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鲁虹策划的“与水墨有关——一次当代艺术家的对话”展览,将于2010年11月20日至11月30日在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和上海徐汇艺术馆联合展出。此展曾于2007年10月26日至11月6日在四川美术学院坦克库•重庆当代艺术中心举办首展,2008年3月12日至4月12日巡回于深圳美术馆,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览从水墨入手,找到一种既能摆脱西方文化的束缚,又具有民族标签的艺术表现方式,有以下五个亮点:
亮点之一:水墨画在中国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也使它成为了民族身份的象征。近年来,一些优秀的中国当代水墨画家与油画家已经在自觉地从传统水墨画中汲取具有当代元素的基因,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展览特别邀请了一批处于一线的当代艺术家利用水墨媒材进行一次学术对话。展览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当代艺术与传统文脉的联系;另一方面是想在全球化的艺术格局中,进一步突出中国当代艺术的民族身份。在西方艺术思潮居主导地位的当下,语言的选择对于身份的确立是十分重要的。一个中国艺术家如果不用中国式的语言方式去说话,即不保持自身文化的连续性、独特性与自尊原则,我们将很难与西方当代艺术展开平等的对话。因此,如何用自己的语言方式来建构我们的主体、身份与艺术史是至关重要的。必须指出,举办“与水墨有关——一次当代艺术家的对话”展览并不是简单地要大家都去画水墨画,而是希望大家严肃地面对传统文化,并寻找到将过去转换为现在的有效方式。
亮点之二:参展艺术家为八位主要从事水墨的艺术家(按姓氏笔划排列)——卢辅圣、刘庆和、刘进安、朱新建、李津、李孝萱、周京新、潘公凯;以及八位主要从事油画的艺术家(按姓氏笔划排列)——方力钧、叶永青、许江、李磊、尚扬、罗中立、周长江、曾梵志。他们立足于自身多年来对艺术的探索与研究,形成了对于“水墨”的多重视角,共同建构和归纳出一个崭新的“水墨”情境。特别是其中长期从事油画创作的艺术家,大多数是首次公开其水墨作品,使得“水墨”一词,超越了画法、画种、材料乃至观念的意义,而逐渐成为一种广义的文化意义的代言。
亮点之三:策展人鲁虹先生在“重新洗牌”、“开放的水墨”、“墨非墨”展览之后,这次把参展作品全部定位于架上绘画的探索,呈现一个既坚持水墨所蕴含的文化属性,又不放弃其代表的工具、材料属性的位置,并且为水墨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反其道而行之的有益方案。在对于这种形式的重新认识的过程中,水墨画得以纵向深入与勾连。
最重要的是,策展人鲁虹先生提出了有关水墨的“图像转向”的学术命题。在现代水墨创作的多元格局中,从水墨与新图像的关系入手,也就是从与当代生活的碰撞中去探寻水墨发展的新路子。当代社会与文化的转型要求艺术家重新审视艺术作品的切入点,而新的切入点又必然扭转水墨画表现的大体格局。当代文化不断发展的进程,对于水墨画家来说,同时又是一个新的艺术图像与符号不断生成扩展的过程。只要我们努力地把独立知识分子的立场带入水墨画创作中去,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当代人的心理与生存状态,我们就很有可能在感受生活的变异及新的文化信息时,寻觅到一些切中现实的文化图像和符号。
亮点之四:参展艺术家的强大阵容: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先生、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先生、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罗中立先生、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周京新先生、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常务副院长周长江先生,共同展开高等美术院校间的学术交流。同时,上海书画出版社社长卢辅圣先生、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李磊先生,并十大美院著名教授尚扬先生、李孝萱先生、刘进安先生、李津先生、刘庆和先生,以及著名艺术家朱新建先生、方力均先生、叶永青先生、曾梵志先生,他们的共同出场,将打造一个更趋向灵活的“水墨”发展蓝图,水墨成为串联这些作品的一个线索,而不再是统摄全局的称谓。
亮点之五:本次学术性展览得到了各方的鼎力支持,主办单位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上海徐汇艺术馆、坦克库•重庆当代艺术中心和深圳美术馆不仅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慷慨资助,而且在学术建构上提出了有关当代艺术发展的更新思路。四川美院院长罗中立先生指出:今天我们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使得当代艺术趋于成熟,这个展览不仅使我们重新审视“文化、本土、民族”等问题,而且为多元化的文化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资源。坦克库•重庆当代艺术中心俞可先生谈到:“今天我们重提水墨一事,并置于更广阔的角度,是把它作为宣扬民族身份的有力武器还是作为制衡国际艺术发展的新坐标?在全球化的语境里,中国水墨的实验性工作究竟是彻底重来,还是依然坚持固有的形态、身份、媒材或价值?当这些问题都不成为关键时,水墨有什么理由回避‘当代’呢?”
与众多热闹的展览相比,“与水墨有关”多了几分冷静和严肃。在这浮燥的时代举办这样一个展览,可以看出策展人对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责任感和卓识远见。本次展览是中国化语言方式确立的一个象征性的序幕,实际的工作还任重道远,我们还得置身于全球化的语境里,从对中国审美理论的全面、系统挖掘整理入手,在艺术的理论与实践的往返中使语言的形态不断完善,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新的阐释和揭示,以把握住现代水墨进入当代艺术格局的良好机遇。
中央美院艺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