式让她二人开剪,这就是叫他们做在纸上镂空的基本练习半小时后,马上就让她们跟我剪一个较为复杂的莲花抓鸡娃娃的对称练习——这个过程我们都好紧张啊!几乎每人都冒出了汗,有几次差点剪坏了,我往往赶快拿过来救场……大约半小时多,大家陆续剪完,打开一看,哇——麦伦尼和韩南河两人都被自己震惊了,她们几乎不相信自己第一次就剪出这么好的花样,只说是我中间帮了忙的缘故。我马上令其做第二次练习,有了第一次的体验,这次竟自然而然的大胆起来,师徒二人都剪出了不同的神采。

韩南河第二次练习,她的负形也很完整,我帮他摆放进画面,成为作品的一部分。

七,曼彻斯特的剪纸课徒-灵思畅想
最后一堂课,先是游戏,让每人在A4纸上剪一个“洞”,要求这个洞能够钻出一个或者几个人来,哈哈,周彤宇聪明的认为这是一种“艺术构思”,她在之中间剪出一个小人儿的形象,表示从洞中出来。而汤姆在纸上最大限度的挖了一个椭圆形的洞,套在自己的脖子上。麦伦尼和他的另一位学生简柯鹭鸶倒是在纸面上分开了纸条,但简柯鹭鸶最终剪断了,麦伦你忘了该怎样收场。我这时作了示范剪出一个大大的纸环,这个纸环可以将我们大家都套进去。我就此谈了剪纸的这一特性,并举《空书》为例讲了剪纸语言的表现可能性。接着布置在一张纸上作剪刀畅游的练习——即剪刀走进去。在纸面上随自己的畅想剪出形象,见到游走纸面的各个部分,最后要从纸面走出来,于是,一张纸就自然分为两个部分,两个部分互为正负阴阳,成为对应的一个整体。第一次畅游自然又是一场鏖战,几乎每个人不是差一点剪断了就是拐不出死胡同来,当然也要救场救火。第一次尝试结果很好,第二次就是个人发挥了……我不说了,看他们的作业吧。

最后的总结,我说:我并不期望大家今后一定用剪纸作为表现手段,但剪纸的体验一定会影响大家的艺术表达。在艺术表现媒介形式多元化的今天,能够有效使用高科技媒介语言的人一定是聪明人,但能够灵活操作剪纸技巧的人也一定是聪明人,所以,你、我、他,我们既聪明,又用功,那就好好的做艺术去吧!否则,我们还能干什么呢?

作者:吕胜中
图片转载自吕胜中博客:http://blog.sina.com.cn/lushengzh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