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博物馆举办英国的当代艺术展“余震”,为什么叫余震,因为它是10年前在英国的“感觉”展览,这个展览确实在西方国家引起过震动,10年后到中国,应该就是余震了。当时闹得最大的事情是“感觉”到了美国的纽约,在布鲁克林博物馆的展览引起极大争议,戴米•赫斯特将劈开的虎鲨浸泡在装满甲醛的槽子里,克里斯•奥弗利用大象的粪便做的《圣母玛利亚》,以及特蕾西•爱明的情人帐篷,……。政界、新闻界、宗教界,还有艺术界的人士纷纷指责展览对道德和宗教的亵渎,纽约市长古列尼要求封闭这个展览,他认为他有权决定“纽约的居民能看或是不能看什么样的艺术”,全然忘了第一修正案,“博物馆的官员有权决定哪些作品可以展览”。这事一直闹到第一夫人希拉里那儿,希拉里说每个人都艺术创作和欣赏艺术的自由,她反对封闭展览,但她也不会去看这个展览,那也是她的自由。展览闹成了事件,据说参观展览的人比看体育比赛的人还多,人们不是去看艺术,而是去找刺激,看看今天的道德标准到底有多大的承受力。要说震动这可能还真是震动,到底为什么而震动却不是很清楚。
展览到了中国,被称为余震,就是说震动还没有过去,只是不那么强烈了,让中国人也感受一下。展览在首都博物馆,50元钱的门票,不知底细的还以为是看大片。有看过的人跟我说,别去看,没几件东西。我想感受一下余震,也还是去了。展览确实是没多少东西,还布置得很精致,像商店里的高档货物一样,好像是要引诱人去购买,而不是像在纽约那样故意亵渎观众,挑衅道德。进门就看见查普曼兄弟的《超级人物》,这是一件老作品了,很容易被观众接受,因为很像传统的雕塑,大科学家坐在黑色的云团上,像一个思想的怪物。查普曼兄弟的雕塑是很刺激的,在“感觉”展览上是那些挂在树上的残肢断臂,那些在绿树丛中的少女,长着男性生殖器的鼻子。不过这些东西都不会来中国展出,真的怕引起什么余震。戴米•赫斯特的作品倒是温文尔雅,仔细看去却有些凶险,圆形的画布上贴着蝴蝶的标本,从画布后面戳出锋利的刀片。作品的标题很奇怪,“喜欢男孩、喜欢男孩、喜欢女孩的女孩,喜欢女孩,喜欢男孩”,因此讲解员说,这是表现爱情的,蝴蝶象征爱情,刀片象征爱情不能实现,……,我想她很会联想,再往下说就会说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化蝶了。特蕾西•爱明的作品更是费解,一张椅子、一张床,一张她坐在沙漠里看书的大照片,据说这是她在美国养病时坐过的椅子和睡过的床。到一些革命圣地参观,看见伟人用过的茶杯、坐过的椅子会肃然起敬,那可是圣物。一个小女子养病用过的东西值得拿出来让人参观吗?即使是拿日用品当艺术品,那也不是她的首创。日用品成为艺术品总是要有特定的条件,爱明在“感觉”上的作品是一个有名的帐篷,上面粘贴了很多人的名字,作品标题是《我甚至跟每个人睡过》,那些名字都是她的同床者,从家庭成员到她的性伙伴,甚至还有她流产的胎儿。据说这件作品的意思是各种隐密关系的考古学。日用品代表了她的生命经历,但是若没有“隐私的”帐篷,谁会对她的其他日用品感兴趣呢?爱明的床和椅子在“余震”中占了很大的空间,偶尔几个观众经过,都是莫名其妙地看几眼,真搞不清楚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来看她的床,还不如每天坐在家里看自己的床,再在边上多摆几把椅子。
“余震”算不上余震,倒是几件装置作品可以在官方的博物馆展出还是少见的,如果把它搬到798就不一样了,环境虽然适合,但更不会震动了。这几件东西只能算是“感觉”的碎片了,不过包装却是豪华,门票昂贵不说,光是那豪华的展厅就使得这些碎片如同古典的复活,可惜来看展览的都是一些脏兮兮的学生,本来是来追求后现代的刺激,看到的却是精致包装的后现代,应该等待的是买主的光顾。博物馆的官员说,门票并不贵,不过一盘鱼香肉丝。要知道在学生食堂里,50块钱可是10盘鱼香肉不止,真够豪华的。