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刘韡个展“颜色”亮相UCCA

时间: 2015.2.15

在艺术家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展览之中,他削减其形式语言,呈现一种极为精炼的、沉浸式的感染力。

中国最为重要的当代艺术家之一刘韡(1972年生于北京)的大型个展“刘韡:颜色”即将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于2015年2月7日起正式对公众开幕。这并非一场标准的中期回顾展——在此次展览中,刘韡沿用以往的媒介和材料,创作了一系列全新作品。这些绘画、雕塑和大型装置将呈现于UCCA大展厅及大堂。“刘韡:颜色”展览中,艺术家将空间转换为一个沉浸式的环境,作品既是展出内容,又起到了构筑物理空间的作用。展览标志着刘韡创作上的转折点,在将之前的形式语言精炼和提纯的同时,形成一场高度集中又不断蔓延的大型展览。

刘韡的创作起源于中国城市化突飞猛进的时期,在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前期趋于成熟——21世纪城市中国独有的人文景观的变迁和起伏对其产生了重要影响。与活跃于上世纪90年代末的“后感性”小组中的其他成员(邱志杰、杨福东、徐震等)一道,他保持着对于空间关系的高度敏感,这种敏感源于彼时当代艺术展示空间的稀缺——“后感性”小组中的许多艺术家在职业生涯伊始都曾在地下室、未建成的商场等另类空间内展示作品。刘韡从此发展出操控空间意识的能力,并竭力放大作品令人迷失又引人着迷的视觉效果。此次展览试图通过复杂的布展方式——错综的路径、庞大的装置,以及教堂般的空间结构——探索这一思路。

在刘韡的作品中,材料和形式的指涉繁多——城市规划、商品文化、时尚、建筑、数码技术、生物学等均有涉及。正如UCCA馆长田霏宇所言:“一种独特的意识贯穿了刘韡的整体创作,即物和材料的交叠是如何产生意义、物在空间中的位置是如何建构观众的体验的。”刘韡拆解日常事物,用其散落的构成部分重新组合出自成一体的吊诡、抽象的系统。他把现成品重新编辑——《受难》中被重置为几何图案的金属板,《爱它,咬它NO.3》中被制成塔状的狗咬胶,《迷局》中宛如城市景观的镜子——以延续一贯的美学诉求,却几乎没有泄露那些现成品原来的样子。

艺术家对日常材料的重组展现在整个展览之中。在和艺术学者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的一次对话中,刘韡提到了他对书籍密度的兴趣——若作为一种建筑材料,书籍和石头属性十分相似。作品《看!书》中,刘韡将书籍堆叠起来。这件作品意味着艺术家对之前实践的修正。从艺术家2006年开始以书籍为材料创作的纸质城市景观,转换成为纪念碑式的几何立方体和大体量的抽象建筑形式。

在创作于2014年的多屏录像装置作品《转变》中,循环渐变的色彩看似无序,任何外在的指涉或终点均不可见。这件作品可被视为刘韡自21世纪初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后发展出的不断精炼的绘画过程的归谬和反证。其创作在世纪之交摒弃了个体表达,转向理性的抽象绘画。同时,他放弃了手绘,由电脑设计制图,再交给未受过专业训练的助手绘制完成。渐渐地,他持续创作的“紫气”系列从可辨认的城市景观过渡到了网格状的图案。

“刘韡:颜色”中各种媒介的作品提示出了刘韡在艺术实践中的全新走向——通过将直接的视觉指涉和繁复的建筑元素剔除,并以此为基础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纯度。

关于展览

“刘韡:颜色”由UCCA馆长田霏宇和助理策展人郭希共同策划。展览相关讲座、工作坊等活动由UCCA公共项目部策划。“刘韡:颜色”由展览赞助联盟——长征空间、立木画廊和白立方——提供支持;新媒体艺术制作伙伴为CP和网庭影音机构;新媒体艺术合作伙伴为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展览相关出版物由H2艺术与教育基金会提供支持。展览于2月7日开幕,将持续到4月17日。

关于艺术家

刘韡1972年生于北京,现工作、生活于北京,1996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近期个展包括“SensorySpaces4”(MuseumBoijmansVanBeuningen,鹿特丹,2014);“密度”(白立方,伦敦,2014);“刘韡个展”(立木画廊,纽约,2013);“刘韡个展”(长征空间,北京,2012);“三部曲”(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2011)。他的首次个展举办于2005年的北京四合苑画廊。

重要群展包括“黑色方块的冒险:抽象艺术与社会1915-2015”(Whitechapel画廊,伦敦,2015);“中华廿八人”(卢贝尔家族收藏,迈阿密,2013);“山水画:无声的诗歌?中国当代艺术中的风景画”(卢塞恩美术馆,卢塞恩,2011);“DREAMLANDS”(蓬皮杜中心,巴黎,2010);“中坚:新世纪中国八个艺术的关键形象”(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09);“中国电站III”(卢森堡大公现代艺术博物馆,卢森堡,2008);“中国电站II”(阿斯楚普费恩利现代艺术博物馆,奥斯陆,2007);“超市”(上海广场,上海,1999);“后感性:异形与妄想”(芍药居地下室,北京,1999)等。

刘韡曾参加第51届威尼斯双年展(2005)、第九届里昂双年展(2007)、第六届釜山双年展(2008)、第四届广州双年展(2012)、第11届沙迦双年展(2013);2008年,他荣获CCAA中国当代艺术最佳艺术家奖;2011年,他获得瑞信•今日艺术奖提名。

图/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