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油画中国风——董希文艺术思想与创作实践体系的再认识(10)

时间: 2009.12.31

在艺术风格上,董希文很注重个性的显现,也大胆地提倡艺术个性、培养艺术个性。董希文自己的艺术创作就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而且每一幅作品都有每一幅的个性。董希文之所以大力提倡个性,是因为在他看来生活的本身是丰富的有个性的,而且“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对青年画家是很高的要求”。

要表现出生活对象的个性,就需要有个性的艺术语言。并且每个画家的气质、条件不一样,所流露出的个性自然也应该不一样。他在教学中就明确提出:“每个同学应当具有自己的特点、探索自己的道路。” 所以他说:“学校里青年大都学老师,有人学得很像老师。我觉得不一定要依样画葫芦地摹仿老师的面貌,而应学老师形成自己的面貌的方法,研究老师为何这样画而不那样画,如何认识,如何表现。这样才可以不以老师的面貌代替自己的面貌,而形成自己的风格。虽然个人风格是在长期创作实践中形成的,但在初学时认识到这一点也是必要的。在实践中可以大胆尝试、研究、探索最充分地表现出客观事物的方法,这样就会从基本练习中慢慢流露出个性。” 同时,“找出唯一的足以充分表现它的个性的方法,这样,每个人的每幅作品就会有个性,各画家也会因为对于客观事物的观察角度、感受的深度和广度不同,表现手法等不同,而有其独特风格” 。

只有这样,“根据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手法表现才能达到风格的多样性” 。董希文对学生个性的提倡,在当时的美术教育领域内也是一个十分新鲜和具有敏感性的特殊问题,在一个极“左”思潮盛行乃至泛滥的时代,这样的提倡很容易就被主观随意性的歪曲而陷入危险的境地,由此也可见董希文对于艺术个性的珍视和执着坚守的信念。

对待西方艺术,董希文的艺术思想是兼收并蓄。董希文对西方艺术有着丰富的知识,而且善于分析其中的优劣,有着自己独立的见解。有一次,他和许幸之谈论西方艺术,从文艺复兴到现代艺术各家各派无不涉及,分析评论,言简意精。比如,他说:“我尤其喜欢哈尔斯的《吉普赛女郎》和《弹曼陀铃的小丑》,画得活泼、生动,用极其简练的笔法,使人物的性格特征活跃在画面上。”“柯罗的风景画,既宁静而又优美,他善于用纤细的线条和柔和的笔触,把笼罩在阳光和云雾中的森林与湖泊,描写得充满诗意。”“特别喜欢德加的作风,他把赛马和舞蹈的场面表现得栩栩如生。舞女的千姿百态,和纱裙的摩擦之声都表现出来的了。”他继续谈到:“塞尚的画在构图上比较严谨,而在笔触上有特殊的音乐感。”“马蒂斯的作品潇洒自如,不拘一格,色彩斑斓,且具有装饰性。亨利•卢梭的天真拙稚、弗拉芒克的粗犷晦涩、凡•东根的灵巧秀丽、马尔凯的既概括而又抒情的海港写生。”

