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策展的方法与知识分享——第二届CAFAM双年展国际论坛(二)

时间: 2014.3.4

2014年3月1日下午3点半,“策展作为立场”国际论坛第二场:“策展的方法与知识分享”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报告厅举行。本场论坛由加州艺术学院副教授里•马尔科普诺斯主持,与会嘉宾包括:独立策展人、美术评论家、何香凝美术馆总监冯博一先生,策展人翁笑雨(美国加州艺术学院),策展人基特•哈蒙兹(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本场论坛四位嘉宾以"策展的方法与知识分享"为主题出发,就展览策划的原则及方法、艺术家的主动权等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

策展的方法

论坛开始,主持人里•马尔科普诺斯女士首先发言,她指出所谓策展的方法不是公式,而是一种实践,这些方法与策展人对于文档的基础性研究,对项目的学习以及策展人和艺术家的关系等因素都有直接的联系。而策展人对于自己的定位,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其自身对理论知识、哲学以及文化的探索。

策展人基特•哈蒙兹则认为,策展的方法还在于能和来自世界不同地理位置、项目、教育背景的人一同工作,本次CAFAM双年展即是一次很好的以“非官方”的形式进行交流的实践活动。此外,基特还谈到他在本次双年展的项目“没有木偶比操纵者更愚蠢”实际上是采取了一种十分传统的策展方法,即把策展人的立场深入到观众中去,在展览中去展示策展人在艺术活动中的角色。

来自加州艺术学院的策展人翁笑雨表示,和基特一样,她认为自己也做了一个非常传统的展览。她将重点放在了“无形”之上,在有限的空间内去建立视觉叙述、空间叙述和文本叙述,而且这三种叙述的方式也是很不同的。翁笑雨还表示在此次展览的策划过程中,她十分强调展览的美学经验,她认为“无形”一词可以激发更多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艺术家的主权被“侵犯”?

紧随着上一话题,里•马尔科普诺斯女士谈到:策展人总被批评过多地参与艺术家的创作,以至艺术家的主权被“侵犯”,对于这种观点,与会嘉宾也都发表了各自不同的见解。

翁笑雨认为,策展人侵犯艺术家主权的问题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她谈到在当下的环境中策展人和艺术家之间是可以保持畅通交流的,而艺术家也有足够的主权去表达其观点。翁笑雨还认为策展人和艺术家的关系应该是“平行”的,策展人的工作不在于总结,而在于能和艺术家一起参与到整个艺术创作过程当中。

冯博一则认为策展人是联系艺术家与社会的中介,策展人和艺术家的身份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一致的,展览就是策展人的艺术作品。冯博一还谈到策展人所应具备的素质:美术史背景、对当下的现实文化敏感等。他指出当前的展览模式主要有"编辑式"的、"品牌式"的和"嘉年华式"的等等,看似丰富,实际上是越来越趋向于单一。此外,冯博一还表示策展人和艺术家是一种“共生”关系,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工作范围。就现在的方式而言,策展人其实并非掌握着话语权,而是在策展人和艺术家进行广泛交流和沟通的前提之下,达到了一种“共生”的模式,而这一模式更有利于最大化地展示艺术家的作品和策展人的意图。

策展与知识生产

谈及策展与知识生产,翁笑雨较完整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首先,她认为我们可以去思考何为艺术知识生产?以及艺术知识生产是以何种形式存在的?另一方面,随着艺术形式的不断变化,艺术家创作的不断跨学科性,艺术不再被仅仅呈现为一堆物品或者一堆材料,那么策展在整个展览的价值是否也有所改变?

另外,翁笑雨还谈到,在当今多元化的展览形式下存在着一个关系,即到底谁是策展人?谁是艺术家?我们可能有很多形式的展览,个展、群展、双年展等等,而这些展览的形式对于知识生产而言到底有多么大的意义,则值得我们继续思考。

论坛尾声为观众提问环节,在场观众就展览模式、策展原则等问题与在座四位嘉宾进行了近一步的交流讨论。

注:对话内容有所删节与整理

艺讯网 记者:余娅
编辑:张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