许幸之也是经过这次交谈,使他很敬佩董希文的艺术修养以及他对西欧美术史的熟悉。 对于原苏联艺术在中国具有笼罩性的影响时,他也有自己的看法。在访问原苏联回来之后,他谈到在原苏联当代画家中,他最喜欢萨里扬,认为他的画风鲜明,特别赞赏萨里扬对色彩的运用。 对苏里科夫也是情有独钟,认为在表现民族气质方面同他自己的追求有相近的地方。如何学习国外这么丰富的艺术呢?董希文认为要选择和中国人接近的东西学,这样可以使中外两条路接近。学习中外两个方面是潜移默化,不是机械地混合。他向学生推荐可以学习的外国艺术及国外优秀艺术家:埃及古代美术、希腊古代雕刻、巴比伦雕刻、阿尔塔米拉岩画,丢勒、荷尔拜因、勃鲁盖尔、格列柯、安格尔、德拉克洛瓦、柯罗、米勒、毕沙罗、莫奈、西斯莱、塞尚、凡高、高更、马蒂斯、毕加索等。在学习方法上,他提醒学生学习外国画家不是生吞活剥,是学习艺术手法,要摸到他们技术底子。 比如要学生注意学习哈尔斯和委拉斯凯兹油画用笔的简洁性,“好像一共画了几笔都可以数得出来似的” 。对于现代派,董希文不同于当时的全盘否定,也主张要学习。但重点在学习艺术手法,摸到他们的技术底子,利用他们的技法来丰富我们的艺术表现,而不是玩赏他们的审美趣味⋯⋯有时为了加强对象的表现,可以变形和夸张…… 他称赞马蒂斯的色彩可以“枪毙”人,并以敦煌壁画和马蒂斯的画作比较。 董希文对于西方艺术采取“兼收并蓄”的艺术思想,使自己在油画民族化的追求中展现出了开阔的艺术视野,可以自由地吸收各家各派之长,从而有力地支撑了自己艺术道路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也为当时单一的教学环境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

董希文特别重视对中国艺术传统的学习与吸收。他在油画中着力追求民族的表现形式,就清楚地说明了他的这种艺术思想。前文已经论述过,董希文对于民族艺术传统有着精深的修养和研究。他在《从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谈到油画中国风》的文章中,对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的系统总结和概括,就清楚地表明他对民族艺术研究的深入程度。正是基于这样深刻的认识,董希文充分认识到民族艺术的价值所在。在建国初期,当中国画的发展遭受民族虚无主义的压力而面临困境时,董希文却大胆地提出:“国画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歧视国画的思想实质是缺乏民族自尊心。”“党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遗产的优良传统这个政策是肯定的,但过去我们美术界做得不够。”“今后组织国画家学习政治,提高艺术修养,面向生活,经常写生,从事创作,组织生产,改善待遇,应该做为美协中心工作之一。另外国画家和油画家今后应该更有组织的建立起互相学习的关系。中国油画的历史尚短,我们极需要努力向苏联学习,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鼓励油画家对于如何在油画上发扬民族风格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但是,董希文对于中国画的全部传统并不是一味地赞同和继承,而是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看到中国画既有优良的传统,也有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体现了董希文对中国画辩证认识的实事求是的态度,由此显露出他艺术思想所表现出的成熟、理性的特点。比如,他在充分论述中国画具有优良传统的同时,也指出:“有一些不好的中国画,作者不尊重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的关系,离开自然去死学古人的规律,结果他所作的都成为陈式符号,变为没有感觉的画,走到公式主义的路上去了。”还比如,谈到中国画人物教学时,他认识到传统人物画的不足,因而提出改革的建议:“我们认为学习国画,除了一方面适当地临摹古人的作品外,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象的写生,对着对象经过直接观察认识以后,真正的适应于这个对象的技法才能够产生出来。”“今天的我们的现实生活是如此的丰富如此的复杂,要真实而生动地表现这种现实生活,如果单凭画家观察之后的记忆来作画究竟是不够充分的,许多人物的形象和动作,只能经过直接写生之后,回来创作加工时所描绘的形象才有所依据,刻画人物才能更加深刻。”

 在油画教学中,董希文大力提倡对中国画传统的吸收。他说油画“应该有中国的形式特点,努力吸收中国民族和民间艺术,努力吸收中国传统绘画的创作思想、创作方法和艺术特色” 。他在教学中还常引用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写意手段来为油画画法作补充,如讲“笔法”、“笔意”、“意到笔不到”、“大处落墨”等 。为使学生更多接触民族传统绘画,他给工作室安排了国画课并组织参观了各地博物馆及石窟艺术。面对唐昭陵六骏和汉雕石虎,他曾激动不已。他盛赞先辈艺人的神功巧智,认为我们的民族艺术绝不比欧洲其他民族落后。 这就是董希文对民族艺术的思想与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